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悬想”与对策分析(中)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使用全国课标卷Ⅰ的河南省近三年的高考成绩分析柱状图(发布于2015年第22期《招生考试之友》)。观察该图,我们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得分在高考八个模块里最低,连续三年没有突破50%的得分率。这样超低位运行,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命题方注意到这一情形,也试图从命题方面改变这一态势,但是目标仍然难以达到;一是备考方注意到这一现象,却仍然没有拿出适宜的备考对策,甚而从高一年级开始,论述类文本教学便没有达到其有效性。
  特此,我们建议考生考前强化如下几点能力,以提高我们对高考论述类文本以及试题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得分率。
  二、论述类文本
  1.强化理据意识。论述类文本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有理有据是其基本语言规格。特定的观点总是建立在特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而且高考所选的论述类文本中,论据表达呈现微型化态势,与广大中学生所写议论文中的论据有巨大差距。如“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是2016年考纲题型示例选文中的一段,如此精短的文字就有两层理据关系,都是举例证明。这里再看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一段文字。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这样的一段文字,其内在“肌理”却相当复杂微妙,当须深究。
  (1)“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是理,而关于王之涣对自己诗作的自信、李白流行的时限性都是据,这里是举例论证,层次较大,但还算通俗易懂。
  (2)王之涣的自信是据,“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是理,而“这说明”则是标志。
  (3)“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这一句就是理据互现的“组织”,其中“杜甫的诗,难以流行”是理,是结果,“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是据,是原因。
  (4)“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也是这样的“组织”。其中“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是理,“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唐诗原本具有歌词性质)是据。理清这里两个微型“组织”,再见到当年第3题B项(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就不难发现其理据关系的错位与杂糅。
  (5)“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是理,其依据是“这个意义”指代的内容,这里再见判断代词所指的重要性。“这个意义”概括的是上一段内容,即“即使唐诗其流行也有时限性”或者“歌词的流行具有时限性”。理解了这一句,再见当年第2题A项(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也知其中“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实质是对“即使唐诗其流行也有时限性”的偷换。
  2.强化关键词的意识。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既指反复呈现的话题关键词,又指能显示相关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2015年高考,宋代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是话题关键词,自然反复呈现;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标志性词语。借助“随着”,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是条件关系;借助“表现为”,我们知道其前其后文字是被阐释与阐释的关系,借助“其结果是”“为了”“通过”等,我们也能感受其各自观照的相关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3.强化句式以及句式转换的意识。论述类文本阅读靠语感,但是更靠语理。据我们观察,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多针对具体的句子,选项多是句式变换而来。经常考到的句式有否定句、因果句、条件句、判断句等,还有一种句子,字数不多,其中含有指代性词语,如“意境就是如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等,我们称其为“缩略句”。由文本句“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变换成“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其间因果发生了错位。
  (编辑:彭宇)
其他文献
你说,你想去落花微雨、弱柳扶风的江南,看看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良辰美景;你说,你想去充满水乡情调的扬州城,看看“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城的梅雨时节的无边风月。  你还记得吗?我相信你记得,因为那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不能忘。  因为姓“侯”,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喊你为“猴王”。学业并不繁重,所以每天早上晨读时教我们吟诵,鹅黄色阳光的暖遇上浅绿色微风的凉吹拂了你及腰的秀发
一位中年儿子正在陪着父亲练习走路。父亲是一位偏瘫患者,在儿子的护卫下,父亲拄着轮椅的两边把手,慢慢地努力地站起身子。待父亲双脚站稳后,儿子把轮椅从后面慢慢撤走。儿子转身又来到父亲的前面,弓着一副高大的身躯,与矮小的父亲保持着同一高度,然后把双手平伸向父亲,眼神里充满鼓励地说:“来,爸爸,向前迈步!”父亲的眼里有一丝恐惧,也有一些潮湿。我想,父亲此时脑海里一定想起了儿子幼年初学走路时,他也是这样把双
1964年的一天,黑人妇女玛丽·汉密尔顿作为证人,在美国亚拉巴州的法庭上,接受白人检察官的调查问询。  “你能如实回答我的提问吗,玛丽?”检察官问道。玛丽·汉密尔顿瞟了一眼检察官,闭口不语。检察官提高音量说:“请回答问题,玛丽!”玛丽·汉密尔顿白了他一眼,依然不作声。检察官有些恼火,再次提高音量:“你能听见我的问题吗,玛丽?”玛丽·汉密尔顿仍然一言不发。  检察官生气地转身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
转眼间,高考已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携手踏入了不惑之年。越来越成熟的体制,为广大考生提供着通往书山之顶的路径。  博尔赫斯有言:“理想的拉力大于现实的推力,正因为有了无数人不畏艰难地追求理想中的希望,才使得那么多生命的璀璨明丽得以成就。”读书如远上寒山,其入愈深,则石径愈狭。而高考永远让广大考生看到白云深处的希望,让理想的拉力有了抵抗现实推力的正确路径。  【素材运用亮点1】选用了寒山、石径、白云等
作家簡介:伊恩·麦克尤恩(lan McEwan)是当代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1948年出生于伦敦西南部的小镇奥尔德肖特(Aldershot),父亲是一位军人,曾参加过敦刻尔克战役。童年的麦克尤恩曾跟随父亲辗转于东亚、德国和北非等地,1959年返回英国,在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同学大都来自破碎的家庭,粗鲁而残暴。在孤寂的中学时代,麦克尤恩沉浸于文学的世界,大量阅读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读到过这样一种感叹:如果世人都眼盲,我决不会去追求华丽的衣裳、豪华的居室、铺张的排场……是啊,原本人生苦短,竟还要处处跟人比较、争一日之短长。可是,难道为了世人没有眼盲,就只能让自己心盲吗? (引用某人的“一种感叹”开篇,以“心盲”对“眼盲”,引发读者的思考。)  竞相攀比,除了虚荣之外,还有些别的原因吧?是觉得比不过别人有伤自己的面子?是认定伤了面子就等于损伤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是看到大家都如此虽
任务驱动型作文非常适合写议论文,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析说理是支撑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樣,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在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恰当运用甚至“出彩”,势必起到旁征博引、纵横开阖、雄辩服人、妙笔生
新考纲规范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三道选择题,四选一(错误项或正确项)型。怎么解答此类试题呢?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清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经过研究,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无非以下几种。  一、偷换概念  本来是这个意思,设题者却故意换成那个意思,即偷换概念、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混淆是非、顾左右而言他。譬如:  例1,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
“标签”主题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高频主题。如:2016年,上海卷“评价别人生活”,江苏卷“个性与创新”;2015年,天津卷“范儿”,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2014年,辽宁卷“乡村满天繁星与城市霓虹闪耀”,广东卷“胶卷时代与数码时代”……“标签”主题无论是从对个人个性的培养还是从对时代特征、国家品牌关注的角度上考虑,都将会反复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范畴中。  【主题解读与夺分素材】  纵观近几年
提到西安,在你脑海中闪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是肉夹馍,还是凉皮?是秦始皇兵马俑,还是华清池?在我心里,西安不但是我成长的地方,更是让我真正体会到青春的地方。  不疯狂的那不叫青春  在班主任“老张头”告诉我们暑假学校得组织去西安研学旅行的时候,原本昏昏欲睡的自习课堂瞬间炸开了锅。我悄悄戳了戳前桌班长的后背,兴奋地跟他说:“去西安?这么好,这下有得玩儿了!”班长毫不留情地打击我:“还有二十多天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