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生活风雅书台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故苏州弹词表演艺术家黄异庵、杨振雄,已故苏州评话表演艺术家胡天如,艺术风格各异但影响都极为深远。除本业外,三位艺术家又都是评弹界书画高手,翰墨丹青水平在评弹界有口皆碑。
  一、评弹才子黄异庵
  黄异庵的文学功底颇深,亦善创作。他的说唱讲究声韵,语言典雅,颇有书卷气。书目内容文学性强,细细品鉴下回味无穷。如他将长篇弹词《西厢》中一回书以文学诗词、历史典故充实,琢磨推巧、解释剖析,融艺术性与文学性于一体,使得“游殿”从一回书变成了十回书,内容更为丰赡,让人见识到雅韵文化的深刻内涵。所以他所弹唱的《西厢》被誉为“黄西厢”,这凸显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
  黄异庵从小拜前辈书法家刘介玉为师,人称“十龄童”,名扬上海滩。他的书法作品似空谷幽兰,翰墨生香,他精书画、通金石,著名书法家苏局仙盛赞他的书法“艺林龙象”。
  20世纪50年代,黄异庵去北京参加全国戏曲工作者协会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在看望代表时笑问现场哪位能为志愿军作首诗,黄异庵当场应接、倚马成章,周总理阅后夸奖赞誉黄异庵是个才子,之后他“评弹才子”的名号就广为流传了。
  《众妙之门》这幅墨宝由黄异庵生前相赠。黄异庵评弹、文学、诗词、金石并臻佳妙。揣摩先生之意,当是希望后辈评弹艺人集“众妙”而厚植己学,提升评弹创演水平。自《西厢》后,黄异庵还创作了《李闯王》《文征明》等多部长篇弹词精品。当然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西厢·游殿》。当年我在《苏州电视书场》执导时,曾特邀黄先生单档录像,因之留下两回《西厢·游殿》,后又邀他与其徒孙沈伟辰、孙淑英三人录了一回《西厢·游殿》,还有他与学生杨振雄现场表演的一回。这是仅存的黄异庵录像视频资料,弥足珍贵。
  弹词艺术家杨振雄也喜欢与文学艺术界精英交友。他仰慕黄异庵的才情并拜他为师,将“黄西厢”的精华充实到了自己的“杨西厢”中。杨先生的弹词艺术曲高却和众,亦颇有乃师之神韵。弹词艺术家赵开生也是黄异庵的崇拜者,他曾跟随黄异庵学唱《文征明》。在赵开生身上,听众也能看到黄异庵的艺术影子。上海评弹团演员徐惠新也受到了黄异庵、杨振雄、赵开生的影响,勤读书多学习,善创作易创新,因而其作品文化色彩也很浓厚。
  二、杨振雄先生的书画情
  评弹艺术家杨振雄自小刻苦学艺,随父学说《大红袍》和《描金凤》。除了学习黄异庵,他还向京剧名家盖叫天、昆曲名家徐凌云、俞振飞等诚心请教。所以杨振雄的说唱表演常有昆韵京腔,时而婉,时而劲,紧弹散唱,真假嗓并用,形成了儒雅秀逸的独特风格。书台下的杨振雄也勤研好学,不断在书堆里吸取知识养料,他编写了《长生殿》《水浒·武松》等长篇弹词书目,并将黄异庵的“黄西厢”进一步发扬为有自己艺术特色的“杨西厢”。
  杨振雄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早年就向以“竹王”著称的书画家申石伽学画。家中不乏溥儒、郭沫若、沈尹默、吴湖帆、唐云、张大壮、陆俨少、钱瘦铁、吴作人、朱屺瞻、程十发等名家的作品。折扇是杨振雄藏品中的重头,他拥有众多名家题书作画的折扇达170余把,更把折扇当做表演的重要道具。夏日他穿夏布长衫,手执白象牙骨折扇;冬天则穿宝蓝绸长袍,手持枣红漆折扇。在演唱《西厢·回柬》时,为了表现张生接读莺莺柬帖的欣喜若狂,他把折扇骤然拽开,露出扇面上一朵鲜红牡丹,给听众以视觉冲击,渲染了气氛。在跳进西门庆的角色中后,他时时以折扇挡脸,倏然又以两手托住扇柱将扇面往下一翻,露出一副狰狞面目;在武松斗杀西门庆时,他不时将扇子抛起、旋转,凸显出了场面的激烈。如此种种,俱都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营造立体的评弹意境,丰富了受众的观聆体验。
  我是“杨调”艺术的追随者、忠实的“杨迷”。我与杨振雄的第一次直接交谈,是在1992年他荣获中国金唱片奖的新闻发布会上。1994年,我赴上海拜访杨振雄、杨振言两位先生①,有幸得杨先生作《墨竹图》相赠。此画笔锋遒劲,整体大气,有“敲门半为求画客,入座全是听书人”之题跋,是我藏品中的至爱。
  三、胡天如的书艺与情趣
  评话名家胡天如说表流畅,语言幽默,表演特有亲和力。他在塑造人物时紧扣人物特点,于音色变化和眼神、形体的细微动作中给受众带来灵动的艺术体验。
  胡先生也是一位热爱生活、雅趣广泛的评话艺人。日常生活中他喜欢练武术,曾拜武术名家习刀棍拳术。兴趣爱好滋养学识,陶冶情操,自然而然地就融入表演中,形成了胡天如评话的独特艺术风格。
  《蘇州电视书场》曾邀胡天如录制《醉打蒋门神》,“醉八仙”拳腿、“风摆荷叶步”的身法,真见武术功底!陡听他一声大喝“去吧!”话筒一震,满场肃然。如此风格在他的《水浒》《三侠五义》《彭公案》等书目中均有体现。
  胡天如还崇尚评话前辈艺术家吴均安和“活包公”顾宏伯的艺术风格。《七侠五义·大闹花神庙》一回书人物众多,凶神恶汉、英雄豪杰、小商小贩俱有,表演难度较大。但胡先生手面、身段不断变化,以一人之力“造出”了一个磨肩继踵、人声鼎沸的庙会场景。人物出场个个富有特色,胡天如的眼神表演也是一绝,这得益于他日常对鸟儿动作的细致观察。他养鸟十分讲究,鸟笼、鸟钩、食缸都要上品物件。当雀鸟出笼飞翔时,他会有意观察飞鸟,一双眼睛跟着雀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日久便练就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好眼神,以之与受众交心。
  胡天如也雅擅丹青,陆建华就自称深受胡先生影响而爱好学画弄笔。胡天如16岁就拜林伯希为师习画,后又从嘉兴派传人朱忆椿习仕女画。他笔下的仕女画,樱桃小口,眉目有神,身姿婀娜动人。观画再看作画人,很难想象这古代仕女画是出于身材高大、手背厚实的胡天如之手,用现在的话来说,也颇有些“反差萌”。20世纪90年代初,胡先生赠我一幅《相思女》仕女画,并郑重告之画中小姐头上灼金钗是以真正金粉所画。而通过绘画,胡天如也对古代女子的形态、神情、情绪有了较好把握,这对男性评话演员“反串”小姐、丫环等女性人物形象有帮助。
  注释:
  ①杨振雄有手足三人,小名分别叫“龙”“虎”“豹”,杨振雄是“阿龙”,“阿虎”就是杨振言,“阿豹”早夭。——编者注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在这幅群文共妍、百艺喷芳的宏伟蓝图上,曲艺界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之增香添艳。  未来新程将起步,巨篇又添新内容,曲艺界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热潮。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畅谈学习心得体会,纷
期刊
2020年11月4日至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的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在北京二七剧场成功举办,“星火圆梦”“巴山欢歌”“大美长治”3个专场依次登场,涉及相声、快板、单弦、瑶族铃鼓、长子鼓书、四川扬琴、四川谐剧等31个曲种。演出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主题,节目精彩纷呈,体现了“有人、有事、有情、有趣儿”的曲艺特质,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受到了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说起抗美援朝,自然想起我的父亲高元钧当年在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演唱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文艺界的演员们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积极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  1951年,我父亲带着他的经典书目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跟随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战斗间隙
期刊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进展。如今已至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
期刊
中秋十五月轮高,  月下人圆乐更饶。  金茎玉露空中落,  桂子天香云外飘。  嫦娥应悔偷灵药,  弄玉低吹引凤箫。  怕只怕龙钟月老将人误,  两下里错系红丝是惹祸的根苗。  宝玉听说娶黛玉,  心中欢喜乐陶陶。  精神爽快身子儿健,  心气儿清明傻气儿消。  疯魔的病症好了一半,  终日里数着日子盼良宵。  想我这木石的姻缘今已定,  说什么金玉联姻再也提不着。  我看林妹妹分明不像是个凡间的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按照党的十九大勾画的战略目标,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等,而文化现代化在现代化有机系统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一  学界对文化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多方面探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所谓“单
期刊
近期,由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创演的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从驻村书记张文成的角度,讲述在扶贫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带动村民致富脱贫的感人故事。张文成通过摸家底,找准贫穷背后的不同根源,根据脱贫对象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以“扶志”和“扶智”为主要手段,逐步铲除了村民贫穷的根源,带领村民走上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实现了群体价值观念的提升。该剧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展
期刊
苏州评弹已有400余年历史,广受江浙沪地区群众喜爱。进入新时代后,苏州评弹也与其他曲艺曲种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问题。加大对评弹的理论研究,探寻评弹艺术的定位、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夯实艺术根基,更能推进江南地域文化建设。本文试从文献研究入手,探讨评弹理论研究的传承和创新问题。  一、研究历史资料,开掘理论要义  历代评弹艺术家除留下宝贵的艺术实践外,更生发出许多对评弹发展的理性思维与详
期刊
民间艺术平遥弦子书一直由民间艺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发展,2004年起受到文化工作者的重视,平遥文化馆积极收集资料,为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于2005年年底出版了相关影视资料。平遥弦子书在2008年被列入“晋中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列入“平遥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于2011年列入“山西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山西省文化厅认定裴芙
期刊
时代变迁,传媒不再是一声“卖报了”,曲艺也不再是白沙画圈——“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交互媒介吸引了众多年轻的曲艺迷。近年来,到小剧场听相声成了都市的一种文化新时尚。  曲艺是中国古老的大众娱乐形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曲艺不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并成为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曲艺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隋唐,成熟于宋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清后期开始,经历近现代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