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与零沟通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头族”说穿了就是手机依赖症,从精神层面来说这跟酗酒、嗜毒没什么不同。
  当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举行的Macworld上,把iPhone第一次展现世人面前之时,他一定想到了这款产品将在接下来的时代引发革命,但不一定能预测到这款移动智能终端给这颗星球上的人类生活带来如此深刻的改变。如今,“黏性”已经成为产品工程师和营销人信奉的“圣经”,而被“黏”住的我们,虽然已经发现自己跟手中那个发光体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任何情感,但却无法自拔。
  “低”下去的不是自尊,而是自私
  2012年4月,江苏常州的两名青年过马路的时候,因为低头玩手机,没注意到此时绿灯已经转为红灯。这时,一辆小轿车正常行驶过来,一下将这两个人撞飞了几米远。一时之间人们发现自己每天都会有的举动,竟然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1个月之后,宝岛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一项法案,开车、骑车玩手机都要罚,继而又传出台湾交通部门表示,行人边走边玩,如果情况太严重,也要检讨开罚。顿时民众抱怨连连,认为当局实在管得太多,但真是这样么?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提供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英国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被调研的人群中,63%承认会在用餐时把手机放在桌上;59%会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脸谱”账户。可以肯定的是,手机是人类会使用工具以来,最“爱不释手”的东西了。
  能登上这个排行榜的首位,源于智能手机强大整合的功能。联络、社交、学习、认知、娱乐、发泄、制造浪漫、了解隐私、考试作弊、完成工作……几寸的小空间里,智能手机几乎能完成我们日常或不日常的所有事情,当然有一个前提——私人的。的确,在智能手机上所做的所有事,都是私人事件,即使在前面加上互动、交流的词汇,它的唯一目的是自私的。因为当你划开解锁屏的那一刻,所想的无外乎我想看、我想听、我想知道、我想展示……
  毋庸置疑,这种自私不是智能手机制造的,而是它助长的。小斯一直自认为是数码产品的绝缘者,坚持使用普通手机。不过他周围的朋友开始雨后春笋地换用智能手机,抛开苹果三星HTC的各种粉丝聊起各自手机的优势不谈,小斯不仅发现相互没有共同语言,更发现朋友间的聚会,自己总不能提前知道。等知道了,人家都玩完回来了。有一次要去郊区游玩,还是一个好哥们儿给他打电话,他才知道。那次出去,小斯被安排在了副驾位置。在路上小斯把自己的不解跟大家说,结果大家告诉他——“你太难联系了”,“我也不忙怎么难联系了”,“微博你看不见,QQ群你也看不见”,“你们聊那么多我哪看得见啊,群发短信不就行了”,“这年头谁还群发短信啊,你也没微信”……
  小斯这算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没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所谓坚持,竟然跟好哥们儿疏远了。车向前行驶着,车里变得很安静,小斯本以为后面的人睡着了,一回头结果他们各自抱着个手机。当司机的哥们儿说“知道干嘛让你坐前面了吧,因为你没手机可玩,副驾得陪司机聊天嘛”……两天后,小斯便买了新出的iPhone5,自拍一张照片发到网上“哥终于迎来智能时代了”,结果半天过去了,小斯一点工作也没干,光顾着回复各种问候了。
  近“邻”不如远“亲”
  小斯的故事还没结束,手机QQ、手机微博、微信、陌陌,各种各样的圈子和社交群纷沓而来,十年没见的初中同学都联系上了,还认识了天南海北的妹子,中学小姑娘愿意跟陌生人聊天,小斯就没事儿回复一下,还不时互发照片。小斯喜欢看书,原来坐公交车只能一手扶把手,一手拿书。手一松劲儿书页就翻乱了,碰到急刹车还站不稳。换了手机之后,不但书包轻了,还能看得很轻松。
  自从小斯换了新手机,跟之前的哥们儿聚会或者是郊游立刻频繁多了。不过小斯即使坐在副驾的位子,也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司机聊天,手里不是跟别人聊天,就是玩起游戏。吃饭的时候,也真是应了那句话“举头玩自拍,低头忙回复”。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不是只有小斯一个人这样。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
  低头族不断壮大,无论是工作会议、朋友聚会,还是恋人约会。在城市里,许多人感觉和坐在身边的人没什么话讲,反而对网络上陌生人的一个帖子或是某名人的微博更感兴趣。平心而论,这些网上即时信息,真正蕴含重要内容的少之又少,也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但就是人们越来越喜欢从现实生活中抽离,都喜欢在一个空间里处理多维事情。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很正常,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盯着手机,不顾身边人的做法可能很无礼,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活的美感。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数字终端,让我们渐渐远离了食物真正的美味和人与人交流的温暖。
  现在聚会上,大家都是拿出手机,互相关注,互相分享,每次合影之后,都得加上一句发我一张,紧接着无论是丝状,还是腐女状,或者是洋气范儿,大家乱发一通。后面聚会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每个人都是等着别人给我什么评价,都什么人在关注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吃着饭,有人突然哼笑,有人突然生闷气。其实聚会的目的就是熟络感情,有一个“低头族”,别人不“低头”,就会很傻气,久而久之,病毒就这么传染了。
  曾几何时,还有这么句成语远亲不如近邻,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跨越了时空的隔阂,不管多远的人,都可以称呼一声“亲”;而近在咫尺的人,却被我们忽视。中国人了解餐桌、喜爱餐桌、尊重餐桌。即便是在西方,共进晚餐更需要礼仪到位。这并不是虚不虚伪的事情,而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还我聚会,还我干杯,还我清风和阳光
  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海洋中遨游,可以让我们穿越地域,穿越语言,穿越历史,只是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广阔的世界,它依然与我们有一屏之隔。相反,在我们的亲身交流过程中,对方的香水味道,触觉的粗糙或是平润,刚刚浇过水的植物所散发出的潮湿,阳光射进玻璃而提升的温度,朋友干杯一刻的力道……
  真实的生活给予我们的是真实感悟。无论是在北京这样一座大城市,还是在一座山村,求知欲推动我们了解世界,而更多更深刻的情感、记忆则来自我们伸手可触及的环境。在上班的路上低头看看手机,是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是个人的自由;但过马路、朋友聚会,甚至是团队开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关系上的和谐,否则因为一己私欲侵犯别人的权利,便是自私。
  前文提及“黏性”在当今市场上的重要性,而要形成黏性的话,“沟通”是重要的一点。但在人与商品的关系之前,人与人的基本关系,同样需要通过“沟通”增加“黏性”。在现实愈来愈给城市公民施压的背景下,一份感性的支持往往是最为难得的慰藉。微博也好、微信也罢,在扩大沟通面积的同时,我们对于深度的需求也不能忽视,不然即使是面对着朋友,也会遭遇无言以对的尴尬。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我父亲谭元寿今年86岁了,身体一直挺好的,从2012年开始不怎么演出了,只是偶尔清唱一下。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一些重要节目他还会出席,今年的春节晚会,他到现场给全国的观众拜年。正月十五,马长礼收徒弟,他也参加了。  他的生活很有规律,可以说是“雷打不动”。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睡之前往往听一段大鼓单弦的录音,既是享受又是催眠。一觉睡到天亮,8点起床,早点一般喝点牛奶,吃点蛋糕之类的。天气好的
期刊
本期,我们将带读者走进京剧神秘的后台,来了解京剧服饰的风格传统和程式规范。“大衣箱”孙海松、服装设计师石翠亭、“勒头”刘学礼,这些幕后英雄同样成就了灿烂多彩的京剧人生。
期刊
我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说老梅剧团新来了一位年轻的鼓师,刚来不懂规矩,在后台瞎转悠,一屁股坐在了大衣箱上。结果后脖颈感觉一凉,发现原来是大管事李春林用烟袋点了他一下。李春林说:“这是你坐的地方吗,爷们儿?”自那之后,那位鼓师就再没往大衣箱上坐过一回。从这件小事上我们能看出,一是大管事这个消失已久的行当过去地位很高,说一不二;二是后台大衣箱是个重要的所在,不是谁都能往上坐的。  历史给我们的反馈亦是
期刊
演艺中心:演出季好戏连台  记者:少儿戏剧场先后成功举办了两个演出季,这两个演出季的情况如何?  廖维老师:从2013年6月1日起,“2013夏季演出季”历时三个月,共10台节目,演出28场,观众约8150人。其中京剧系演出5台16场,地方戏曲系演出2台6场,音乐系、舞蹈系、影视表演系各演出1台2场。接下来的秋冬演出季共28台节目,演出43场,观众约16870人。其中京剧系7台11场,地方戏曲系7
期刊
新闻聚焦  2014年1月4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系列演出之京剧专场彩排,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行。首都文明办巡视员尹学龙、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和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在院长刘侗、副院长许翠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这场彩排预示着《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2014年的演出拉开了帷幕。  京剧专场中共包含了四个故
期刊
2013年6月30日,由北京京剧院和梅兰芳艺术基金会联合发起并承办的“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巡演活动”在北京启动。8月8日、9日,在梅兰芳艺术大师的故乡江苏泰州市举办了两场“双甲之约”的启动演出。梅派经典剧目《麻姑献寿》和名家名段演唱会,赢得满堂喝彩,充分表达了梅兰芳艺术大师故乡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梅兰芳艺术的真切情意。  10月18日至20日,在天津大剧院演出了三场。
期刊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 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梅兰芳”,不仅仅代表着一位艺术大师、一个京剧流派甚至一个艺术体系,他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文化名片、伟大中国的鲜明符号。“双
期刊
有人说,60年代生人心中有着固有的情结——国家、民族情结。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些人饱含热情,成为中国企业家阶层的主力。而深埋在他们心中的情结,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历经创业艰辛得到的财富,用于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生养他们的出生之地。荣亨达集团董事长朱学仁,正是其中的一员。  他,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艰苦的打拼,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面对财富,他并没有选择舒适悠闲的生活,而是将创造的财富全部投入到家
期刊
艺海兰心 桃李芳华(十三)  对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来说,舞美系和影视表演系是两个新兴专业,但后起之秀同样开办得有声有色。本期向读者介绍舞美系主任黄元培和影视表演系杨瑞霞,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自从1975年学习舞美开始,黄元培一直“没动过窝”,无论是化妆、服装、绘景、设计,还是灯光、音响、装置……可谓无所不通。30余年的幕后生涯虽然不及台前光彩夺目,但黄元培始终无怨无悔,对他而言,一台节目
期刊
“爸爸,我最喜欢坐公交车了!”  “为什么呀?这么多人挤着!”  “因为车上有好多人呀!”  这是一个三岁半的小孩与他爸爸的对话。因为限行,父女俩每周必须有一天坐公交车去幼儿园,父亲就很发愁公交车的拥挤,女儿则为公交车有那么多人而感到兴奋。  2008年,北京的一场奥林匹克盛会将私家车里的人们拽出来,让更多的人加入公交队伍。据统计,北京日均客运量最高时达到1500多万人次,相当于搭载着智利全国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