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教学心得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课本里有许多童话,《小露珠》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描述了小露珠样子的美好、性格的可爱以及与别的事物和谐共处。文章蕴含着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等丰富的美感因素,无疑是一篇很好的审美范例。在教学中,我努力带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美。
  一、感受大自然的造物美
  本文对小露珠的美极尽描述——“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写出了小露珠的形态美。在朗读这些语句时,我引导孩子边读边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去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去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师:同学们见过钻石、水晶、珍珠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生:妈妈的戒指上有一颗钻石,它很小,但是很亮。
  生:我妈妈的耳环上也有钻石,阳光下它闪闪发亮,还耀眼呢。
  师:是呀,钻石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宝石,最大的特点就是“亮”。你们平时看到的小露珠亮吗?
  生(齐):亮!
  师: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钻石那么闪亮”。
  生:我妈妈有一串珍珠项链,一颗颗珍珠圆溜溜的。
  师:那你摸过吗?有什么感觉?
  生:摸过,感觉很光滑,很舒服。
  师:这样的感觉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
  生:圆润。
  师:小露珠什么形状呢?
  生:圆圆的,小小的,还在叶子上滚动呢。
  师: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珍珠那么圆润”。
  师:见过水晶吗?
  (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怎么注意过,老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水晶图片,请大家观察水晶的特点。)
  师:水晶也可以用来做成项链、手链、戒指等首饰。所有水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透明。为什么说水晶透明呢?
  生:透明就是像看玻璃一样,从这边可以看到那边,因为水晶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它透明。
  师:我们的小露珠就是这样的晶莹剔透啊,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水晶那么透明”。
  师:把小露珠说成钻石、水晶、珍珠,好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感觉小露珠很宝贵,很可爱,很值得珍惜。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我首先从整体上人手,让孩子谈谈自己对钻石、水晶、珍珠的印象,抓住“闪亮”“透明”“圆润”这三个词进行想象、理解,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印象,领悟小露珠的美。
  二、感受情感的和谐美
  文中在描绘美景的过程中,传递着许多美好的情感,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之情,这一切都在传递着和谐、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大自然万物融合的体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折射,让孩子们去充分感受可以使他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师:孩子们,小露珠把自己奉献给了花草树木,让它们重新焕发出生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或者一棵树,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呢?(老师戴上小露珠的头饰,并告诉学生“我就是小露珠”。)
  生1:谢谢你,小露珠,是你给了我们充足的水分。让我们变得格外精神。
  生2:谢谢你,可爱的小露珠,是你让我这朵美丽的鲜花越开越大,越开越艳。
  生3:谢谢你,小露珠,今晚你再来的时候,我要陪你去看看和你一样闪亮的星星。
  情境的创设,将文本转化成了童话剧,师生都成了剧中的人物。师生对话使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剧情,升华了情感,拓展了语言,激发了童趣。
  三、感受文字的表达美
  语文教材的美俯拾皆是,但其中美的因素并非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隐藏在(或附着在)形形色色的“内容”和“形式”上。其中,语言文字就是重要的载体。《小露珠》一文中,“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爬着,滚着,笑着”“笑盈盈”等词语表现了小露珠的动态美。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小露珠当,成人来想象它们的动作、神态,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小露珠、对大自然的喜爱。
  除了小露珠,文中“蹦到大荷叶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披着云霞的太阳公公”“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神奇。美丽、可爱。我在教学的时候抓住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蹦”“爬”“落”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的可爱,抓住表示色彩的词“金黄”“碧绿”“紫红”让学生体会植物的绚丽多姿。
  课题“小露珠”同样也在传递着美感。在“露珠”前加个“小”字,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露珠的灵动、小巧、圆润。我让学生对比读:露珠、小露珠,体会一下读哪一个词的时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露珠可爱。再比如“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等词,前面都有个小字,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日常生活中,我们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常在有的词语前加个“小”字,这些词有哪些。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文本中的丰富美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其他文献
古人早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标要求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完成,“有感情”要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是朗读指导的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范读引领的模仿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不断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和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大部分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课外书,课余时间长期间被手机占据.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爱上阅读,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作文的一般要求是:“注意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生活见闻能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让学生热爱写作.写作不必过分拘谨,能用平常学到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学生
整体阅读教学是针对分析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的,它主张避免解剖式地讲解文本,避免把作为整体涌现的文本分割开来。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整——分——整”,具体教学方法则提倡诵读,提倡体验、感悟,提倡重视语感培养。整体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文本的意义在整体中得以涌现,这是在传统单纯的分析教学中所无法实现的,整体阅读中文本所涌现的意蕴、情感等,是怎样细致严密的分析都无法让学生体会的
初中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明确提出,不仅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且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经典古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学生识字量的多少、学习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能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识字呢?  一、兴趣入手。乐于识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认可.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将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小学时期的阅读比较片面化,这一时期的阅读则是为高中、大学更深层次的阅读打
《水》(苏教版第十册27课)的作者马朝虎以回忆的口吻“叙述”儿时缺水的生活经历,细腻而生动地描述了“缺水”境遇中的独特感受,以“乐”衬“苦”,情感真挚.教学中,笔者以“
部编版小学语文最大的亮点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为例,在识字教学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