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曾经几乎没有任何资源、交通不便、没有经济支柱的乡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张“慢城”的名片,五十多个年轻人回乡创业,在7月份,第一家民宿也开业了。我们不禁好奇,这个乡村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慢城·
从厦门到向阳,没有直达的班车。而我们需要先从厦门坐动车到泉州,再倒一次短途中巴,距离其实并不远,却要一路颠簸地花上三四个小时。
向阳乡是南安市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南安最北部,与仙游、永春交界,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戴云山脉错落其中,形成了广袤的丘陵地貌。在闽南来说,向阳已属“山区”,在南安所辖的乡镇中,向阳是财政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全乡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乡里几乎没有其他税收,一直都是贫困乡。
这样一个几乎什么都没有的乡镇,要依靠什么来发展?
夏天的日头炙烤着乡里的主干道,两边的商铺半掩着门,除了乡民以外,显然鲜有其他人造访,乡政府就位于乡里唯一的一条“向阳街”的中心,六层的办公楼是乡里的最高建筑,办公楼前大大的“海西慢城向阳”的字眼,是向阳现在对外的一张名片。这几年,凭借着这张名片,向阳乡从一个偏远乡镇慢慢变得广为人知。
打造这张名片的人是向阳乡的党委书记蔡映辉。四年半之前,蔡映辉从省厅调到向阳工作,当时的乡里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与外界隔绝,乡里的经济全靠外出打工,全乡只有一家卖鸡苗的合作社,几乎没有对外销售,本地农民自给自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田抛荒越来越多。整个向阳乡里,在地人口只有不到五千人,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剧。
蔡映辉的看法是,农村人会走出去,城里人也会到农村来。向阳良好的生态,就是纯天然的一张名片。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乡里几乎所有的水泥路都是这几年拓宽硬化或是新铺设的,随着沈海复线的开通,也拉近了与福、厦、泉这些大城市的距离,交通方便了,才有机会把商品卖给城里人;其次,要发展这里的生态农业,向阳没有环境污染,也就意味着这里有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基础、肥沃的土壤以及清澈的水源;最后的目的,就是把城里人带到向阳来旅游。
为了打造“慢城”概念,第一年,他在周边种百亩油菜花田吸引城里的游客观光。开花的时候,许多周边游人来参观,向阳慢慢扩大了影响,良好的生态被更多人认识。随后他开始推动土地流转,先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为将来的生态旅游交融打好基础。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开始慢慢有人和企业介入,承包土地来投资农业。现在乡里的农业基础,已经扩大到芳香产业、有机蔬菜、鸡鸭养殖等等。
蔡映辉很快意识到,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真正盘活乡村。他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发展电商平台,将优势农产品推销出去。向阳乡政府对接上级各部门的惠农政策,同时邀请农业专家及电商团队对农民进行培训,建立监督管理教育机制,给农户传输发展新型农业的理念。现在,向阳乡创客空间有20家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4个农业产业协会、10家农业公司。
向阳的慢是一种对外的状态,而在乡村内部,创业和革新的热情正在止不住的涌动着。
·创客·
像向阳这样的乡镇,竟然有五十多个年轻人,返乡当起了“创客”。在去年新落成的“三农互联网+空间”里遇到其中的几位年轻人时,我非常惊讶。在这五十多个年轻人中,几乎都在20-30岁之间,正是打拼的好年纪。
2014年,蔡映辉开始将“互联网+”的概念引入向阳,让农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对外销售,于此同时打响“向阳制造”的品牌。目前向阳的本地返乡“创客”已经有五六十人之多。他们分别从事不同的农业单位,经过这两年的打造,他们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个对外营销的品牌,而这个品牌就是“向阳制造”。
在本地的生态农场“慢山庄”里,我们遇到了郭东林,他原本在水头经营一家生态农场。2011年,他将农场移到向阳坑头村,种植规模达300多亩,“向阳没有工业企业,生态好,适宜种植绿色蔬果”。公司主攻高端市场,直接从种植基地送货上门,现有稳定客户500个左右,遍及泉州市区、南安、石狮等地。
在创客中名气最大的是经营佛手产业的吴成贤。中专毕业的吴成贤,很早就到外地经营茶叶。3年前,得知向阳乡正引导村民通过电商销售推广当地优秀农产品后,他就返乡成立了佛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植物佛手与茶叶相结合研制出的佛手果茶、蜜饯等系列产品通过分销加盟、电商平台进行推广,营业额已达数百万元。
2011年,向阳人林连升带领11名残疾兄弟姐妹创办福建首家残疾人合作社——山夫合作社,发展“特色、精致”原生态蔬菜及农产品。还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特色,规划打造蔬菜“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选择主打农产品。如今他已在卓厝村、马迹村、向阳村设立示范基地,通过对社员村民进行培训,起到带头作用,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同时还引导他们种植和协作销售。
在向阳,像他们这样从前在外务工,现在选择回家的年轻人多了,曾经冷清下来的乡村重新又焕发了生机。用吴成贤的话来说就是,“出去务工是无奈的,自己家乡有好的创业机会,谁不愿意回来呢。”除了政府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以外,他们也更希望离家近一些,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也感染了他们返乡创业的动力。 ·田边厝·
向阳的创客,并不只有这在地的年轻人。
今年三月,东南乡建主持建筑师张明珍开始在向阳乡的坑头村做民宿改造。他改造的房子位于向阳乡坑头村,一个常住人口有600多人的村落,人口数量在整个向阳乡中也算数一数二。
常住人口多,村子就有人气和活力。民宿位于坑头村旧村部边上,邻居是乡村小卖部的人家,偶尔也能听到摩托车笨拙的轰鸣声穿行在乡道之间,田间地头有荷锄而归的农夫。民宿开张的这些天,时而有串门的村民,也有人好奇地探头张望,民宿这新鲜玩意儿在当地引起了围观。
改造前的民宿主体,是一栋典型的传统闽南“皇宫起”式建筑,占地两百多平米,五开间,前后两进共有八个房间,客房七间,可同时容纳20人入住。老厝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虽然已经有了四十多年历史,却也保存得相对完整。
经历了四个月的改造,民宿在7月1号正式开业了。明珍将民宿命名为“田边厝”,顾名思义,民宿就在稻田边上。第一眼看了倒也惊艳,从天井处向门外远望,即看到一片葱翠的水稻田被门框住,在灰白的墙体映衬下宛如风景画,如若不是微风轻轻拨动稻穗,倒也真像一幅田园村居图。
改造后的老厝,无论是软件或硬件,作为民宿经营已是绰绰有余。房间的挑高足有4米,做成了上下两层复式阁楼套房,带小孩的家庭住很合适。房间地面采用传统的架空地板,不潮湿,房间改造以现代审美的温馨舒适为主题,全部用杉木由当地的手工艺人打造而成,让民宿变得很有质感。民宿的公共空间除了四水归堂的天井还有叫“冻尾雕”的卫生间,叫“禅碧处”的书吧,客房全部以闽南语来命名,如青旅房男生间叫“演到仔”,女生间叫“水渣貘”。除了明珍以外,还有几个“东南乡建”的年轻人正在参与民宿管理。茂光是泉港人,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田边厝就是茂光捉刀设计的,三个多月来,他驻点配合施工,一点也看不出来青涩的痕迹。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现在民宿临时的管家。
我认识的明珍,是乡村规划设计机构“东南乡建”的创办者。此前他在中国乡建院工作,2014年从北京回到家乡福建,开创“东南乡建”,专职乡村规划、落地实施的工作,这几年来,一直是福建省内活跃在乡建领域的重要角色。去年,明珍到向阳乡考察的时候,和蔡映辉书记一拍即合。田边厝于今年三月动工,七月一号开业,这也是整个向阳乡的第一栋乡村民宿。
我问明珍,做民宿与“东南乡建”做乡建、做规划,是同一件事吗?明珍笑说,原本从来没想到过要开民宿,刚好有这个机遇,便把民宿做起来了,在做民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线参与乡建的过程,将来会把这里作为东南乡建深入乡村的大本营,接下来向阳乡会依托田边厝的示范作用,即将成立“民宿合作社”,鼓励闲置古厝再利用。
“民宿合作社”的概念源于明珍和他的团队,想把民宿做成一个有乡建色彩的民宿。通过改造老房子,让农民看到老房子的潜质。而改造后的民宿则成为农村民宿改造的“示范户”,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继而在将来通过这个支点,尝试更多的可能。目前为止,已经有乡村金融合作社进入到向阳,而整个过程,正是明珍从事乡建行业中想要尝试的实验,如今正在向阳,通过民宿这个小小的支点一步步地展开。
·慢城·
从厦门到向阳,没有直达的班车。而我们需要先从厦门坐动车到泉州,再倒一次短途中巴,距离其实并不远,却要一路颠簸地花上三四个小时。
向阳乡是南安市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南安最北部,与仙游、永春交界,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戴云山脉错落其中,形成了广袤的丘陵地貌。在闽南来说,向阳已属“山区”,在南安所辖的乡镇中,向阳是财政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全乡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乡里几乎没有其他税收,一直都是贫困乡。
这样一个几乎什么都没有的乡镇,要依靠什么来发展?
夏天的日头炙烤着乡里的主干道,两边的商铺半掩着门,除了乡民以外,显然鲜有其他人造访,乡政府就位于乡里唯一的一条“向阳街”的中心,六层的办公楼是乡里的最高建筑,办公楼前大大的“海西慢城向阳”的字眼,是向阳现在对外的一张名片。这几年,凭借着这张名片,向阳乡从一个偏远乡镇慢慢变得广为人知。
打造这张名片的人是向阳乡的党委书记蔡映辉。四年半之前,蔡映辉从省厅调到向阳工作,当时的乡里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与外界隔绝,乡里的经济全靠外出打工,全乡只有一家卖鸡苗的合作社,几乎没有对外销售,本地农民自给自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田抛荒越来越多。整个向阳乡里,在地人口只有不到五千人,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剧。
蔡映辉的看法是,农村人会走出去,城里人也会到农村来。向阳良好的生态,就是纯天然的一张名片。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乡里几乎所有的水泥路都是这几年拓宽硬化或是新铺设的,随着沈海复线的开通,也拉近了与福、厦、泉这些大城市的距离,交通方便了,才有机会把商品卖给城里人;其次,要发展这里的生态农业,向阳没有环境污染,也就意味着这里有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基础、肥沃的土壤以及清澈的水源;最后的目的,就是把城里人带到向阳来旅游。
为了打造“慢城”概念,第一年,他在周边种百亩油菜花田吸引城里的游客观光。开花的时候,许多周边游人来参观,向阳慢慢扩大了影响,良好的生态被更多人认识。随后他开始推动土地流转,先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为将来的生态旅游交融打好基础。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开始慢慢有人和企业介入,承包土地来投资农业。现在乡里的农业基础,已经扩大到芳香产业、有机蔬菜、鸡鸭养殖等等。
蔡映辉很快意识到,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真正盘活乡村。他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发展电商平台,将优势农产品推销出去。向阳乡政府对接上级各部门的惠农政策,同时邀请农业专家及电商团队对农民进行培训,建立监督管理教育机制,给农户传输发展新型农业的理念。现在,向阳乡创客空间有20家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4个农业产业协会、10家农业公司。
向阳的慢是一种对外的状态,而在乡村内部,创业和革新的热情正在止不住的涌动着。
·创客·
像向阳这样的乡镇,竟然有五十多个年轻人,返乡当起了“创客”。在去年新落成的“三农互联网+空间”里遇到其中的几位年轻人时,我非常惊讶。在这五十多个年轻人中,几乎都在20-30岁之间,正是打拼的好年纪。
2014年,蔡映辉开始将“互联网+”的概念引入向阳,让农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对外销售,于此同时打响“向阳制造”的品牌。目前向阳的本地返乡“创客”已经有五六十人之多。他们分别从事不同的农业单位,经过这两年的打造,他们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个对外营销的品牌,而这个品牌就是“向阳制造”。
在本地的生态农场“慢山庄”里,我们遇到了郭东林,他原本在水头经营一家生态农场。2011年,他将农场移到向阳坑头村,种植规模达300多亩,“向阳没有工业企业,生态好,适宜种植绿色蔬果”。公司主攻高端市场,直接从种植基地送货上门,现有稳定客户500个左右,遍及泉州市区、南安、石狮等地。
在创客中名气最大的是经营佛手产业的吴成贤。中专毕业的吴成贤,很早就到外地经营茶叶。3年前,得知向阳乡正引导村民通过电商销售推广当地优秀农产品后,他就返乡成立了佛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植物佛手与茶叶相结合研制出的佛手果茶、蜜饯等系列产品通过分销加盟、电商平台进行推广,营业额已达数百万元。
2011年,向阳人林连升带领11名残疾兄弟姐妹创办福建首家残疾人合作社——山夫合作社,发展“特色、精致”原生态蔬菜及农产品。还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特色,规划打造蔬菜“一村一品”,因地制宜选择主打农产品。如今他已在卓厝村、马迹村、向阳村设立示范基地,通过对社员村民进行培训,起到带头作用,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同时还引导他们种植和协作销售。
在向阳,像他们这样从前在外务工,现在选择回家的年轻人多了,曾经冷清下来的乡村重新又焕发了生机。用吴成贤的话来说就是,“出去务工是无奈的,自己家乡有好的创业机会,谁不愿意回来呢。”除了政府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以外,他们也更希望离家近一些,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也感染了他们返乡创业的动力。 ·田边厝·
向阳的创客,并不只有这在地的年轻人。
今年三月,东南乡建主持建筑师张明珍开始在向阳乡的坑头村做民宿改造。他改造的房子位于向阳乡坑头村,一个常住人口有600多人的村落,人口数量在整个向阳乡中也算数一数二。
常住人口多,村子就有人气和活力。民宿位于坑头村旧村部边上,邻居是乡村小卖部的人家,偶尔也能听到摩托车笨拙的轰鸣声穿行在乡道之间,田间地头有荷锄而归的农夫。民宿开张的这些天,时而有串门的村民,也有人好奇地探头张望,民宿这新鲜玩意儿在当地引起了围观。
改造前的民宿主体,是一栋典型的传统闽南“皇宫起”式建筑,占地两百多平米,五开间,前后两进共有八个房间,客房七间,可同时容纳20人入住。老厝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虽然已经有了四十多年历史,却也保存得相对完整。
经历了四个月的改造,民宿在7月1号正式开业了。明珍将民宿命名为“田边厝”,顾名思义,民宿就在稻田边上。第一眼看了倒也惊艳,从天井处向门外远望,即看到一片葱翠的水稻田被门框住,在灰白的墙体映衬下宛如风景画,如若不是微风轻轻拨动稻穗,倒也真像一幅田园村居图。
改造后的老厝,无论是软件或硬件,作为民宿经营已是绰绰有余。房间的挑高足有4米,做成了上下两层复式阁楼套房,带小孩的家庭住很合适。房间地面采用传统的架空地板,不潮湿,房间改造以现代审美的温馨舒适为主题,全部用杉木由当地的手工艺人打造而成,让民宿变得很有质感。民宿的公共空间除了四水归堂的天井还有叫“冻尾雕”的卫生间,叫“禅碧处”的书吧,客房全部以闽南语来命名,如青旅房男生间叫“演到仔”,女生间叫“水渣貘”。除了明珍以外,还有几个“东南乡建”的年轻人正在参与民宿管理。茂光是泉港人,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田边厝就是茂光捉刀设计的,三个多月来,他驻点配合施工,一点也看不出来青涩的痕迹。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现在民宿临时的管家。
我认识的明珍,是乡村规划设计机构“东南乡建”的创办者。此前他在中国乡建院工作,2014年从北京回到家乡福建,开创“东南乡建”,专职乡村规划、落地实施的工作,这几年来,一直是福建省内活跃在乡建领域的重要角色。去年,明珍到向阳乡考察的时候,和蔡映辉书记一拍即合。田边厝于今年三月动工,七月一号开业,这也是整个向阳乡的第一栋乡村民宿。
我问明珍,做民宿与“东南乡建”做乡建、做规划,是同一件事吗?明珍笑说,原本从来没想到过要开民宿,刚好有这个机遇,便把民宿做起来了,在做民宿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一线参与乡建的过程,将来会把这里作为东南乡建深入乡村的大本营,接下来向阳乡会依托田边厝的示范作用,即将成立“民宿合作社”,鼓励闲置古厝再利用。
“民宿合作社”的概念源于明珍和他的团队,想把民宿做成一个有乡建色彩的民宿。通过改造老房子,让农民看到老房子的潜质。而改造后的民宿则成为农村民宿改造的“示范户”,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继而在将来通过这个支点,尝试更多的可能。目前为止,已经有乡村金融合作社进入到向阳,而整个过程,正是明珍从事乡建行业中想要尝试的实验,如今正在向阳,通过民宿这个小小的支点一步步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