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答题需巧妙抓住景、境、情三要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高中语文一线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语文考试最困惑、最棘手的一道题,就是诗歌鉴赏题。学生“每次做诗歌题,都很迷茫,心弦绷得很紧,总是力不从心”。为此,对近10年来不同形式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发现了这类题的答题规律,即高考诗歌答题需巧妙抓住景、境、情三要素。考生若能遵循此规律答题,诗歌题作答可迎刃而解,获得理想高分。
  一、意境题型分析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示例分析,《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问: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案分析:[景物]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意境] 意境真切而甜美;[情感]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通过此示例分析,意境题答题模式可总结为:这首诗通过( )意象,或描绘出( )图景画面,[景物];营造出( )的氛围,[意境];抒发(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心情),[情感]。答案组成部分=景物/景物与意境/景、境、情三者兼有。
  二、手法题型分析
  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示例分析,《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景物];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意境];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感情]。通过对这首诗歌的分析,答题模式可总结为:这首诗采用了( )技法,写出了( )意象的( )特點,[景物和意境];表现了(突出了)( )思想、感情,[感情]。答案组成部分=手法+景物/意境+感情。
  三、语言特色题型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示例分析,《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案分析: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景象];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感]。通过分析《春怨》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此类型题的答案有一环节仍然需答景象和情感。
  四、练字题型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景象、意境、情感来分析。
  示例分析,《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为什么?答案分析: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情感]。通过分析《南浦别》这首诗中的“看”字,可归纳出练字题的答题模式:( )字在句中的含义( ),该字运用了( )手法,该字描述( )景象的( )特点,[景];烘托了( )的意境,[境];表达了( )的感情,[情感]。
  这四种题型是诗歌鉴赏常考题,虽然问法不相同,但答题的方向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其答案牵涉到景、境、情三要素。如果答题时巧妙抓住这三要素,学生学习诗歌有了自信,教师教起来也轻松有成就感。如此,学生就如同浩瀚大海的航船找到了明灯,有了明确的方向,就不会迷茫,诗歌得分率自然会提高。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写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关于写作教学还写道:“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年级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喜欢在自由的想象中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写作兴趣,鼓励表达比写好一篇作文更为重要。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生活为载体,以想象为媒介,大胆创新,重点指导把句子写具体,写活。
期刊
转眼间,我踏入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有24个年头了。从刚毕业时对教师工作的懵懵懂懂,到品尝教师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24年的日日夜夜就这样在指间流过。虽然有过疲惫的记忆,委屈的眼泪,被人误解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家长和学生给予我的、值得欣慰的笑容和祝福。  还记得刚踏出大学校门时的我,心里满是忐忑,还有些激动。印象最深的第一节课,踏上三尺讲台,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面对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学习状态的准备阶段。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批文入情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课文特点,为学生创设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就应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从学英语中得到快乐。  一、大胆地说,体会新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羞于说英语,不愿说英语,这是大部分学生的现状。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靠教师施一些小技巧。初始课就非常重要,这是学生第一次的英语学习体验。对
期刊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但
期刊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科学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一、关于“前理解”的理论探讨  哲学解释学作为当今西方思想文化界的一支重要理论思潮,已不为我国学术界所陌生,引入教育学的论著也是颇丰。而前理解作为哲学解释学中的重要术语或概念,特别是伽达默尔的认识与论述,越来越引起教师对阅读教学理论的重视。  (一)前理解的理论渊源。启蒙运动时期以来,关于前理解的论述,以英国经验论者培根分析得较为详细。他指出了人类认识发生谬误的根源,这对人们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特
期刊
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企的独特优势。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管理新途径,从强化党建基础规范管理入手,进行了“菜单式管理、点检式控制、闭合式整改”的大胆实践,有效地规范了党建工作流程,进一步推进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菜单式”管理,形成党建工作规范  一是基础工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出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盛况,程红兵、李镇西甚至起步更早的魏书生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和独到的见解。这让教师更清醒地认识到,搞好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是低头赶车,还要抬头看路。  路在脚下,脚下的路,要摸索,要探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情况也越来越多样,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各有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