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而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实际运用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并未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神效”。针对这种现象,怎样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结合笔者在上《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课所做的探索来探讨从中获得的经验及启发。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成果。19世纪早期,美国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已经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落实合作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是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章节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量多地让学生体验独立探索与沟通交流的快乐。这一课题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目前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实际运用中,这个“法宝”却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神效”。笔者在公开课的听课中看到很多美术教师在作业练习中都选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这本是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使用最多的也最简单、最容易出效果的一个环节,但是某些教师只是简单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从“合作”走向了“合在一起坐坐”,存在着“流于形式、简单使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怎样能够更有实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笔者执教的《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课所做的一些尝试来谈谈做法和获得的经验及启发。
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一堂课是否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水平,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作业或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快速解决问题。而有些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需要老师的精讲。《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徽州篇》一课是节欣赏课,欣赏课的专业知识较多并且有个别知识点对于学生独自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一般教师都采用介绍讲解为主的方式,经常欣赏课一不留神就上成“满堂灌”。由于课型限制,动手实践的环节很少或者没有,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笔者深入思考了如何能使课堂更有趣,学生参与度更高。基于这一课的大部分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难,并且备课中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视频资料,就把这一课的主讲让给了学生。在讲述新课的环节中,笔者只介绍了概况,然后抛出问题、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在独立欣赏中去寻找、发现、思考,最后分组交流讨论、介绍本组收获,自己告诉大家什么是“五岳朝天、四水归堂”,“深院高墙、粉墙黛瓦、精美三雕”又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讲完了,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很好。所以,课前要充分备课,根据内容根据学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能为“合作”而“合作”,滥用合作当创新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
在课堂上的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如何分配组合是小组学习高效率的前提保障。在以往的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老师是在课堂上临时分组的,既耽误时间又有随机性,有时一个小组的学生都是“学霸”,导致小组间差异过大造成不公平竞争。可见学习小组的分组是需要多方考虑的,应当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等各方面保持一定的差异,称为异质分组原则。在分组时根据班级人数和本课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由一般由4-8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有性格外向的和内向的、能说会道的和动手能力强的搭配组合,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比例搭配,让他们合作探讨、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管理协调小组事务。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搭配组合,既可以组内人员协调又可以组间力量平衡保证公平竞争。另外,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各组内还可以分设有不同的角色。如《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徽州篇》一课中小组主要任务是根据视频总结建筑特点然后向全班汇报介绍,于是笔者建议书写快速字体好看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语文水平较好的担任文字编写创作,性格外向能言善辩的担任汇报员等。有了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本课中小组学习的主体环节公平、高效地完成。
三、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因为“呈现问题,明确任务"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生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在本课,欣赏“大美徽州”视频前明确了总任务--“徽派古民居的特点是什么?”并且给每个小组分别布置了任务,并针对不同任务,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不同的问题引导任务完成。有了这些明确的任务布置和提示问题,不仅降低了自学的难度,节约了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可以有效控制课堂学习方向不跑偏,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四、多样化的评价和竞赛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本课的小组汇报过程中,每组汇报完毕笔者都会寻找闪光点予以表扬或者对明顯不足予以补充,由老师的点评把握课堂的大方向。汇报结束后的课堂评价环节中,采取和小组一起投票的形式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文创奖”。孩子们兴奋极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美术课程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合作意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任务分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不同程度、特质各异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机会。笔者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实践和探索,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00.6.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王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5]《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张素兰、李景龙.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合肥初中美术教师培训基地) 安徽合肥)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教学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成果。19世纪早期,美国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已经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落实合作小组学习的实效性是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章节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量多地让学生体验独立探索与沟通交流的快乐。这一课题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目前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的实际运用中,这个“法宝”却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神效”。笔者在公开课的听课中看到很多美术教师在作业练习中都选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这本是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使用最多的也最简单、最容易出效果的一个环节,但是某些教师只是简单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从“合作”走向了“合在一起坐坐”,存在着“流于形式、简单使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怎样能够更有实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笔者执教的《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课所做的一些尝试来谈谈做法和获得的经验及启发。
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一堂课是否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水平,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作业或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快速解决问题。而有些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需要老师的精讲。《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徽州篇》一课是节欣赏课,欣赏课的专业知识较多并且有个别知识点对于学生独自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一般教师都采用介绍讲解为主的方式,经常欣赏课一不留神就上成“满堂灌”。由于课型限制,动手实践的环节很少或者没有,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笔者深入思考了如何能使课堂更有趣,学生参与度更高。基于这一课的大部分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难,并且备课中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视频资料,就把这一课的主讲让给了学生。在讲述新课的环节中,笔者只介绍了概况,然后抛出问题、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在独立欣赏中去寻找、发现、思考,最后分组交流讨论、介绍本组收获,自己告诉大家什么是“五岳朝天、四水归堂”,“深院高墙、粉墙黛瓦、精美三雕”又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讲完了,参与度高,课堂气氛很好。所以,课前要充分备课,根据内容根据学情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能为“合作”而“合作”,滥用合作当创新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
在课堂上的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如何分配组合是小组学习高效率的前提保障。在以往的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老师是在课堂上临时分组的,既耽误时间又有随机性,有时一个小组的学生都是“学霸”,导致小组间差异过大造成不公平竞争。可见学习小组的分组是需要多方考虑的,应当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成绩等各方面保持一定的差异,称为异质分组原则。在分组时根据班级人数和本课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由一般由4-8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有性格外向的和内向的、能说会道的和动手能力强的搭配组合,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比例搭配,让他们合作探讨、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管理协调小组事务。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搭配组合,既可以组内人员协调又可以组间力量平衡保证公平竞争。另外,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各组内还可以分设有不同的角色。如《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徽州篇》一课中小组主要任务是根据视频总结建筑特点然后向全班汇报介绍,于是笔者建议书写快速字体好看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语文水平较好的担任文字编写创作,性格外向能言善辩的担任汇报员等。有了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本课中小组学习的主体环节公平、高效地完成。
三、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因为“呈现问题,明确任务"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生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在本课,欣赏“大美徽州”视频前明确了总任务--“徽派古民居的特点是什么?”并且给每个小组分别布置了任务,并针对不同任务,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不同的问题引导任务完成。有了这些明确的任务布置和提示问题,不仅降低了自学的难度,节约了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可以有效控制课堂学习方向不跑偏,保证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四、多样化的评价和竞赛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本课的小组汇报过程中,每组汇报完毕笔者都会寻找闪光点予以表扬或者对明顯不足予以补充,由老师的点评把握课堂的大方向。汇报结束后的课堂评价环节中,采取和小组一起投票的形式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文创奖”。孩子们兴奋极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美术课程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合作意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任务分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使不同程度、特质各异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机会。笔者希望通过这一问题的实践和探索,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00.6.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王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5]《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张素兰、李景龙.天津教育出版社.2017.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合肥初中美术教师培训基地) 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