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蔡锷对云南改革的影响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蔡锷任云南都督时期,在政治上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一系列行政改革,使云南政治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经济上整顿财政,振兴实业,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云南工业化、都市化进程。蔡锷为云南的建设与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赞誉。
  关键词:民国初年;蔡锷;云南改革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虽然只有短短的34年,但他生命迸发出了强大的光焰。就目前学术各界的研究来看,对民国初年蔡锷督滇及其改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
  在全国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1911年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义”爆发。昆明重九起义成功的当晚,蔡锷与唐继尧、刘存厚等商量善后事宜。众人推举蔡锷为云南军都督,以蔡锷为首的新式云南政权诞生了,云南开始进入民国时代。
  一、政治改革
  云南军政府成立后,在蔡锷的领导下,首先是宣布政纲,与专制统治彻底决裂。云南新政权旗帜鲜明地声明:新政权“其宗旨在铲除专制政体,建设善良国家,使汉、回、满、蒙、藏、夷、苗各族结为一体,维持共和,以期巩固民权,恢张国力”。宣布其政纲是:“一、定国名曰:中华国。二、定国体为民主共和国体。三、定本军都督府印曰: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之印。四、军都督府内设参议院、参谋部、军务部、军政部。部各分设部、司、局、厂,各部院同署办公,地方文武各官依事务分配,直接秉承各部办理。五、定国旗为赤旗,心用白色“中”字(后奉中央政府命令改为五色)。六、建设主义以联合中国各民族构造统一之国家,改良政治,发达民权,汉、回、满、蒙、藏、夷、苗各族视同一体。七、建设次第,由军政时代进于约法时代,递进而为民主宪政时代。以上七条,系本军都督规定大纲,将来全国统一政府成立,须照政府统一之命令办理。”云南军政府同时发布了《讨满洲檄》,檄文中重申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辛亥各省反清起义后建立的地方政权所发表的宣言中,重申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或精神的是不多见的。
  其次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强新政权建设。政治纲领宣布后,军都督府便对政权机构进行重新布置和调整。首先部署行政机关。都督府内设一院(参议院)、三部(军政、参谋、军务部)和参议处、法制局,外设民政、财政、外交、学政、实业五司、高等审、检两厅。参议院是直属军政府参议军事、政治的机关,后改为参议处,由军政部总长李根源兼参议院院长。原先参议官没有固定名额,由都督任命,当初选了23人。参谋部主管军事上的一切计划,包括作战、调遣、谍查、测地等事宜之规划,以殷承献为参谋总长,刘存厚、唐继尧为次长。其下设七部:作战、谍查、编制、兵站、辎重弹药、炮兵材料、测地等部;军务部主管军备上的一切,包括筹铜筹银、军医、军械、兵工、制革、被服等事宜的筹划;军政部主管内政上的一切事务,包括民政、财政、外交、学政、实业、巡警、审判、民团等事宜之处置,以李根源为军政部总长。1912年7月,军政府内设置秘书处,以周钟岳为处长,曾一度设置登庸局(主管叙官、赏勋、印铸)、汉制局、卫戍司令部、甄录处等机构。其次设立法、司法两机关,目的是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把原来的咨议局改为云南临时省议会,原来有20多位议员,改名后十多名参议院的参议官加入,立法权归议会所有。又以审判局为司法机关,隶属于民政司,又设司法筹备处、高等审判厅、高等检察厅。这样滇省奠定了三权分立的基础。
  第三,重视文化教育。蔡锷一贯重视教育,在滇主政期间,更注重促进教育的普及与教育的现代化。蔡锷还注重军国民教育,他命令省会师范毕业生增修军事教育,以三个月为期,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充任教员,并通令对全省小学加授兵式体操。滇省幅员广阔,交通不便,但前清视学人员仅有四人,一年之内无法将全省学校视察周详,而且视学人员大都是不谙教育的外行,他们对各学校情形的报告均不能切中要害。民国建立后,视学工作由师范毕业生担任,人数也增加到十人
  二、经济改革
  滇省一向贫瘠,据前清宣统三、四年的预算案,不算地方行政经费,云南每年大约需要白银600多万两,而年收入不过300万两。为迅速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蔡锷提出开源、节流和加强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改善财政的主张,从而使民国初年的云南在没有中央和邻省经济协助,依靠云南省自身的力量“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第一,广兴路政。云南军政府成立后,蔡锷认识到“滇中矿产虽丰,而未收厚利者,虽因開采无法,实亦交通不便为之梗阻。”如果滇省能兴路政,使铁道、电车、马路等发达,不但能遏制列强觊觎滇省铁路的野心,而且也能收回己经失去的路权、矿权,更能使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改变受邻省协助的现象。如果滇省拥有自己的铁路,法国就不能再以滇越铁路来垄断运输,滇省输出产品的价格可适当降低,这样可打开产品销路,外地产品也可源源不断运到滇省,他主张路政建设要以铁道为主,马路为辅。而滇省苦于经济拮据,没有自己的铁路,如果发展经济,加强经济交流,铁路建设刻不容缓,所以蔡锷极力提倡滇省修筑自己的铁路。
  1915年,蔡锷与德商礼和洋行签订合约借款300万磅修筑滇百铁路(云南昆明至广西百色),该铁路属于拟建中的钦渝铁路(广西钦州至四川重庆)途径云南省的一段。钦渝铁路连接川、滇、桂,贯穿大西南的大动脉,工程浩大,需要巨额投资,在当时情况下如果想修成必须依靠外债,这样势必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法国公使知道此事后,迫使北洋政府勒令蔡锷取消与德商的合作,改由与法国合股修筑此路。在合约中法国借款6亿法郎作为路款,先期借款1亿法郎,铁路完工路权归法国所有。法国企图通过修筑此路将其势力范围从滇、一带深入到“天府之国”的四川一带,其狼子野心可想而知。后来由于一战爆发,修筑此路的事就此搁浅。虽如此,蔡锷希望通过发展铁路来改善云南交通,从而促进滇省矿产开发来发展经济的思想值得我们肯定。   在筹划建设铁路的同时,蔡锷还重视马路的修建,他要求各地将辖区内应该修建的道路上报,然后派人勘测、核算,接着筹集修建马路的资金,按照马路的重要与否先后修建。此外,他还支持云南近代水运事业的发展,令人仿照苏杭内河行驶汽船的办法,设立了云南轮船公司。
  第二,开设银行。民国成立后,晚清在各地开设的大清银行纷纷停业,大清银行的昆明分行也不例外。经参议院议决大清银行改名中国银行,它是中国官方开办的,听命于中央。清代云南财政收入主要靠中央政府补贴和邻省协济。辛亥革命后,中央补贴和邻省协铜停止,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又无力接济。为了维持地方财政,云南军政府于1912年设立了云南第一家省立地方银行—富滇银行。滇省在护国、护法战争期间军费浩繁,政府入不敷出,为弥补财政赤字,令富滇银行滥印钞票。1920年唐继尧以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云南后,与顾品珍等军阀混战,连年用兵,军费开支猛增,他不断向富滇银行透支,巨额的政府借款迫使富滇银行印发大量纸币,纸币的滥发导致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甚至不得不烧毁,滇省财政金融系统紊乱,几近崩溃边缘,富滇银行的信誉严重受损。直到1927年龙云替代唐继尧主政云南,要建设一个所谓新云南,整顿财政金融,对富滇银行进行彻底改组。考虑到富滇银行信誉度大大降低,便趁整理金融时另筹建新富滇银行,这样富滇银行完成了它的使命。
  总结
  民国初年,蔡锷及其领导的云南军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順应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潮流,使云南政治开始向民主化转型。在经济上,整顿财政,促进实业发展,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使云南迈向了更加快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在教育上,扩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推行国民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时人曾评论说,辛亥革命后的云南,政局稳定,经济回升,“实为南北各省之冠”。因此,蔡锷在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宇翔、杨光秋,八十年来的蔡锷研究[J].求索,1997
  [2]李国庆,蔡锷与云南军民[J].云南昆明市盘龙报社,1998
  [3]肖海军,析蔡锷的政党政治观[J].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4]赵烈安,蔡锷“将才”的形成[J].湖南邵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5]陈邵桂,论蔡锷的国权观[J].船山学刊,2003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提到藏族,主要集聚生活的地方在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等地。笔者通过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地考察来了解藏族人的服饰的特点。藏族服饰的产生主要是高原地区气候对人的身体的影响,藏族人集聚生活的地方寒冷,早晚温差较大,藏族是游牧民族,早先用牦牛或羊的皮毛制成裹身的长袍御寒,御风御寒很暖和。藏族服饰在工笔人物画中很容易表现出服饰的质感,如何在写意人物画中运用毛笔和肌理的制作来表现藏族服
期刊
摘 要:《少年维特之烦恼》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以主人公维特和绿蒂的一段爱情悲剧作为情节基础,用维特致友人与致绿蒂的书信及其日记片段的方式,形象地描写了维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澜,在抒情和议论中真切、详尽地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本文以维特为主,辅之以绿蒂、阿尔伯特人物形象进行讨论,总结造成维特之死的三点原因。  关键词:维特;爱情;绿蒂;矛盾;悲剧;社会  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促使了新媒介的产生。新媒介的出现促进了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同样也作用于艺术领域当中。新媒介艺术的出现,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存在于架上绘画和简单的装置艺术,通过视频、音频、互联网等高科技的手段使得呈现出的效果更加多元化,更具有艺术特色。多元化的视觉观赏感受,发散性的传递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具有强烈的当代艺术的特点,让艺术的受众群体
期刊
摘 要:秦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至今还是广为流传,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至今还在广为流传,主要以陕西口音为主,曲调与词调都以方言的声调相结合,旋律有快有慢,曲调婉转悠扬,朗朗上口,现在人们已经将秦腔的文化进行推广与发展,积极探索与保护,至今已经有秦腔剧的发展,使得秦腔更加舞台化、戏剧化,人性化以及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以秦腔与秦腔剧的发展与变化作以研究。  关键词:秦腔;发展与变化
期刊
摘 要:美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括雕塑、建筑、绘画、设计等多种种类,这其中绘画与设计这两大元素又可以贯穿于所有的美术门类中,绘画与设计这两大种类的融合,也就是我们现在追求提倡的装饰绘画艺术。装饰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它的文化底蕴、艺术深邃深深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绘画追求,震撼着我们人类的审美观,让我们体验到真正美的艺术。所谓的装饰绘画,就是要求在扎实的造型基础之上,赋予多彩的设计,让
期刊
摘 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全新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特别是对人民需要和社会供给的新变化及时总结和思考的结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期刊
摘 要:罗中立老师的油画作品《父亲》诞生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影响着一代人的思想。“父亲”不只是某个特定的农民形象,而是对于千千万万个农民的总结,概括了当代中国农民的整体形象,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父亲》也存在着矛盾性,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又悲于难以摒弃的封建意识。文章真正走入《父亲》,从创作背景、作品人物形象、神异化色彩、矛盾化冲突各方面去研究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父亲》
期刊
摘 要:在校课堂教育是教学实践的主疆场,任何先进的培育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措施、教学艺术都必然在这个疆场上经受“烈火”的检验,才会出现它们的光芒。  关键词:藏语文;有效教学;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快速拓展,教师作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虽然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绝对滞后,但是国度大力扶植个别民族地区的飞快拓展,社会经济、文化等逐渐实现推进对藏区人才的实现也剖析了新的统一要求。  
期刊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组分之一,当细菌死亡或自溶后便会释放出内毒素。凝胶法测定细菌内毒素,作为《中国药典》 的“仲裁”方法,具有简单、经济、快速等特点,已成为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常用方法。但是凝胶法是一种基于鲎试剂中的多个酶蛋白在模拟的生理环境下进行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1.凝胶法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1.1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标准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末
期刊
摘 要: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到2017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相当于平均每一户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以往,人们讨论汽车的重点主要在于它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行车安全。汽车上各种安全设备的出现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安全气囊作为汽车上的被动安全设备之一,它的作用极大,它是安全带系统的辅助设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