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类散文,是一类特殊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形式。文化类散文以其独特的行文技巧及特别的人生感悟,彰显着作者的文化底蕴。散文因将真切的人文关怀融智慧之美于一体,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兴趣,受到了文学界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教学之中增加文化类散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捷径。高中生通过文化类散文阅读的学习,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掌握一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辩论的智慧,以下将对怎样进行高中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类散文的特点
(一)取材上含有深意
文化类散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抒写的内容大部分为文化名人,也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又或是对历史掌故的剖析。一般散文内容多样,可以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也可以讲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文化类散文的立场则有所不同。所描述的对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味,小到象征着村落的生活习惯,大到整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就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般,虽然该书内容多以景物为题,但是该书的重点并非同其他散文一般描述自然现象,而是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多借助自然风光,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感受与体会,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反映背后所投射的文化沉淀。
(二)文化意识强烈
文化散文多以历史批判,文化反思的角度;又或是乡土风情,宗教信仰的角度,利用散文的艺术形式,去颂扬有益的传统文化,又抨击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国人的劣根性,因此文化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文化意识。作者借对文化对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看法,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文化信仰、文化偏爱和审美情趣等。比较著名的有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反思和痛批传统文化的弊端,充满了浓烈的人文气息,称得上是文化散文的典范。看文化散文,得从取材、意指、内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只要符合了文化散文的“文化”特点,就算得上是地道的文化散文。
(三)细节表现全貌
文化类散文写历史、写景物,不仅是对古迹的凭吊或是对景物的赞美,更重要的便是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巧妙地进行融合,借助细节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增强文章的魅力。例如在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作者看到黄州赤壁缅怀古人,借用自己的想象力刻画了一个真实乐观的苏东坡,既表达了对苏东坡仕途不顺的同情,又暗讽部分人丢失文化,数典忘祖的事实。正是作者把苏东坡的形象和愁苦刻画得淋漓尽致,才能勾起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对苏东坡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正视起自己的文化。没有细节的描写和想象,恐怕难以起到这样的功效。
二、高中语文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文化散文和一般散文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把某一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抒情载体,从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高中生们在分析文化类散文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抓住文章的线索,这个线索也被称为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纲”,一旦理清了文章线索,就可以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快地融入文章情感,分析起文章来也会有理有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把握作者情感。学生通过通读全文的方式,或许能看出文章有两条线索,分别为“王道士的行为活动”和“作者看待王道士行为的态度”,一条为明,一条为暗,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轻视敦煌文化的不满和愤怒之情。如果学生自己读过文章后还不明白,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告知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始会觉得举步维艰,但若能坚持下来,理清线索的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实质
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文化精神的散文,描述的对象多为名山大川抑或是历史掌故,学生通读文化散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对象,又谈何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欣赏文化散文,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方法是次要的,抓住文章所描述的主体特征才是关键。名山大川或许是因为其在历史当中的地位而闻名,是文化的载体。例如庐山因李白而闻名,泰山又因杜甫、孔子等人而家喻户晓,赤壁则因苏东坡而名扬千里。对于作者所描述的文化现象,学生应在通读一遍的过程当中明白描述主体,分析主体的特征有哪些。这些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风景,人的话注意弄清人物的成就,从古到今的意义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风景的话则需探讨是否是历史遗迹,了解与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典故。就拿梁衡的《读柳永》一文来说,描写了柳永的人生际遇与其玩世不恭的性格,这自然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联系。教师在分析这篇文章时,要提前让学生对柳永的求学经历与历史贡献有所了解。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可以浅显地看出文章描述的对象是柳永此人,学生便能明白作者是借柳永之名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作者立身于现代的看法,赞扬了柳永对诗词做出的贡献,又表达出要追寻自我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化类散文阅读。
三、结语
阅读文化类散文,有助于提升高中生们的气质修养。它的出现,不仅保持了文学的尊严性与独立性,也无不彰显着一种理性和批判性。尽管在文化类散文的创作中,风格有雅俗,水平有高低,但都为发扬文化,传递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生经常进行文化类散文的阅读,有利于进行自我反思,理性与感性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安春華.文化散文的内涵及特征[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1).
[2]李运抟.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类散文的特点
(一)取材上含有深意
文化类散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抒写的内容大部分为文化名人,也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又或是对历史掌故的剖析。一般散文内容多样,可以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也可以讲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文化类散文的立场则有所不同。所描述的对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味,小到象征着村落的生活习惯,大到整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就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般,虽然该书内容多以景物为题,但是该书的重点并非同其他散文一般描述自然现象,而是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多借助自然风光,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感受与体会,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反映背后所投射的文化沉淀。
(二)文化意识强烈
文化散文多以历史批判,文化反思的角度;又或是乡土风情,宗教信仰的角度,利用散文的艺术形式,去颂扬有益的传统文化,又抨击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国人的劣根性,因此文化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文化意识。作者借对文化对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看法,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文化信仰、文化偏爱和审美情趣等。比较著名的有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反思和痛批传统文化的弊端,充满了浓烈的人文气息,称得上是文化散文的典范。看文化散文,得从取材、意指、内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只要符合了文化散文的“文化”特点,就算得上是地道的文化散文。
(三)细节表现全貌
文化类散文写历史、写景物,不仅是对古迹的凭吊或是对景物的赞美,更重要的便是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巧妙地进行融合,借助细节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增强文章的魅力。例如在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作者看到黄州赤壁缅怀古人,借用自己的想象力刻画了一个真实乐观的苏东坡,既表达了对苏东坡仕途不顺的同情,又暗讽部分人丢失文化,数典忘祖的事实。正是作者把苏东坡的形象和愁苦刻画得淋漓尽致,才能勾起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对苏东坡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正视起自己的文化。没有细节的描写和想象,恐怕难以起到这样的功效。
二、高中语文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文化散文和一般散文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把某一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抒情载体,从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高中生们在分析文化类散文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抓住文章的线索,这个线索也被称为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纲”,一旦理清了文章线索,就可以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快地融入文章情感,分析起文章来也会有理有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把握作者情感。学生通过通读全文的方式,或许能看出文章有两条线索,分别为“王道士的行为活动”和“作者看待王道士行为的态度”,一条为明,一条为暗,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轻视敦煌文化的不满和愤怒之情。如果学生自己读过文章后还不明白,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告知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始会觉得举步维艰,但若能坚持下来,理清线索的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实质
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文化精神的散文,描述的对象多为名山大川抑或是历史掌故,学生通读文化散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对象,又谈何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欣赏文化散文,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方法是次要的,抓住文章所描述的主体特征才是关键。名山大川或许是因为其在历史当中的地位而闻名,是文化的载体。例如庐山因李白而闻名,泰山又因杜甫、孔子等人而家喻户晓,赤壁则因苏东坡而名扬千里。对于作者所描述的文化现象,学生应在通读一遍的过程当中明白描述主体,分析主体的特征有哪些。这些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风景,人的话注意弄清人物的成就,从古到今的意义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风景的话则需探讨是否是历史遗迹,了解与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典故。就拿梁衡的《读柳永》一文来说,描写了柳永的人生际遇与其玩世不恭的性格,这自然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联系。教师在分析这篇文章时,要提前让学生对柳永的求学经历与历史贡献有所了解。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可以浅显地看出文章描述的对象是柳永此人,学生便能明白作者是借柳永之名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作者立身于现代的看法,赞扬了柳永对诗词做出的贡献,又表达出要追寻自我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化类散文阅读。
三、结语
阅读文化类散文,有助于提升高中生们的气质修养。它的出现,不仅保持了文学的尊严性与独立性,也无不彰显着一种理性和批判性。尽管在文化类散文的创作中,风格有雅俗,水平有高低,但都为发扬文化,传递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生经常进行文化类散文的阅读,有利于进行自我反思,理性与感性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安春華.文化散文的内涵及特征[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1).
[2]李运抟.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