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配音主要指影视作品中专门为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解说以及群杂语言的后期配音。高质量的配音工作是配音演员综合运用自身语音条件、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与录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配音主体角度来说则离不开演员对语言内部技巧运用的把握。
  配音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影视配音的内部技巧是演员运用语言的内部技巧,它指的是用气发声之前创作者调动自身思想感情并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方法和手段。内部技巧的正确运用离不开配音演员理解力、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参与。
  
  感受、态度与感情——视如己出
  
  在为一部影视作品配音之前,配音演员会在单纯地欣赏影片后产生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倾向,并进一步使态度转变为更为细腻和敏感的情感共鸣。情感活动较为复杂,它纠集了情绪、情感、心境、激情甚至性欲等因素共同形成配音演员最初的创作依据。先入为主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强烈地左右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影片《阿甘正传》是一部以第一人称旁白形式讲述的一个美国孩子的传奇人生故事。影片中中年阿甘的旁白贯穿始终,并伴有剧情中的人物对白。徐涛在为阿甘配音时,深切地理解了阿甘所承载的理想主义色彩,跳过滑稽幽默、伤感痛苦抑或激动幸运的人生轮回,他挖掘出了这一角色的真正内涵:既是生活的参与者又是旁观者,既是命运的玩物又是主宰,既是可怜的傻孩子又是幸运儿——“复杂”的阿甘在徐涛的声音里复活了。他赋予了阿甘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发音特点,比如回忆童年时稚气未脱、发音笨拙的旁白,他放慢了发音的节奏,并且用喉音截止发声,产生蹦字的效果,他有意拖长一些字的发音,模仿孩子的顿挫习惯。这样做并没有把阿甘塑造成为一个低智商的傻子,只是让他的话听上去像个孩子。影片中阿甘曾两次面对亲人的离去,一次是病重的妈妈,一次是爱人珍妮。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场景,但阿甘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妈妈病重,此时的阿甘似乎还没有长大,惊恐和无助从他的语言中流露出来。他呆呆地看着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妈妈?”徐涛的配音中能明显听出一种颤音,母亲说她要死了,阿甘发出颤抖的声音:“为什么要死呢,媽妈?”在妈妈坚强而又温馨的开导之下,阿甘终于没有哭出来,但在这哭与不哭之间,徐涛的配音恰到好处。但是在珍妮病床前的阿甘,已经没有了孩子式的无助和惊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情脉脉和成熟乐观。徐涛通过情感上的细腻把握成功地塑造了“立体”的阿甘形象。
  
  情景再现——身临其境
  
  与情感共鸣相配合的是情景再现能力的运用。中国古典文论中常常把“情景”相提并论,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随景迁”等。所谓情景再现实际上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元素,在配音演员脑海中形成逼真而连续的形象感受,并调动相应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方法。“情景再现”理论源自舞台表演实践。由于演员在大多时候是在虚拟的场景和人物关系中塑造角色,有时很难“入戏”,因此要求演员在表演之前和过程中始终要有真实的“情境”想象,帮助演员迅速进入“戏剧时空”。配音环节也是如此,录音棚中演员穿着现代服装,面对现代化的录音设备,尤其是眼前的银幕,一切都是“生活的真实”,而剧中要么是神奇瑰丽的外太空,要么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一会儿是柔情似水的美娇娘,一会儿又是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配音演员被限制在狭小的录音区域内,行为和动作都不能过大,能够自由释放的也只有想象力的驰骋,因此优秀的配音演员总是能投入忘我的表演,进入梦幻般的情景之中。
  丁建华在为日本电影配音的时候,看到影片中的角色是一蹲一蹲地上下运动不停,也下意识地跟着运动,结果配出来的声音恰好符合日本人说话的习惯。
  
  对象感——如在眼前
  
  情景想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交流对象的假定。对象往往是对白的依据和目的,配音时不同的对象意味着不同的语气色彩和语言风格,如徐涛在法国影片《大鼻子情圣》中为西哈诺的配音。这位武艺高强、才华横溢、自信傲慢的军官,在剧院中淋漓尽致地嘲讽舞台上浮夸病态的表演,极力挑起纨绔贵族的怒火,那一连串关于“鼻子”的比喻,以及那精彩绝伦的“击剑抒情诗”至今令人难以忘怀。面对他讨厌的人,西哈诺乐观自信,神采飞扬,甚至飞扬跋扈,声调高挑、节奏兴奋;而面对朋友关切的疑问道出心中的秘密时,那因为想爱而不能爱的苦闷、那因为丑陋的大鼻子而沮丧的情绪又为我们展示了硬汉柔情和脆弱的一面。当西哈诺以真实的身份面对自己的表妹时,理智、冷静的语言中透着关怀和无奈:而在替人写情书给自己的爱人时那炙热的内心独白又是多么真诚而深沉;当遭遇暗算生命垂危之际,面对爱人和朋友,那虚弱的台词和哀伤的告白又让我们着实伤心落泪。这一切都源于其对角色自身和对象的精准把握,堪称经典。
  除了面对“剧中角色”的虚拟的对象感之外,配音演员之间还要有工作状态中真实的“对象感”。随着影视录音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分轨录音技术的普及,“散装配音”时代已到来。配音演员之间面对面合作的机会与合作的深度大大减弱,甚至在配爱情对白时,演员也可以不见面而分别录制自己那一部分台词,然后再技术合成。演员本应通过真实碰撞而产生的创作火花,理应由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风格默契,被所谓的“项目管理体系”模式所取代,演员各凭天赋、“各尽所能”的表现,却形成了风格混乱、迁就保守的配音环境,面对缺席的“搭档”,演员需要更为真实而强烈的对象感,当然,这也只是艺术规律遭到冲击甚至破坏时的权宜之计罢了。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明军:《戴着镣铐跳舞——论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制约性与适应性》,《现代传播》,2006(6)。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四家主流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和《重庆商报》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特刊,总结每家特刊的特色与不足,从而思考在激烈的同城竞争中,都市报如何通过办好特刊赢得竞争优势。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重庆四家主流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和《重庆商报》都推出了纪念特刊。本文中,笔者将对比分析这四份特刊,总结每家特刊的特色与
期刊
舞钢市庙街乡老金山的铁矿、九龙山的风景,在豫南是出了名的。近几年,庙街乡依托“两山”优势,让“九龙”起舞创和谐,“金山”引凤铸辉煌。2008年,该乡财政收入达到1654万元,成为全市乡镇财政收入总和的半璧江山。庙街乡,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豫南大地上冉冉升起。面对辉煌的成就。人们自然联想到了乡党委的带头人粱葆。  粱葆风华正茂、思维敏捷、做事干练、内柔外刚,今年刚过不惑之年。2004年,他从舞钢市委
期刊
背景知识: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缩写为IMC,以下统称IMC)理论由美国营销传播专家唐·E·舒尔茨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营销学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成果。IMC是一种战略性的经营流程,它以数据库操作为基础,通过对促销、公共关系、广告等各种营销传播形式的创新与整合运用,实现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从而建立起长期稳
期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是一种什么感觉?  在自豪满足的背后,在淡定从容的背后,一定还有疲惫、虚弱、心有余悸。还有难再复述的深深无力。  2007年盛夏,7天的极限冲撞,轰然一声霹雳,我已嗒然无言。这次才真正触到了一名记者精神负荷的底线,锋利、坚硬、冰凉、沉重,仿佛走在刀刃上。  《霹雳重生——河南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件69名矿工脱险记》,这篇全景式的报告文学。
期刊
《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以下简称《新农村周刊》)创办于2003年11月2日,每周日刊出,报道多为记者深入新农村建设一线的采访调查。根据形势的需要,于2005年12月4日由原来的5、6两个版面扩展到5、6、7三个版面,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共推出223期。  “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时隔18
期刊
有的时候,在一些显而易见的新闻题材的背后,往往还埋藏有更为重要的新闻。因而,当我们发现了一个题材或一条线索时,不应急于“见子打子”,有什么就抓什么,而是应先想想看在这新闻的背后是否还蕴含有别的更为重要的新闻,如果只是“见子打子”地有什么就抓什么,其结果很可能会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一次,两位记者一同乘坐一辆长途班车外出,不料在途中翻了车,值得庆幸的是车子只是向一侧翻倒而已,没有死人,受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回首《开封日报》的奥运报道。从一年多前开设《奥运来了》栏目,到2007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精美特刊,从每周一个“奥运前奏”专版到奥运会期间每天至少4个版面的气势非凡的奥运特刊,一路走来,犹如奥运赛场,《开封日报》奥运报道也是亮点纷呈、精彩表现。  作为一家有着60年办报历史的地市党报,《开封日报》对重大活动报道一直非常重视,不管是郑汴一体化报道,还是十七
期刊
1976~1978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十年动乱结束后,仍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此时的说法是“以揭批‘四人帮’为纲”)的方针指导下徘徊前进了两年,然而此时的政治方针已完全不适应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政策和实际的偏离导致了一个人心浮动的年代、一个思想转换的年代。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在这段时间中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工作重心的转移,还是农村的新变化,都在我们记者的笔下,在我们的报纸上再
期刊
《大河报》自2002年率先开办情感实录类版“都市倾诉”至今已经6年有余。《大河报》不仅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引导了同城都市媒体开办情感版面的风潮,“都市倾诉”更成为《大河报》的知名、拳头版面,贏得了众多铁杆读者。笔者于2005年任该版专职记者(笔名端子),其间采写了500余篇稿件,接触到倾诉者逾800人(很多采访因各种原因并未见报),接听热线人数已无从统计。  在工作中,笔者除了与倾诉者本人
期刊
2008年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外发布了本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全球经济萎靡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全球多家媒体对此展开了报道。本文选取中国内地的《经济日报》、中国香港的《文汇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这三家差异较大的媒体的报道作为目标媒体进行比较研究。①《经济日报》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中央级媒体,在内地享有盛誉;香港《文汇报》作为一份香港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