用依曲替酯成功地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24岁,白种人,自幼年开始双手指端起脓疱.曾用PUVA、羟基脲、外用氮芥,口服和外用皮质类固醇、口服酮康唑和氨苯砜等药物治疗均无效.用13-顺维甲酸虽有些疗效,但因需避孕和间歇性妊娠而阻碍了长期治疗.患者外祖母有银屑病史.

其他文献
系统性硬皮病存在葡萄糖胺聚糖代谢紊乱,在病人皮肤组织、尿液、病变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血液中葡萄糖胺聚糖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皮肤中葡萄糖胺聚糖成分变化在硬皮病的病程变化中各不相同,从病人尿液中提取一种硫酸肝素样葡萄糖胺聚糖对小鼠有致纤维化作用,同时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明显转化作用。已知许多疾病的纤维化与肥大细胞浸润并存,硬皮病亦有同样改变,这种纤维化可能与肥大细胞内含大量肝素有关。
期刊
抗核仁抗体是系统性硬皮病(SSc)和特征性标记.已确定PM-Scl,U3RNP,RNA多聚酶Ⅰ和RNaseP是4种主要的核仁抗原,可用免疫沉淀或双向免疫扩散(DID)测定抗这些抗原的抗体,亦可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在HEp-2细胞上确认它们的特征性类型.迄今关于核仁自身抗体的类型与SSc临床表现间关系的报告甚少.为此,作者以HEp-2细胞为底物,用IIF检测了296例SSc、40例MCTD和21
为了弄清糖皮质激素制剂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作者在30名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上敷用三种制剂:0.05%醋酸肤氢松,0.05%丙酸氯氟美松霜以及空白基质.
期刊
应用砷、煤焦油、皮质类固醇、细胞抑制剂及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其并发肿瘤的危险性实在令人担忧.作者从诱变、致癌效应及DNA结构障碍等方面考虑,联想起人的DNA修复系统问题,首先,上述治疗银屑病的药物是否抑制DNA修复系统的活性.其次,光敏性银屑病的某些特征酷似具有DNA修复障碍疾病的表现,对光过敏的遗传素质为DNA修复缺陷性疾病的典型表现.银屑病发病多年后有时有对光敏性增高现象,可能与常用药物抑制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和慢性苔藓样糠疹(PLC)被认为是良性疾病,未确认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I)有联系.本文报告2例儿童患明确的PLEVA,数年后转变成CTCL.例1.男性,2岁,躯干和四肢发生无症状丘疹约6个月,夏天经阳光照射后部分皮疹消退.
银屑病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过去已有利福平与青霉素或红霉素合用治疗银屑病,尤其是儿童银屑病获得临床好转,并与消除链球菌携带情况相符的报告。本文作者试图单用利福平来治疗银屑病以期获得相同的结果。
肿瘤增生活性是近年逐渐引入肿瘤研究的一个较新的概念,通过对肿瘤增生活性研究,能揭示肿瘤的增殖状况与肿瘤良恶性、恶性程度等关系。抗人增殖细胞单抗Ki-67标记染色、OKT9标记染色、细胞核DNA定量、核仁组成区银染色、癌基因活化检测等与增生活性相关的技术方法,为深入探讨恶性黑素瘤拓宽了道路。
期刊
本文测定了与维生素A酸结构相似的芳香类化合物Temarotene(Ro15)及其代谢产物Ro14在体外对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刺激活性,并与临床有效浓度的免疫调节剂环孢菌素(CsA)相比较。
期刊
本文提出了尖锐湿疣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如是否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检查性伴有无尖锐湿疣,早期治疗,不采用毒性大的药物或遗留瘢痕的方法,女性病人应作宫颈细胞学检查等。介绍了足叶草脂与足叶草毒素、5-氟脲嘧啶霜、80%~90%三氯醋酸溶液、冷冻疗法、激光、电烧灼或电干燥、剪除法及干扰素等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给药或操作方法及副作用。并指出目前尚无根除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方法,治疗大多为去除外生性疣
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湿疹性的光线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男性多发.患者常有多种物质接触过敏史,而无自觉的光敏史,严重病例呈红皮病或假淋巴细胞瘤样增生.诊断困难,斑贴试验和光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避光一般有效,无效者可用光化学疗法(PUVA)和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有些病例在数年后可自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