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摩擦禾、薏苡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利用21个Pst Ⅰ/Mse Ⅰ引物组合检出可辨认带共641条,其中多态性带586条,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0.5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9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50个材料分为3大类,与已有的玉米族分类一致,但与玉蜀黍属内的种间和种内分类存在差异,说明大刍草各种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发现玉蜀黍属与摩擦禾关系比与薏苡的关系更近,但并没有发现玉米与小颖玉米亚种比与其他大刍草的遗传关系更近。
其他文献
以48.2×5003的166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135个RFLP探针和131对SSR引物对亲本48—2、500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筛选出10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R群
以珍汕97A为母本与“珍稀黑米”杂交,再以优质矮秆黑糯品种“黑糯83”为父本进行复交,并以其为轮回亲本,选株连续成对回交,经过14个世代的选择,鉴定,育成籼型黑糯不育系186A和保持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品种齐穗期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源库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源库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原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5×6),2配制的1套包括亲本、F1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
选用对小孢子培养反应较好的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茅山种)为供体材料,研究了换培养液和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对胚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小孢子所获再生植株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颖果发育的早期和中期,韧皮薄壁细胞与伴胞、中间细胞间,以及韧皮薄壁细胞之间都有丰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探讨了我国部分栽培大麦品种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200个随机引物中,有30个引物扩增出的产物具有多态性,30个引物共扩增出223条谱带,其中130条谱带
试验采用早熟品种鲁原单14(LDl4)、中熟品种掖单22(YD22)、晚熟品种掖单13(YDl3)为代表品种进行春夏玉米套作,研究其对全株饲用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产量的影响,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