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留技术人才的六种方法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层领导,不得不思量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才的离职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扔掉饭碗,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草率辞职,当员工心意已绝、坚持离去时,老总们需要反思员工为什么会走?企业怎样才能留住人才?怎样降低离职率?
  留住最优秀的员工并非老生常谈,尤其是对于技术人才而言。你面对的对手从小型时尚创业公司到谷歌和苹果那样的高新科技巨头,却让你的工程师和开发人员与你同舟共济,这简直像旷日持久的苦战。
  但是事情并不需要那么复杂。事实上,做好一些关键事情不仅可以留住亟需的技术人才,还能培养出神奇的工作环境。
  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留住人才,钱不是唯一的办法。但不落实到钱上,任何所谓的激励,情怀都是耍流氓。有钱能使鬼推磨。然而,对于那些你真正想要的技术人才,你必须明白工资不是万能的。保持有竞争力的薪酬可能是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的,工资和货币激励机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对于真想雇佣和保留的人才而言并不是决定性因素。52%的工程师会选择工资较低的但文化优秀的公司或品牌。
  记住,你想要吸引那些热衷于公司使命的工程师,让他们兴奋的是你所做的事情,而不只是薪水数字。这些人会更倾向与你长期同舟共济,而这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找出你的与众不同
  找出那些让你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文化元素(不,你的免费零食不算数),这是招聘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包括那些你渴望充实的技术岗位。而且,虽然这些元素不能吸引所有人才,但是会帮助你吸引和留住合适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平等对待员工、尊重员工,可以提高员工忠诚度哪怕是在忙碌时递上一杯咖啡,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也会让人才心里暖意融融。这里的关键是确定所有让公司成为杰出工作场所的不同闪光点,然后向现有的和潜在的雇员积极宣传这些。
  要有选择性
  以下几个要点会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发挥作用,确保你真正招到最适合的人才——这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留在公司。
  首先是有选择性。记住,你希望找到一个真正非常适合你和组织的人才。
  背景和经验的多样性是招聘的另一个关键。不要只找那些碰巧知道你已解决了的相同技术的工程师,而应该雇佣那些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新技术的人才。另外,对于人才来说,一个可以开心工作的空间、一个可以接受建议的上级、一群可以患难与共的同事也许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好奇是工程师的天性,而雇佣外部公司成熟人才的组织更倾向于创造更刺激的环境——那种人们真正想要在此工作的环境。
  提供一种主导感
  为工程师提供很强的主导感和独立感。确保技术团队成员在重大决策中能够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关于架构还是产品。
  培养无过错文化对于确保员工在工作中感到被支持和鼓励也很关键,尤其是对于技术人才而言。那种不会转身责备或指指点点的文化,能够确保工程师敢于冒险,从而保护他们的机构。
  缺陷和问题一定会出现。当这些出现时,不要追究责任。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挽留人才,都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保证人才在成就感的满足上、在价值的体现上双丰收,在这样的企业里,即使有人才要离开,他们也会和企业成为朋友。
  清晰明确的晋升路径
  我们都听说过这句话:“晋升的唯一方法就是跳槽”。你当然不想陷入这种境地。没人想要有限的职业生涯。事实上,据报道76%的工程师会为追求职业发展而离职。
  详细明确的晋升路径,能够避免技术人才为了更好的职位而辞职。创建一个透明的晋升文档,与员工共享每个层级工程师以及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条件,明确工资范围能够使薪水更加客观。此外,为对管理晋升和个人技术晋升感兴趣的两类人都划定明确的晋升路径。并不是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想成为经理,但这两种类型人才都很重要。重点是让员工清楚他们可以不断发展。这是人的本性:知道了前方的目标,就更容易坚持走下去。
  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最后,努力把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引入你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参与会议和聚会,鼓励他们提高读写说能力,组织内部讲座,给他们机会去探索其他项目。对企业而言,培训员工不仅可以提升核心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员工自身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继续教育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是,切记这句老话——糟糕的经理会问:“如果我投资工程师的教育,他们离开了怎么办?”而聪明的经理则问:“如果我不投资,他们留下来怎么办?”
  当涉及到你的技术岗位,你想要把最好的人才留在自己的团队。没人能为此责怪你。
其他文献
平台化公司是这几年战略和组织创新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莫不以平台化号令江湖,连初创企业也都对平台化跃跃欲试。但很多实现了平台化的公司发现,平台化倒是平台化了,却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整个企业缺乏独特的核心能力,面目模糊,大而不强,特别是应对外部专业竞争乏力;  组织变成一盘散沙,不仅缺乏彼此协同,而且内部恶性竞争不断,平起平坐的业务单元哪个在利益面前都不肯让步;  总部专业能力快速下降,说
期刊
一些陈旧的企业核心定位,在逐渐被企业抛弃,这是因为在动荡的市场和多变的技术面前,它显得跟不上形势了。最新的管理理念认为:任何市场定位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快速抄袭,因此,战略优势最多不过是暂时的。  但实际上,以上这些理念只说对了一半,它们将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向了一条互相摧毁的竞争之路。随着管制放松与全球化的加深,一些竞争壁垒在降低;同时,在进行恰当的资源投入后,一些公司变得更加精简。尽管竞争的确因此变得
期刊
美国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称霸互联网营销的4大领域。搜索入口被谷歌占据;亚马逊称霸在线零售;社交网络的巨头是Facebook;而苹果公司则建立了交互式硬件设备的行业标准。  实际上,这里面数字营销业务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对这几大顶级美国企业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也让业界对新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营销刮目相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数字生态”所涵盖的所有
期刊
从营销目标和方向变迁角度讲,我把中国营销分为三个阶段:  2013年之前营销的目标:销量增长;2014―2016年营销的目标:保存量;2017年之后,营销的目标:抢占新主流价格带(调结构)。  2013年之前,快消品行业总量在增长,年度差别是增长率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也是增长量不一样。有的时候,甚至20%的销量增长都只能算低增长。  2014年至2015年,快消品行业龙头的销量都在下滑,2016年
期刊
任何机构都存在问题,而问题往往与人有关。事实上,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表现不力的主要原因。  基于全球90多个国家逾2500位企业领导及人力主管提供的数据,德勤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称,世界各地的雇主对“领导力开发、人才保留与发展、人力资源再培训以及人才招聘”等人力资本管理重大难题皆束手无策。据我观察,有五种不良人力管理习惯屡见不鲜,无一不危害企业的效益。  不了解真实的公司文化  高级经理
期刊
哈特的契约理论从企业契约性质出发,研究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首先,一份契约不可能将未来发生的事情均包括;第二,即便将来可能料到,但无法把所有事情均在合约时把各方必须采取的行动与权利义务关系完整写出来;第三,即便都写出来,发生争议与第三方裁决时也难以实现。  心理契约源于心理学,契约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中有广泛应用。理论上可分为交易契约、关系型契约、理念型契约。无论哪一种契约,均是为劳资双方达到和谐关系
期刊
人们对家族企业往往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此类企业不是乏善可陈的“夫妻店”,就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公司。而事实恰恰相反,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当中,家族企业占据的份额非常惊人。实际来看,欧美大型企业中家族企业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在新兴市场上,家族企业在大型企业中的比例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高可能达到50%-80%。  有关家族企业的研究和智慧结晶很多。此类研究往往围绕以下两点展开论述:  首先,此类
期刊
“高端化”潮流在中国的各个商品种类中持续涌现。最近,我们对来自44个城市的一万名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明确印证了“高端化”潮流的形成——半数中国消费者想买“最贵最好”的产品,与五年前形成巨大差距。  对于消费类公司来说,能卖更多高端产品应当是好事,似乎还能营业额和利润双增收。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确实如此,在当今中国,哪家企业打对了品牌和产品组合牌就能抓住这个机遇。  高端车悖论  我喜欢
期刊
管理产品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企业需要明晰产品线中各产品的战略价值和战术行为,以产品结构化方法进行产品线整合,达成企业销量、利润、市场份额、客户满意等方面的稳步提升。否则,一条繁冗的产品线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蚕食企业的利润。  产品结构化不是“点—线—面—体”这种抽象的产品数量及类型的增加,而是一种有内容的、与市场份额相关的、对企业市场地位有价值的产品组合规划。  打造令人尖叫的产品,要把握消费趋
期刊
技术转化是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一个实际的产品,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系统。  世界上最成功的技术转化的例子就是晶体管的发明。晶体管的理念主要跟半导体有关,用电可以改变它的电子性能。这项发明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产品里面都有它。这么一项技术从最初的创新到全球化的产品推广只用了50年。  我们回顾一下它的过程。首先,你要创造出第一个晶体管需要在实验室完成很多工作,包括在半导体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