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自拟虫藤风湿汤治疗痹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拟虫藤风湿汤痹病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5-01
虫藤风湿汤系笔者自拟方,由全虫6g,蜈蚣4g,乌蛇15g,地龙10g,甲珠5g,僵蚕10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鸡血吞15g,雷公吞10g,青风吞15g,炙川乌5g,制附子10g,生麻黄10g,细章3g,桂枝10g,干姜10g组成。
主治:风寒、湿痹、久痹、顽痹。包括现代经学风湿骨痹疾病。
例1:腰椎间盘突出。
王某,男,40岁,2005年11月2日诊。主诉腰痛不舒1年余,加重1月。腰椎CT:L3-5轻度突出,刻诊:腰痛如刀绞,行走无力,活动受限,夜间加重,舌淡,苦白腻,脉细濡略弦,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瘀,闭阻经络”型痹证。处方:虫藤风湿汤为主服药20余剂。腰痛悉除。
例2:风湿性关节炎。
柴某,男,46岁,2009年12月11日诊。主:患全身关节酸痛4年余,尤以肘、膝关节为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屡服中西药无效,病情渐渐加重。患者矿区工作,长期井下做业。诊:肘膝关节剧痛,屈伸不利,精神倦怠。脉沉细。苔白腻,舌淡。查:ESR:40mm/h,ASO:900u,RF(-)。中医辨证为寒湿瘀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型”痹证。治以散寒,化湿,活血,通络方用“虫藤风湿汤”为主。共服药30余剂,关节疼痛显著改善,时至今日未见剧烈发作。
按:中医认为痹病患者皆有气血虚弱,风寒湿瘀乘虚侵袭经髓,气血闭阻不畅,经脉不利,邪入经髓着而不去,邪正交争,疼痛时作,缠绵不愈,久痛入络达骨,深入关节骨髓深处。“虫藤风湿汤”组方严谨,立法精深。用药精纯。方中川乌,制附子,生麻,细辛,桂枝,干姜性辛热,大热之品,善祛风除湿散寒,搜风剔络,走串十二经脉,六虫药能穿筋透骨,追邪外达,藤类药能散寒除湿,刚柔相济,相互协调,功善走窜,善通经络,无微不至,外走皮肤,内达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窃,通经止痛倍增。使病邪速除,筋脉通利,气血调畅,痹病自愈。
中药敷贴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罗德琴罗德琴,护师。(贵州省罗甸县中医院罗甸5501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贴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发生率为29.09%,对照组为67.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药敷贴妇科腹腔镜手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5-02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外科治疗。但由于手术麻醉以及腹腔内残留的CO2使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减缓,影响其整个康复进程[1]。对此,我科采用行气止痛药物穴位外敷,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5例,平均年龄35.6±8.4岁;对照组患者55例,平均年龄33.7±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疾病、合并症、身体一般情况、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抗感染、止血、补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外敷。方药组成:当归、桃仁、厚朴、白芍、红花、五灵脂、甘草各5g,将其研为细末,以热醋调和为糊状备用。选择中脘穴、神阙穴和足三里穴(双侧)作为敷贴穴位。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后,将上药敷于所取穴位,再以1cm×1cm止血贴贴敷其上,每日1次,每次贴敷6h后取下。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研究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69±4.58)h,对照组为(21.84±6.12)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37±5.28)h,对照组为(29.60±7.34)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和平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缩短。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缓慢的发生机制现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2],腹腔手术操作可刺激胃肠道神经,使胃肠道蠕动的强弱、节律和方向均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术后肠功能恢复缓慢。此外,手术麻醉以及腹腔内残留的CO2也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3]。
中医理论认为,手术可伤及人体元气,使五脏六腑的经络运行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穴位敷贴疗法是将药物与经络、穴位疗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该疗法利用药物经由皮肤的渗透作用使其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循环,再通过俞穴、经络的传导、调和,实现药物透皮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叠加效应[5]。本次研究首先利用药物的温热刺激使局部气血运行得以加强,使用当归、桃仁、厚朴、白芍、红花、五灵脂、甘草等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温和通络之药物,直接作用于中脘、神阙和足三里三大要穴,使胃肠蠕动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同时这一治疗方式还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所用药物除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医疗费用低,使用方便安全,故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应琴华,蔡丹艳.中药敷贴对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30-31
[2]田莉,丁晓华,何文华.中药敷贴联合艾灸预防妇科腹腔镜木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7):94-95
[3]罗群带.穴位敷贴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8(16):35
[4]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J].护理学杂志,2010,25(16):49-50
[5]唐娟.艾灸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40
关键词:自拟虫藤风湿汤痹病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5-01
虫藤风湿汤系笔者自拟方,由全虫6g,蜈蚣4g,乌蛇15g,地龙10g,甲珠5g,僵蚕10g,海风藤15g,络石藤15g,鸡血吞15g,雷公吞10g,青风吞15g,炙川乌5g,制附子10g,生麻黄10g,细章3g,桂枝10g,干姜10g组成。
主治:风寒、湿痹、久痹、顽痹。包括现代经学风湿骨痹疾病。
例1:腰椎间盘突出。
王某,男,40岁,2005年11月2日诊。主诉腰痛不舒1年余,加重1月。腰椎CT:L3-5轻度突出,刻诊:腰痛如刀绞,行走无力,活动受限,夜间加重,舌淡,苦白腻,脉细濡略弦,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瘀,闭阻经络”型痹证。处方:虫藤风湿汤为主服药20余剂。腰痛悉除。
例2:风湿性关节炎。
柴某,男,46岁,2009年12月11日诊。主:患全身关节酸痛4年余,尤以肘、膝关节为甚。曾在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屡服中西药无效,病情渐渐加重。患者矿区工作,长期井下做业。诊:肘膝关节剧痛,屈伸不利,精神倦怠。脉沉细。苔白腻,舌淡。查:ESR:40mm/h,ASO:900u,RF(-)。中医辨证为寒湿瘀闭阻经络,气血不畅“型”痹证。治以散寒,化湿,活血,通络方用“虫藤风湿汤”为主。共服药30余剂,关节疼痛显著改善,时至今日未见剧烈发作。
按:中医认为痹病患者皆有气血虚弱,风寒湿瘀乘虚侵袭经髓,气血闭阻不畅,经脉不利,邪入经髓着而不去,邪正交争,疼痛时作,缠绵不愈,久痛入络达骨,深入关节骨髓深处。“虫藤风湿汤”组方严谨,立法精深。用药精纯。方中川乌,制附子,生麻,细辛,桂枝,干姜性辛热,大热之品,善祛风除湿散寒,搜风剔络,走串十二经脉,六虫药能穿筋透骨,追邪外达,藤类药能散寒除湿,刚柔相济,相互协调,功善走窜,善通经络,无微不至,外走皮肤,内达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窃,通经止痛倍增。使病邪速除,筋脉通利,气血调畅,痹病自愈。
中药敷贴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罗德琴罗德琴,护师。(贵州省罗甸县中医院罗甸5501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敷贴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加用中药穴位敷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发生率为29.09%,对照组为67.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中药敷贴妇科腹腔镜手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5-02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外科治疗。但由于手术麻醉以及腹腔内残留的CO2使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减缓,影响其整个康复进程[1]。对此,我科采用行气止痛药物穴位外敷,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5例,平均年龄35.6±8.4岁;对照组患者55例,平均年龄33.7±9.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疾病、合并症、身体一般情况、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腹腔镜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抗感染、止血、补液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外敷。方药组成:当归、桃仁、厚朴、白芍、红花、五灵脂、甘草各5g,将其研为细末,以热醋调和为糊状备用。选择中脘穴、神阙穴和足三里穴(双侧)作为敷贴穴位。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后,将上药敷于所取穴位,再以1cm×1cm止血贴贴敷其上,每日1次,每次贴敷6h后取下。
1.3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研究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69±4.58)h,对照组为(21.84±6.12)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37±5.28)h,对照组为(29.60±7.34)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和平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缩短。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缓慢的发生机制现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2],腹腔手术操作可刺激胃肠道神经,使胃肠道蠕动的强弱、节律和方向均受到影响,从而引发术后肠功能恢复缓慢。此外,手术麻醉以及腹腔内残留的CO2也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3]。
中医理论认为,手术可伤及人体元气,使五脏六腑的经络运行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穴位敷贴疗法是将药物与经络、穴位疗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该疗法利用药物经由皮肤的渗透作用使其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循环,再通过俞穴、经络的传导、调和,实现药物透皮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叠加效应[5]。本次研究首先利用药物的温热刺激使局部气血运行得以加强,使用当归、桃仁、厚朴、白芍、红花、五灵脂、甘草等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温和通络之药物,直接作用于中脘、神阙和足三里三大要穴,使胃肠蠕动功能得以早期恢复。
同时这一治疗方式还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所用药物除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医疗费用低,使用方便安全,故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应琴华,蔡丹艳.中药敷贴对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30-31
[2]田莉,丁晓华,何文华.中药敷贴联合艾灸预防妇科腹腔镜木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7):94-95
[3]罗群带.穴位敷贴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8(16):35
[4]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J].护理学杂志,2010,25(16):49-50
[5]唐娟.艾灸对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