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佤族童谣《摇篮曲》音乐的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佤族《摇篮曲》的创作背景
  佤族童谣《摇篮曲》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它是整个佤族民族歌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佤族童谣演唱的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室内和村寨广场等娱乐活动场所,与舞台上的客观语境是完全不同的,可是随着时间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时代在前进,随着表现内容的变化和发展,童谣的丢失是历史的必然,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让童谣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珍视和热爱,使佤族童谣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佤族《摇篮曲》音乐特征分析
  《摇篮曲》又称为催眠曲,是一种普遍、且较为特殊的音乐体裁。《摇篮曲》不仅象征着母爱,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同情感的体现。随着音乐创作文化的不断发展,《摇篮曲》已经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立音乐思想和风格的音乐形式。但从总体的音乐形象看,《摇篮曲》大都是集浓郁情感、亲切、安宁氛围于一身的节奏缓慢、优美轻柔的歌曲。通过分析比较典型的佤族《摇篮曲》,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音乐体裁,了解佤族音乐文化背景下创作特点。
  
  
  1.佤族《摇篮舞曲》音乐分析(例一)
  如谱例1佤族的《摇篮舞曲》,是一首忧伤的佤族摇篮舞曲,主要体现了一种情绪的变化,进而达到催眠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节奏运用了2/4拍,还使用了十六分音符,极具舞蹈音乐特征。是在民间丧事活动中边唱边跳的舞蹈歌,用四根绳子把一块棉毯或垫单布的四角栓在一起呆在死者的家里的屋架上,把一个小孩(不分性别但是要与死者有联系)放在“摇篮”里,“摇篮”的两边各站一排人,相对而立,双手轻轻的摇着,旁边由孩子的母亲唱着这首摇篮舞曲,边唱边跳舞,因为佤族认为跳《摇篮舞》能够把死神凶鬼远远的抛掉,所以这种独特的《摇篮舞曲》通过歌和舞两种形式更加形象、和直观的体现了人民为了取得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作的努力,“更加彰显了佤族童谣人文特征。”
  三、佤族童谣的音乐特色
  (一)歌词内容生活化
  
  佤族童谣主要描绘的是佤族的传统生活,童谣中常见的斑鸠、月亮、木鼓等都是佤族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在佤族童谣中比比皆是,佤族童谣就是一首首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生活歌,创作者的感情真释、淳朴,风格是自然自然朴素、清新明快的,带给人们别样的感受。
  (二)表达方式口语化
  
   佤族民歌蕴含着先祖们关怀下一代成长的智慧。《摇篮曲》通过母亲或是长辈的演唱,使得儿童尽快入睡;佤族童谣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关怀,这些童谣表现了佤族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对儿童生活、成长的关心呵护,发扬善、美的教育理念。
   1.佤族童谣“语境”的人文特征
  主观语境:简单說就是演唱人在歌唱童谣时所拥有的心境以及演唱人自身的性格、身份,歌唱者大多是为宝宝很亲的长辈,他们希望宝宝能够快快长大,快乐生活。
  客观语境:简单说就是演唱时的“天时”“地利”是否满足,在佤族家庭内演唱《摇篮曲》和在大庭广众登台演唱的客观语境相差极大,民族童谣多融入在普通生活工作中,所以不适宜登台演出;
  主客观语境:是要表现这个民谣主客两方的目的、互相关系。如《摇篮曲》
  的开端大多始于宝宝的哭泣,目的在于提示父母自己饿了或是哪里不舒服,给父母传递一种信息;
  音乐语境:表示演唱者是否具有基本的音乐能力以及受众的接受能力。虽然大多没有接受专业音乐训练与熏陶,但她们有着丰富的民歌实践经验,不乏能力超群的演唱者。
   2.佤族童谣“话语范围”的人文特征
  佤族民族童谣大致包括了婴幼年、少年等几个人生初级阶段,与此同时,佤族童谣又是生长在少数民族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并传播发扬在当下,其有着独具魅力的话语范围的特征。
  3.佤族童谣“话语方式”的人文特征
  通常情况下,话语方式包括媒介、话语的重要性及交谈方式等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摇篮曲》的演唱能够随时起到唤醒或入睡的作用,这是因为在《摇篮曲》的演唱场景中大多伴有宝宝的哭闹声。演唱者由于感情的投入,会情小自禁地模仿婴儿的哭声,因为演唱者自身很清楚《摇篮曲》其本身的作用就是催眠,让宝宝不再哭闹安稳入睡。
   在我国少数民族歌曲中,佤族童谣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佤族没有文字,因此,佤族童谣除了体现人文的关爱之情外,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通过以《摇篮曲》为例,研究临沧佤族童谣的艺术特点,举了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摇篮曲》进行分析,不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摇篮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总而言之,摇篮曲作为独特的音乐形式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上述摇篮曲对母亲、亲情的表达都是一样的浓烈、温暖,深刻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明显的人文关怀特征,音乐与情感无国界。
其他文献
一、科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性  1.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学科学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 在情境创设中就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致,从而使他们愿意去学科学,爱科学。科学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很严肃的,我们在严谨的科学背后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产生兴趣,如何创设一个可以让他们喜欢学,愿意学、乐于学的环境,这是比较重要的。我
期刊
一、深入剖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  在讲评前根据统计,收集好哪道题错误率高,学生主要在哪里出错,或者对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教师要有预见性,预测到学生会出现的错误和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重点讲清楚错误的原因,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求函数f(x)= x2-lnx的单调递减区间。在做题时有不少的学生不习惯或者老师强调不够,没有先求函数的定义域;而是直接求导数f ′(x),然后解
期刊
一、研究缘起  由于父母工作忙,幼儿从小基本由爷爷姥爷两家老人带,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而老人带幼儿常常与父母有着不同的教养方式,老人常常是包办代替,宠爱有加,呵护备至,父母则是严加管教。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么一名幼儿常常欺负小朋友,出现打人,推人,抢别人的玩具,在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时大哭大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
期刊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梳理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1]。但多数教师对复习课不够重视,对知识简单回顾后,让学生不断进行机械的题海训练。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僵化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复习课的目标。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复习课中。 
期刊
一、初心不改,育人使然  1.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我既注意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又坚持学习学校管理知识及业务知识,时刻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在作风建设上,我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思想上积极上进,以一个“思想统一、顾全大局、责任为先、爱岗敬业”的管理者和合格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以身作则,发挥表率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课堂这个充满创造的教学领域,从让抽象空间与图形直观化、数形结合不忘操作、两方面作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 空间与图形 主动学习 认识     在生活中存在无数的空间与图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策略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直观性与实践性,能够更
期刊
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教师这个所谓“教书匠”的要求也就有了更高的标准,也许“育人师”更符合这个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与称呼。“育人师”,不仅要会教书、教好书,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教,怎样教的更好,在不断创新中 “给生以渔”、“给生以仁”。因此“新时代”需要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研究再研究。而这样的育人师不是需要一个、一批,而是整个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可能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一个学习型研究团队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自1921年建党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实践证明,我们的党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一个能够
期刊
修订后的《新课标》中,对于课程目标提出了二维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其中,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而总目标也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由此可见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作为数学课标载体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的
期刊
设计意图:  《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为幼儿所喜闻乐见, 以往“老鼠”与“猫”的天敌关系在动画片的演绎中逐步变得诙谐幽默,深受孩子喜爱。我决定将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和对比鲜明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规则,体验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激发想象,了解音乐游戏《猫和老鼠》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学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