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好莱坞纵横十多年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赤壁》既是他的回归之路,又将是他凭借东方文化重新征服西方的一次冲击
2000年吴宇森拍完《碟中谍2》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你还有兴趣再拍一些中文电影吗?他说,“不会了,我会继续拍英语电影。”然而,8年过去,他带着《赤壁》回来了。
制片人张家振第一个反对他回来。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片酬抵得上中国好几部电影的投资。他问吴宇森,“你要到中国拍《赤壁》,就意味着要暂时放弃好莱坞,你愿不愿意?”吴宇森只说了两个字:愿意。
有人中途离场,有人挺身而出
从10岁起,吴宇森就钟情于“三国”故事——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赵子龙救阿斗的忠义精神、诸葛亮的智谋与风骨……“我通常拿一块小玻璃,把三国人物画在玻璃上,拿个被单盖着自己,作成像电影院一样,那手电筒照在玻璃上,把玻璃上的图像再投射在墙上,我的手电筒左右移动、上下推移,看起来就像人物在动。”
5岁随全家移居香港的吴宇森,因为父亲多病,一家大小全赖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生计,家境十分困窘。吴因此打消了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他就读于一家教会学校,精读了许多神学、历史学和美术著作,后来他电影里颇具宗教象征意味的白鸽和钟楼,都来源于此。
他们所生活的木屋区,“像地狱般”充满邪恶与暴力。“我小的时候因为身体弱,很多时候都被流氓欺负。所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一样东西当武器,因为我知道我一跑出这个家门口,一定会被打。”童年的阴影对吴宇森影响很大,到了青春期,他开始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刺客列传》……中学时代经常从课堂上溜出去看电影,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和西部片。他向往侠客身上的豪气和仁义。
1971年,吴宇森来到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横行无阻,吴宇森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就会很像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张彻身边两年后,吴宇森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此片的武术指导就是今日香港影坛的大哥成龙,当时两人都是影坛小字辈,所以《过客》也没有产生什么反响。
之后吴宇森到嘉禾公司担任了10年导演,这被他叫做“喜剧的10年”(1973-1983),在这10年间他拍了许多完全讨好市场的喜剧,他常常把少年时那种愤怒、无奈的心情放在自己的动作喜剧之中,结果就是导致观众们完全笑不出来。
1983年从嘉禾到新艺城后,吴宇森的事业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湾沉潜了将近3年。“我那时候很肯定我是一个好导演,虽然我的戏不卖钱。我没有被那些谣言打倒。后来得到我的好朋友徐克的帮忙,他支持我拍《英雄本色》。那里面有很多对白,其实都是我当时的心声。那个戏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不光是卖座,也把我整个一生都改变过来了。”
《英雄本色》不仅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座里程碑。这是一部香港从未有过的电影,影片中的男人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义气、地位、尊严”的追求。在创作此片时,吴宇森豪气毕现,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报复浸透了每一个画面,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无可挑剔。这部大场面、高质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观众和影人。这部片子还为香港电影发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晓东、张国荣以及当年同样失意影坛,被称做“票房毒药”的周润发。
《赤壁》里曹操有一句台词:“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失意的人碰到一起能发生什么呢?”用吴宇森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便是:“能发生奇迹。”《英雄本色》正是一群失意、蛰伏的男人征服了命运,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西进与东归
对吴宇森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布里克。1989年,吴宇森拍出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喋血双雄》,他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暴力美学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在圣歌中掠过无数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吴宇森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出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双雄》让吴宇森成了香港头牌导演,但他在香港却越呆越气闷。《辣手神探》火了,一周里有50个类似《辣手神探》的剧本来找他。
好莱坞颇为迷恋这个香港动作片导演。为把吴宇森推向好莱坞,张家振在纽约举办了吴宇森影展,请了好莱坞各电影公司主管和电影圈名人来看。当时环球公司正在筹拍为尚格·云顿度身定制的《终极标靶》。云顿拥有选导演、选演员、选剧本甚至最后的剪辑权,他是吴宇森的粉丝,极力要求公司让吴宇森来当导演。 吴宇森按照自己在香港的风格,在《终极标靶》里使用了大量慢镜头——电影试映时被观众打了40分,不合格。
最终,这部电影反复重剪了7次,环球公司“资深动作片剪接专家”使它最终得以正式上映。这部投资2000多万美金的电影最终票房卖到 3300万,为吴宇森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但《终极标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宇森电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断箭》。“我好喜欢《断箭》的剧本,我的师父张彻告诉我,要用西方的技巧拍出东方的精神。”吴宇森说。《断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饰演奸角的约翰·特拉沃尔塔模仿周润发的每一个动作,从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弹烟灰的姿势,都极具神韵。本片是吴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国电影的套路大展拳脚,《断箭》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票房达到了8000多万美元,福克斯大赚一把,也让吴宇森成功跻身A级大片导演行列。
“《断箭》之后,我在好莱坞拥有了所有权力,剪辑权、选演员的权力、定剧本的权力……”此时的吴宇森已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
《断箭》成功以后,吴宇森、张家振和美国的经纪人合伙开了“WCG”制作公司,公司名字用的是3個人名字的首字母,后来美国人离开了,G没有了,公司又不能叫WC,因此改名“狮子山”。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电影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尼古拉斯·凯奇投资高达1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这部电影一举夺得美国当月票房冠军:美国本土票房7000万美元,海外收了两亿多美元;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在全球狂收5亿美元的《碟中谍2》之后,吴宇森连拍了两部票房惨败的电影,《风语者》和《致命报酬》,在成王败寇的西方电影界,吴宇森又一次感到了失落,在好莱坞纵横十多年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赤壁》既是他的回归之路,又将是他凭借东方文化重新征服西方的一次冲击。
2000年吴宇森拍完《碟中谍2》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你还有兴趣再拍一些中文电影吗?他说,“不会了,我会继续拍英语电影。”然而,8年过去,他带着《赤壁》回来了。
制片人张家振第一个反对他回来。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片酬抵得上中国好几部电影的投资。他问吴宇森,“你要到中国拍《赤壁》,就意味着要暂时放弃好莱坞,你愿不愿意?”吴宇森只说了两个字:愿意。
有人中途离场,有人挺身而出
从10岁起,吴宇森就钟情于“三国”故事——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赵子龙救阿斗的忠义精神、诸葛亮的智谋与风骨……“我通常拿一块小玻璃,把三国人物画在玻璃上,拿个被单盖着自己,作成像电影院一样,那手电筒照在玻璃上,把玻璃上的图像再投射在墙上,我的手电筒左右移动、上下推移,看起来就像人物在动。”
5岁随全家移居香港的吴宇森,因为父亲多病,一家大小全赖母亲在工地抬石子负担生计,家境十分困窘。吴因此打消了去台湾学建筑或是美术的升学梦,他就读于一家教会学校,精读了许多神学、历史学和美术著作,后来他电影里颇具宗教象征意味的白鸽和钟楼,都来源于此。
他们所生活的木屋区,“像地狱般”充满邪恶与暴力。“我小的时候因为身体弱,很多时候都被流氓欺负。所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一样东西当武器,因为我知道我一跑出这个家门口,一定会被打。”童年的阴影对吴宇森影响很大,到了青春期,他开始看《三国演义》、《水浒传》、《刺客列传》……中学时代经常从课堂上溜出去看电影,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和西部片。他向往侠客身上的豪气和仁义。
1971年,吴宇森来到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拍片。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横行无阻,吴宇森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把张彻电影中的刀换成枪,就会很像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张彻身边两年后,吴宇森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此片的武术指导就是今日香港影坛的大哥成龙,当时两人都是影坛小字辈,所以《过客》也没有产生什么反响。
之后吴宇森到嘉禾公司担任了10年导演,这被他叫做“喜剧的10年”(1973-1983),在这10年间他拍了许多完全讨好市场的喜剧,他常常把少年时那种愤怒、无奈的心情放在自己的动作喜剧之中,结果就是导致观众们完全笑不出来。
1983年从嘉禾到新艺城后,吴宇森的事业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湾沉潜了将近3年。“我那时候很肯定我是一个好导演,虽然我的戏不卖钱。我没有被那些谣言打倒。后来得到我的好朋友徐克的帮忙,他支持我拍《英雄本色》。那里面有很多对白,其实都是我当时的心声。那个戏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突破,不光是卖座,也把我整个一生都改变过来了。”
《英雄本色》不仅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座里程碑。这是一部香港从未有过的电影,影片中的男人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义气、地位、尊严”的追求。在创作此片时,吴宇森豪气毕现,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报复浸透了每一个画面,流畅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仍无可挑剔。这部大场面、高质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观众和影人。这部片子还为香港电影发现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晓东、张国荣以及当年同样失意影坛,被称做“票房毒药”的周润发。
《赤壁》里曹操有一句台词:“一个失败的人和一个失意的人碰到一起能发生什么呢?”用吴宇森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便是:“能发生奇迹。”《英雄本色》正是一群失意、蛰伏的男人征服了命运,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西进与东归
对吴宇森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布里克。1989年,吴宇森拍出了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喋血双雄》,他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暴力美学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在圣歌中掠过无数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吴宇森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出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双雄》让吴宇森成了香港头牌导演,但他在香港却越呆越气闷。《辣手神探》火了,一周里有50个类似《辣手神探》的剧本来找他。
好莱坞颇为迷恋这个香港动作片导演。为把吴宇森推向好莱坞,张家振在纽约举办了吴宇森影展,请了好莱坞各电影公司主管和电影圈名人来看。当时环球公司正在筹拍为尚格·云顿度身定制的《终极标靶》。云顿拥有选导演、选演员、选剧本甚至最后的剪辑权,他是吴宇森的粉丝,极力要求公司让吴宇森来当导演。 吴宇森按照自己在香港的风格,在《终极标靶》里使用了大量慢镜头——电影试映时被观众打了40分,不合格。
最终,这部电影反复重剪了7次,环球公司“资深动作片剪接专家”使它最终得以正式上映。这部投资2000多万美金的电影最终票房卖到 3300万,为吴宇森打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但《终极标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宇森电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断箭》。“我好喜欢《断箭》的剧本,我的师父张彻告诉我,要用西方的技巧拍出东方的精神。”吴宇森说。《断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饰演奸角的约翰·特拉沃尔塔模仿周润发的每一个动作,从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弹烟灰的姿势,都极具神韵。本片是吴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国电影的套路大展拳脚,《断箭》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票房达到了8000多万美元,福克斯大赚一把,也让吴宇森成功跻身A级大片导演行列。
“《断箭》之后,我在好莱坞拥有了所有权力,剪辑权、选演员的权力、定剧本的权力……”此时的吴宇森已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
《断箭》成功以后,吴宇森、张家振和美国的经纪人合伙开了“WCG”制作公司,公司名字用的是3個人名字的首字母,后来美国人离开了,G没有了,公司又不能叫WC,因此改名“狮子山”。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电影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尼古拉斯·凯奇投资高达1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这部电影一举夺得美国当月票房冠军:美国本土票房7000万美元,海外收了两亿多美元;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在全球狂收5亿美元的《碟中谍2》之后,吴宇森连拍了两部票房惨败的电影,《风语者》和《致命报酬》,在成王败寇的西方电影界,吴宇森又一次感到了失落,在好莱坞纵横十多年的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赤壁》既是他的回归之路,又将是他凭借东方文化重新征服西方的一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