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之我见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监督员制度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和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关注。人民监督员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缺乏外部监督的问题,增强了执法的公信度和透明度,但是从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实践中,不难发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中程序与内容的实质刚性还不足,导致人民监督员的工作缺乏监督的刚性,带有一些“咨询”的色彩。下面笔者就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程序和内容的设定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程序和内容的设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案件中设定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形式与内容不和谐统一,影响了制度的应有功能
  从现行《规定》的试点情况看,形式和内容明显不和谐统一,这对监督效果是一个极大的限制。人民监督员在监督案件时仅对案件表层做大致的了解,很难在人民监督员的思维中对所监督的案件形成一个完整准确的概念。当前,大部分监督案件都采取的是“知晓”案件和案件表决“一会通”。可以说人民监督员不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所监督案件的实际的处分原则,大部分是表面的、无依据的或者是带着疑问表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内容没有实质化、刚性化,《规定》所规定的范围、方法、手段、程序都是“软监督”的格调。它只体现了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制约,但具体制约的程度如何,用什么尺度去考查衡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人民监督员在案件的监督程序中缺少方法和手段。
  (二)监督案件中设定的时限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判断
  《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案件监督工作应当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材料之日起七日内进行完毕。监督期限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所收案件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至人民监督员形成表决意见之日止。对于上述规定,笔者认为,七日之内,必有双休日,实际是要求五日内监督完毕,其中有两日要审查相关材料是否齐备,用于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的时间有些仓促。毕竟人民监督员要掌握熟悉案情,理解证据和相关材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检察业务部门提供的资料不可能人手一份,有些资料只能交叉传阅;再加上人民监督员在监督评议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讨论、推敲,要查看和收集相关知识和信息,个人需要一些准备的时间。因此,笔者认为,一般案件监督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所收案件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进行完毕为宜。
  (三)监督程序的“两审终审制”及人民监督员缺少对程序处分权的配置,限制了监督主体参与程序的处分权
  检察机关作出的撤销案件、不起诉的决定都是对实体的一个处分。那么,人民监督员对拟撤销案件的监督就是对检察院处分权的监督,防止撤销案件权的滥用。如果监督只是表面的,没有硬性规定,监督也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是从监督到监督,从形式到形式。整个程序完结都没有体现人民监督员参与程序处分权的权力配置份额。高检院新《规定》第二十六的表述表明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程序上采用的是审判理论的“二审终审”制原则,这一规定的根本问题在于:在对程序处分权的配置中仍没有监督主体的地位.实现有效监督的关键是看在程序中有没有人民监督员对诉讼程序实际处分权配置的份额。现行的制度中,案件撤与不撤、起诉与不起诉,仍然是检察院一方说了算。
  (四)人民监督员的职责权限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了监督不及时、监督效率不高
  人民监督员所进行的监督是一种受邀请的被动监督,由被监督者决定监督者如何去监督,没有形成完善的组织形式和监督程序,监督者的职责权限受到很大限制,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应有的权利。而且,属于自侦部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还是人民监督员的责任也很难分清。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职责权限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制约了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此,社会各界也有很大质疑。
  
  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案件的监督程序的建议
  
  (一)赋予人民监督员对监督案件的审查权和调查权
  要使人民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应在程序中规定人民监督员对监督案件的审查权和调查权。审查程序应该定位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受理案件之后,内容包括阅卷、询问案件承办人、律师等;调查程序应该定位在审查程序之后,评议案件之前,内容应包括询问证人、在检察官在场的情况下询问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情况下),变“听”为“问”,这样才能使表面的监督变为有效的监督。总之,在对“三类案件”监督中,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要赋予对诉讼程序的实际处分权,在监督程序中要规定对案件的审查程序、调查程序,在检察委员会研究监督案件中要规定同其他委员相同的权力。同时,在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向人民监督员公开查明的案件事实、主要证据、法律适用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供人民监督员评议。同时应当将监督程序严格控制在法定诉讼时限之内,以免影响诉讼效率。
  (二)打破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灵活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方式
  人民监督员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拟撤销案件的和拟不起诉的“三类案件”,可采用检察机关事后报请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的被动监督方式,这类案件要求每案必须进行监督;而对于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超期羁押的等这“五种情形”,可灵活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对于超期羁押、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情形采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则效果要好得多,这类案件是个案监督。而且不局限于此,对于社会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案件,可以成立人民监督员工作组主动进行监督,不再等待检察机关报送案件;对于社会反映强烈、人民呼声较强的单位和个人,人民监督员工作组可以反馈给检察机关,督促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查处,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之情形监督较少的缺陷。
  (三)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保障监督作用的发挥
  在案件评议过程中,人民监督员应当享有广泛的权利,有权了解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具体情况;有权就侦查办案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向检察长或上级检察院提出监督纠正意见;有权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独立评议并要求反馈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有权获得物质补助。当然,人民监督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义务,监督评议的过程中,人民监督员不得与案件当事人接触,不得在事前了解案件的相关情况,以免先入为主,影响公正评议;同时应当尊重案件事实,公正评议;遵守检察机关的办案纪律,保守案件机密。如果人民监督员违反了相应的义务,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据工作需要或根据案件当事人的申请更换人民监督员人选,或撤销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资格。
  (四)加强培训,提高人民监督员的法律素质
  人民监督员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件监督的效果。由于检察工作业务性比较强,特别是涉及进入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自侦案件,更是处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边缘地带,如果人民监督员不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就难以胜任监督工作,这种监督不但起不到促进司法公正的目的,反而会导致执法的混乱。因此必须加强对选聘的人民监督员的法律培训工作,通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采取多种形式,如组织集中培训,发放法律书籍,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疑难案例研讨会等,努力提高其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发展前景
  
  目前,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还有很大空间,例如检察机关人员选任、考评、晋升,检察机关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监督检察机关执行法律情况,应邀出席检察机关对有关案件的研讨,考评基层干警等权力。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处于试行阶段,我们坚信,随着人员产生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规范和完善,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将会更加广泛、职责权限将会更加具体、监督程序将会更加周密。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必将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军人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钢铁长城,其生活待遇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关键,更是攸关国家昌盛、民族兴衰的重点。研究军人生活质量,剖析和解决制约军人生活质量的瓶颈问题,是时代和社会对军事社会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人;活质量;论价值;实意义    生活质量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
期刊
摘 要: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重的一种。根据法律规定,适用逮捕措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在犯罪事实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证明要求。准确运用可以有利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串供、毁灭或者伪造证据、自杀、逃跑,有助于全面收集证据,查明案情,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多发性犯罪;逮捕条件;生命财产安全    笔者发现,抢劫、抢夺、盗窃犯罪案件多发
期刊
一、目前检察保障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检察监督手段刚性不足。检察监督缺乏刚性,导致检察监督缺乏实效。《宪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刑事诉讼法》等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享有的法律监督权的种类,但均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处罚权,表现为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缺乏一定的法律强制性和执行力,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是否被采纳完全依赖于被监督机关的自觉自愿,使检察监督权变得软弱无力。司法实践中,
期刊
摘 要: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与操作方法,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它探讨的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但培养过程的诸因素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在借鉴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模式 ;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其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一直成为
期刊
摘 要:在精神病人人身侵害事件不断发生的形势下,笔者在研究各国法律法律实践后,对精神病人实施的人身侵害正当防卫权问题做了分析。  关键词:正当防卫;精神病人;不法侵害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  但刑法中对正当防卫的概念过于简单,
期刊
主持人的个性化给电视节目带来重要的影响。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旗帜,是节目的灵魂。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协调气氛、调动情绪、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谈话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这些都集中体现出主持人身上独特个性的风格和高超的驾驭能力。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能合理地与节目相融,而节目也能完全地将主持人的个性化闪光点闪耀在观
期刊
一、罚金刑概述    “罚金伴随着私有制与国家的产生而诞生,文字记载最早可见诸于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①,但直至19世纪,罚金才受到世人的重视,成为主要的刑种之一。20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也日渐严重,以罚金与没收财产为代表的财产刑摆脱了过去几千年来居于刑罚体系附庸之地位,走上刑罚舞台的中央。在我国,罚金刑虽在刑罚体系中未占主导地位,但相对于1979年刑法而言,新刑法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渐显现,宪法赋予公民政治权利的表达方式之一——信访活动相对活跃,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涉检信访,也呈数量渐增之势,缠访、闹访等严重干扰检察机关工作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解决涉检信访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处理涉检信访长效工作机制,对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涉检信访的特
期刊
摘 要:SMART原则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原则,不但有利于员工高效地工作,还可以为绩效考核制定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大学校园中的学生干部作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也需要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极强的结果导向性;大学作为连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不但承担着传授客观知识的任务,也承载着帮助学生将来择业和就业的重任。对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进行管
期刊
近几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倡导的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强检”,有力促进了检察信息化建设的运用与发展,以网络为联系枢纽的计算机应用、视听资料采集为主的检察技术,在检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在基层检察院工作普通一员,对基层检察院实施“科技强检”的战略有着直接感受,现在就本院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办案现代化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及设想。    一、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当今信息化时代,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