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的发展模式否定现代化理论的西方中心论和单线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民主集中制更适合中国;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情况以肯定中国的发展模式,从而否定西方化道路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发展模式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民主集中制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走出了历史的困境,回首我们经历过的路程,我们蓦然发现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是以前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走过的,我们实际上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获得了成功,“胜利者是不接受审判的,凡属胜利了的东西总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自身的成功经验来获得一些话语权,让世界来听听我们的声音:西方中心论和西方化并不总是正确的,至少中国就是一个例外,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例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须性和优越性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偶然的。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态。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而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经济的功能越来越大,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其行为与市场机制、市场调节无法分割,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为中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艰辛探索,发展为全国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条件下曾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
  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生产向更高的专业化发展,一件产品往往是由许多企业生产的配件装配而成,从而使各企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更加紧密,千丝万缕的分工和联系是非常复杂的,靠人的安排是无法形成的,必须通过市场来形容。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会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现代化。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国际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断改善,为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大的空间,特别是世界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重组,为我国吸引投资和引进技术提供了大好机遇。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注入活力,愈来愈显示出其优于计划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要坚持社会主义、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需要借助现代市场经济这一管理经济的形式。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能够较好地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的经济体制。以市场为手段配置资源,可以克服计划经济的缺陷,产业结构可以自我调整,各种经济利益主体得到确认,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运用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克服市场的缺陷,从而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既充分又高效地发挥出来。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梳理了涉及经济发展的各种重大关系,增强了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协调性,效益巨大,显而易见。这其中,大胆引入市场机制不能不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如果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赋予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没有农副产品价格和流通的逐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繁荣;如果没有逐步形成的市场体系,不是根据市场来组织和调节生产经营,乡镇企业就不可能异军突起,蓬勃兴旺;如果没有国家赋予的特殊政策,率先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经济特区也难以突飞猛进。大量事实说明,凡是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好,人民生活改善就比较大。
  总之,过去那种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已不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选择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否则生产力不发展,经济落后,社会主义制度也难以巩固。一句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富中国。
  二、民主集中制适合我国国情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又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大国,每天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不可胜数,留给我们了解和决断的时间却不多。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棘手的问题,并且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呢?那就是采用民主集中制,只有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大问题,才能克服和避免个人或少数人思想的局限性,形成符合客观实际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确决定,也才能使广大党员自觉自愿地接受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实现意志和行动的和谐统一。在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大前提下,还应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这不仅是因为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且是因为即使多数人的意见基本正确,也可能有局限性,即使少数人的意见基本错误也可能包括某些合理的因素。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才能避免党组织决策的片面性,也才能使处于少数地位的同志便于理解和接受多数人的意见,在双方合理因素互补基础上达成新的共识。即使不能完全达成共识,也有益于使意见被否定的同志心悦诚服地尊重和服从多数人作出的决定。
  三、总结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情况以肯定中国发展模式,从而否定西方化道路
  所谓“中国发展模式”,是指从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重属性这一基点出发,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有特点的发展模式。其要点有五:一是以增进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总量之福祉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二是充分挖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三是努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作为后发国家等优势;四是着力在经济方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五化”进程,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五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四位一体”的发展,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在一个人口比美国、日本、俄罗斯、整个欧洲之和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了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没有走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老路,在自己内部消化所有伴随现代化而来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整个社会保持了基本稳定,并使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究竟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全世界都想知道。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为什么西方自己的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收效甚微,而中国没有采用西方的模式却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模式远非十全十美。恰恰相反,中国模式有不少缺点,甚至还衍生出不少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处理。但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模式还真是不错,也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首先,在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方面,中国找到了平衡点:在坚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30多年一个长时期、大跨度的发展,为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方针非常务实,即集中精力满足人民最迫切的需求,首先就是消除贫困,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0多年来,世界上70%的脱贫是在中国实现的。换言之,如果没有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业绩,整个世界的扶贫工作将黯然失色。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美国人所说的恐怖主义,而是消除贫困,因为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仍然生活在极其贫困的状态之中,其中8亿人(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在挨饿。就此一点,中国的经验就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再次,不断地试验、不断地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地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制度创新,这使中国避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盲目采用西方模式而带来的困境,也使中国成功地抵御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实际上,仅抵御金融危机这一项,中国模式就值得充分肯定。最后,确立了比较正确的优先顺序。中国改革开放大致展现了一个清晰的格局:改革的顺序是先易后难: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改革为主,后政治改革。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第一阶段的改革为第二阶段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就是它让中国成功地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这些具体做法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但这些做法背后的思想,特别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和而不同”、政府的作用等,则可能有相当的普遍意义。沿着这样的思路,中国应该能够沉着地应对,并最终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这些思想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的政治软实力,其关键就是能够比较好地回应我们这个世界提出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一个是贫困、发展问题,一个是和平、战争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问题,西方价值观并没有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美国主导的“民主输出”模式更是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而恐怖主义对美国、对世界的威胁也有增无减。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过去要么苏联模式,要么西方模式。冷战结束后,苏联模式随着苏联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西方主流认为这是历史的终结,剩下的就是一条不归路:全世界都将拥抱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冷战后的情况表明世界事务要复杂得多,如果西方的制度真是普世适用的,那么为什么在第三世界一推行即屡屡失败,从菲律宾到海地到伊拉克都是如此。在处理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方面,中国的软实力对外部世界有其独特的魅力,因为它回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根本性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有没有权力把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放在最优先的地位?有没有权力从自己的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衍生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制度安排?有没有权力在实现各项人权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分轻重缓急? 有没有能力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影响迄今为止西方思想占主导的主流价值体系?中国的经验对此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中国崛起带来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一种深层次的范式变化(paradigm shift)、一种西方现存理论和话语还无法解释的新认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这对解决中国自己面临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对许多全球问题的治理、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未来走向,都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是多样化的,不可能只有一种发展模式。从主要发达国家来看,美国采取的是政府干预较少的宽松模式,但是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在许多方面与其不同,所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国家的唯一模式。事实上,各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力来源于不同的因素,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的比重较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厚一些,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国情。只有坚持模式的多样性,不断推动各种模式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保证世界经济更有活力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M].上海:三联书店,2002.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段治文,钟学敏著.中国现代化进程[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现代化报告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文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从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塞缪尔·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8]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沈云锁,陈先奎.中国模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陈纯仁.制度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J].理论探讨,2006,(1).
  [12]蒲晓光.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主要经验[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6).
  [13]江琼,赵武.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1).
  [14]吕兴业.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2).
  [15]王长存,王晋京.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个认识问题[J].党建研究,2008,(4).
其他文献
学术渊源:   夏桂成教授,江苏江阴人。从事中医妇科六十余载,平素精研《易经》、《内经》、《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对妇科诸书及当代有关书籍,无不津涉,尤对《景岳全书·妇人规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对符合标准的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状况进行评估,收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四诊信息,探讨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对患者中医证
目的运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新生小鼠模型,探讨β-胡萝卜素对NEC新生小鼠肠道损伤的作用。方法选用5日龄C57BL/6新生小鼠15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5只。对照组:母鼠哺乳喂养,无其他任何干预;NEC组:通过对新生小鼠缺氧刺激,人工喂养及脂多糖干预诱导产生NEC;β-胡萝卜素干预组:在诱导产生NEC的同时,给予新生小鼠胃管灌注β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霍姆斯小组在报告中认为教师的专业教育包括:(1)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学科研究;(
2009年9月初,河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经过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切实付诸实践,目前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人格与能力的发展;不仅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而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这使我们对学生成才标准的考量态度有了转变,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有了新改观。  一、领悟新课标,树立新观念  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诗》《骚》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是古代诗歌题材类型的滥觞。钟嵘认为《十九首》“其源出于《国风》”,可谓真知灼见。《古诗十九首》取材多来自文人世俗生活,它真实地再现了汉代中下层文人士子的生存状态,内容上要么是羁旅愁怀的游子之歌,要么是哀婉悱恻的思妇之词。  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古诗十九首》的取材特点,现将《古诗十九首》各篇的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正如马茂元先生在《古诗十九首初探》一书中写道:“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属于意识范畴,一部文学作品完成,它又能相对独立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老人与海》,使读者能够从宏观角度对该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小说《老人与海》 战后作家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最有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由
摘 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词是语言的直接组成成分。在千百年的时代变迁中,人类文明使词系统得到了不间断的更新,社会改变也使词系统得到了多方的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的词被淘汰出整个语言系统,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在不断地出现。它们从网络、方言、英语等不同的方面演变而来,而且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特点。在这些新新词类中,有些词的应用并不广泛且受用时间也不长,有些词却被大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修补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的可行性、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胸腔镜食管肺瘘修补手术的4例Ⅲ型食管闭锁术后食管肺瘘患儿的临床资料。4例患儿均为男孩,确诊年龄在1岁5个月至5岁1个月。4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从食管溢出进入肺组织;CT检查均可见近端扩张食管与右侧肺组织关系密切,3例可见食管
摘 要: 本文分析讨论了哲学家提出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关键词: 哲学家 归纳法 演绎法    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而言,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才行。逻辑经验主义者把科学哲学分为发现的领域和论证的领域,却将发现的领域排除在外。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既有一般的方法,对于特殊的研究领域又有特殊的方法,一般的方法处于更基础的地位,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分析讨论关于发现领域的一般方法。  英国唯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