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茶叶发展的贡献最大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gong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开山鼻祖和杰出人物,他们被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尊称为祖师爷或冠以“圣”“王”加以崇拜祭祀,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药王孙思邈……那你知道在茶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哪个人的贡献最大吗?告诉你吧,答案就是“茶圣”陆羽,他是一位品茶高手,还写出了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茶学专著——《茶经》。
  一生最爱茶
  陆羽是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的身世极其坎坷,不但相貌丑陋,而且患有严重的结巴,甚至被父母狠心遗弃在了龙盖寺。
  十二岁时,少年陆羽告别师父,离开了寺院。他先是在戏班里“工作”,饰演丑角,凭借着诙谐幽默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笑声。机缘巧合下,陆羽结识了竟陵太守李齐物和司马崔国辅,两个人非常赏识勤劳聪慧的陆羽,决定资助他。得到了贵人的资助,陆羽便开始云游四方,跋山涉水,到处寻找名泉,还不断拜师请教,询问茶事。
  后来,陆羽隐居山林,决定将自己对茶的见解编纂成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陆羽终于写成了《茶经》。在这本书里,陆羽对茶的起源、采摘、器具、种类、技艺等进行了梳理和评判。这本书一问世,就受到了爱茶人士的推崇.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巧辨真假南零水
  相傳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考察茶事的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听说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便让士卒驾小舟去取水。不料士卒在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竟然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数。
  陆羽尝了一口,立即指出:“这是靠近岸边的水,不是南零水。”士卒说:“我乘着小船深入南零取水,没有撒谎。”李季卿再次让士卒去取水,陆羽品尝后,微笑道:“这次的水才是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说出了实情。随后,陆羽的名气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陆羽逝世后,人们尊称他为“茶圣”。
  请你想一想,水是无色无味的,陆羽又是怎么分辨出扬子江里不同位置的水呢?明清时期,有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你知道吗?
  走,到茶馆里“摆龙门阵”
  据《茶经》记载,中国最早的茶叶就产自重庆所在的巴蜀地区。巴蜀地区的人们喜欢喝茶,走在街道里巷,你随处都能看到生意兴隆的茶馆。茶馆可是当地人看戏、休闲、摆龙门阵的好地方。你知道在四川话中的“摆龙门阵”是什么意思吗?就是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吹牛闲聊来打发时间、增加感情,类似东北人的“唠嗑儿”、北京人的“侃大山”。
  龙门阵相传是唐代名将薛仁贵东征高丽时摆出的战阵。明清以来,巴蜀茶馆的说书艺人大多佩服薛仁贵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将他所摆的龙门阵夸赞得奇妙精深、变幻莫测。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山南海北、漫无边际地闲聊称作“摆龙门阵”啦!
其他文献
你是不是博物馆迷?是不是经常去博物馆?可是你应该没有在博物馆里包过饺子吧!哈哈,我就在博物馆里包过饺子!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那是一次在博物馆举办的“食饺话团圆”亲子活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報了名。活动当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博物馆。来的人可真不少!咦,饺子在哪儿呢?别急,博物馆的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饺子的故事。  名医发明的饺子  相传,饺子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发明
期刊
近代文化史上的大发现  1900年,有人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穴中发现了一批4到11世纪的写本、印本等文献,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敦煌遗书》。《敦煌遗书》的数量很惊人,总数有约6万件,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  当然,得到这个赞誉,可不仅仅因为《敦煌遗书》数量巨大,这6万件文物中,虽然大部分是佛教经典,但同时还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学、民俗、天文、数学、音乐、舞蹈等丰富的内容,并且,《敦煌遗书》中不
期刊
青铜器在商代之后的周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人把商代的青铜器和周代的青铜器做过比较,得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商代青铜器身上纹饰的面积更大,几乎密布整个器身,而且大多用一些很有张力的兽面纹做装饰,让人有一种敬畏的感觉,可以说是“狞厉之美”。但是到了西周时期,兽面纹大多“退居二线”,很多器物只是在口沿和腿部有些装饰,样子也显得稳重多了,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人们更愿意用“凝重之美”来形容它们。  其实很
期刊
不凡的身世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中华第一鼎”后母戊鼎的大名,知道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我们也曾经在前几期《奇妙博物馆》中介绍过一些关于它的知识,但国宝背后的故事可是说不尽的,多到你数也数不清。比如,你知道它的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市吗?  100多年前,安阳这座城市还默默无闻,今天却已经被列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20世纪初,在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带有早期文字的甲骨,也
期刊
同学们是否去过自己家附近的图书馆呢?在图书馆中,有品种丰富的图书可以供我们自由借阅,比在自己家看书可“爽”多啦!有这样一家图书馆,它不但可以供读者借阅图书,还成立了自己的博物馆。一家在图书馆里的博物馆,当然主要的展品就是图书啦!  这家博物馆名为国家典籍博物馆,它成立于2012年,2014年9月9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国内首家典籍类博物馆,主要展示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精品,如甲骨、金石拓片、舆(yú
期刊
诚心做经书  《大藏经》其实就是佛教经典总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金代时,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有一位名叫崔法珍的断臂民女,她四处募集资金,历时20余年刊刻了全部《大藏经》。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这些经版被运往京城,此后长期存放于此地。  我的规模极为宏大,一共有6980卷, 达6000多万字!  一直到元都建都前后,山西广胜寺的僧人因为当地没有《大藏经》,于是前往京城请印这部藏经,这批经版才
期刊
秦汉时期,因为铁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人的生活里,既可以用作农具也可以用作兵器,所以青铜器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了,古代青铜艺术渐渐退出了历史大舞台。但是这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青铜器,它们大多以方便、适合的尺寸出现,同时,装饰的方法也更多了起来,有的镶嵌了宝石,有的还用金银来装饰。整体看来,这时的青铜器既没有了商代让人害怕的狞厉,也没有了周代的凝重,又少了春秋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更加趋向于朴素
期刊
恢宏巨著知多少  11095册  22937卷  约3.7亿字  全部由人工抄写、绘制  这些关键词说的是哪部经典巨著?对,就是由明代永乐皇帝朱棣(dì)下令编修的《永乐大典》。这部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巨著内容太庞杂啦,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道德、医学……收录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明代永乐年间的图书达七八千种,凡是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籍,基本全部被收入其中。而这些古籍,有不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期刊
赵小野的冬令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被取消了!赵小野问妈妈:“古人遇到这样的传染病都是怎么治疗的呢?”妈妈答道:“古代的一些传染病,例如天花,对我们现代医学来说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啦,但是倒退到古代,那时候的人想治愈传染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立中医、想方设法地医治病人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中医理论,历朝历代的医生们研究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去医治各种疾病。”  
期刊
和师氏剑齿象打个招呼吧!哦,不太熟?没关系,黄河象你肯定认识吧。小学语文课本上曾有一篇著名的课文《黄河象》,讲的就是一只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师氏剑齿象陷入淤泥,由生到死,最终变为化石的故事。文章生动有趣,让人们记住了这只奇特的史前巨兽,也让人们了解了一些古生物学的原理和知识。如今,距离发现黄河象化石已有40余年,它的魅力丝毫不减。师氏剑齿象化石骨架(复制品)甘肃省博物馆藏失败的进化  人们关注和记住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