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y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类散文,是一类特殊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形式。文化类散文以其独特的行文技巧及特别的人生感悟,彰显着作者的文化底蕴。散文因将真切的人文关怀融智慧之美于一体,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兴趣,受到了文学界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教学之中增加文化类散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捷径。高中生通过文化类散文阅读的学习,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掌握一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辩论的智慧,以下将对怎样进行高中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散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类散文的特点
  (一)取材上含有深意
  文化类散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抒写的内容大部分为文化名人,也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又或是对历史掌故的剖析。一般散文内容多样,可以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也可以讲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文化类散文的立场则有所不同。所描述的对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味,小到象征着村落的生活习惯,大到整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就如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一般,虽然该书内容多以景物为题,但是该书的重点并非同其他散文一般描述自然现象,而是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多借助自然风光,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感受与体会,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反映背后所投射的文化沉淀。
  (二)文化意识强烈
  文化散文多以历史批判,文化反思的角度;又或是乡土风情,宗教信仰的角度,利用散文的艺术形式,去颂扬有益的传统文化,又抨击与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国人的劣根性,因此文化散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文化意识。作者借对文化对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看法,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文化信仰、文化偏爱和审美情趣等。比较著名的有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等,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反思和痛批传统文化的弊端,充满了浓烈的人文气息,称得上是文化散文的典范。看文化散文,得从取材、意指、内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只要符合了文化散文的“文化”特点,就算得上是地道的文化散文。
  (三)细节表现全貌
  文化类散文写历史、写景物,不仅是对古迹的凭吊或是对景物的赞美,更重要的便是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载体巧妙地进行融合,借助细节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增强文章的魅力。例如在余秋雨写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作者看到黄州赤壁缅怀古人,借用自己的想象力刻画了一个真实乐观的苏东坡,既表达了对苏东坡仕途不顺的同情,又暗讽部分人丢失文化,数典忘祖的事实。正是作者把苏东坡的形象和愁苦刻画得淋漓尽致,才能勾起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对苏东坡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正视起自己的文化。没有细节的描写和想象,恐怕难以起到这样的功效。
  二、高中语文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理清线索
  文化散文和一般散文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把某一文化现象作为自己的抒情载体,从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高中生们在分析文化类散文的时候要时刻谨记抓住文章的线索,这个线索也被称为作者组织安排材料的“纲”,一旦理清了文章线索,就可以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实意图,从而更快地融入文章情感,分析起文章来也会有理有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如何把握作者情感。学生通过通读全文的方式,或许能看出文章有两条线索,分别为“王道士的行为活动”和“作者看待王道士行为的态度”,一条为明,一条为暗,表达了作者对王道士轻视敦煌文化的不满和愤怒之情。如果学生自己读过文章后还不明白,教师可以与其进行交流,告知自己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始会觉得举步维艰,但若能坚持下来,理清线索的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实质
  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文化精神的散文,描述的对象多为名山大川抑或是历史掌故,学生通读文化散文,如果不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对象,又谈何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欣赏文化散文,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方法是次要的,抓住文章所描述的主体特征才是关键。名山大川或许是因为其在历史当中的地位而闻名,是文化的载体。例如庐山因李白而闻名,泰山又因杜甫、孔子等人而家喻户晓,赤壁则因苏东坡而名扬千里。对于作者所描述的文化现象,学生应在通读一遍的过程当中明白描述主体,分析主体的特征有哪些。这些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风景,人的话注意弄清人物的成就,从古到今的意义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风景的话则需探讨是否是历史遗迹,了解与其相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典故。就拿梁衡的《读柳永》一文来说,描写了柳永的人生际遇与其玩世不恭的性格,这自然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联系。教师在分析这篇文章时,要提前让学生对柳永的求学经历与历史贡献有所了解。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可以浅显地看出文章描述的对象是柳永此人,学生便能明白作者是借柳永之名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作者立身于现代的看法,赞扬了柳永对诗词做出的贡献,又表达出要追寻自我的文化价值。由此可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进行文化类散文阅读。
  三、结语
  阅读文化类散文,有助于提升高中生们的气质修养。它的出现,不仅保持了文学的尊严性与独立性,也无不彰显着一种理性和批判性。尽管在文化类散文的创作中,风格有雅俗,水平有高低,但都为发扬文化,传递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生经常进行文化类散文的阅读,有利于进行自我反思,理性与感性互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安春華.文化散文的内涵及特征[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1).
  [2]李运抟.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练就表达能力的基础,如果能把所思落实到笔尖上,那么其思想就能够落实到口头上,可见写作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作文能力能够培养其独立的思想和个人观点,还能够使学生培养发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作文教学较为乏味的方式。本文寄希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利用作文教学中的微设计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主要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生活。  【关键词】兴趣;激励;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考试分数比重分析,作文为50分,占中招考试分值的41.6%。考生得分和失分最大的是作文,考试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
【摘要】笔者对本校初二学生目前写作所存在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选材和立意上存在较大问题,本论文从“写什么”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升格训练指導,阐述立意和选材间的关系,并从深谋立意和精妙选材两方面,给出具体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升格指导方法。  【关键词】立意;选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1
【摘要】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每次带毕业班,到了阳春三月,笔者就开始为中考作文复习计划而发愁了。这时总有三个“w”困扰着我:作文什么时候复习(when)?作文复习什么(what)?作文怎么复习(how)?这三个问题也许没有唯一答案,但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创新和优化,在碰撞和交流中可以减负和提质。  【关键词】写作;灵活教学;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文什么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教学和高考考试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知人把握诗歌,是简单好用的方法之一。“知人”指的是要知道、了解、研读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这当中所说的“人”内涵丰富。只有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品评人物,才能知“全人”,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关键词】古典诗歌;知其人;吸纳资源;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孟子的《尚友说》:“一乡
【摘要】策略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举措,对一线教师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教学策略单元?笔者认为要精准把握单元的教学目标,区分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教学特性;整体关照策略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意识。  【关键词】部编版;策略单元;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
【摘要】影视资源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但影视资源的使用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且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运用的素材。但影视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影视人物形象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影视视听特征易弱化文学想象,影视改编易使原文本产生意义误读等弊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合理使用影视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类客观试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虽然考查的程度不深,但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命题人为了迷惑考生,常常在基于对诗词基本理解的某一个方面(点)设置了种种陷阱,更加增添了选择的难度。因此,我们要认清和规避这些选项陷阱,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曲解词语;颠倒时序;混淆表达技巧;误解诗意;脱离背景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2020年特殊的寒假,笔者积极探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技术支持,进行语文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笔者尝试耕种好“云端的三分田”,引导学生探究与疫情相关的文本,培养多元能力;宅家学习经典,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创建线上交流平台,启发学生探索、演绎、解读文本。采用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