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ang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也都非常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朗读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病,如朗读时“多字、漏字”; “一字一顿”速度过慢;速度过快,无法品味等。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让课堂活跃起来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朗读情境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所以,作为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就需要创设情境。
  记得我在教《送报的少年》时,指导学生读文中儿子的话“你那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我问学生,儿子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语气、神态,学生基本上都知道是不屑、自以为是的神态,但就是读不出那味。我就找几个学生摆出那种不屑的神态,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那些自以为是的人的说话语气,让学生带着表情读,学生一下子就读得像模像样了。接着,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来读,这样学生很快就感悟到了儿子的既懒散又自视清高的形象,读得有劲了。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同学们都纷纷主动来读,学习效果非常好。我发现,学生对于和生活相似的情境就容易入境。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产生心理顿悟,以体验带动朗读,引导学生在切合文本的情境中感受情感,朗读指导就能水到渠成。
  二、理解重点词句,以悟促进朗读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品评感悟、好好朗读,就能使学生的语言在朗读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得到启迪。
  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中的第十二自然段是作者对这棵老榕树的美好祝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读出对榕树的喜爱,读出对榕树的祝福。我抓住重点语句“我愿看见它的枝叶在阳光下神气十足地起舞,我愿听见它在微风中深情地絮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这两句话,并标上这样的记号:停顿划“/”,重读划“·”,并加以指导,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朗读方式,最后交流、展示,再让学生给“不惜重金,保护一棵大树,这是一种明智的远见”也同样标上记号 ,同样用心去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时要轻缓抒情,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对榕树的喜爱和尊敬。在品读中,学生激发了朗读的兴趣,领悟了朗读的方法,朗读也不再是单纯的为读而读,即使在课堂上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三、巧作适时点评,促使朗读延伸
  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点评来指导朗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体会得好、读得好、有独到见解的地方,要“大力赞扬”。实际上这种“赞扬”就是一种朗读的指导,是一种更为自然、更为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学习,效果更佳。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其他学生把书读好,读出自己的感受。如若学生读得不好,也不要急于否定,要善于引导。
  记得教《一杯牛奶》时,我请学生读男孩说的话“谢谢!”,有一个女孩读得很好,这时,我面带微笑,对着女孩说:“谢谢!你读出了男孩的心声,我为你感到骄傲。”再引导全班同学,当别人帮助了你们时,应从内心真诚地说声:“谢谢!”孩子很快就领悟到了要发自内心的读出感情,不要拿腔捏调,我再让孩子们找到穷孩子凯利当时喝牛奶的背景,“这天,他从早到晚跑了一家又一家,没做成一笔生意。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简直饿坏了。万般无奈,他决定去下一家要点吃的……”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凯利是饥肠辘辘,简直饿坏了的情况,读到“饥肠辘辘,简直饿坏了”我让学生分组读,一组声音大、洪亮,语速适中,一组声音从大到慢慢变小,语速也变得慢了。我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白,男孩又累又饿一点力气也没有,这时应把自己看成小男孩,读得慢点,声音轻一点。就在这种情形下他得到了女孩的帮助,那么面对善良的女孩,凯利该怎么表示自己的感谢呢,他很穷,除了发自内心的“谢谢”还有什么呢?让我们大家再一次把自己想像成凯利,从第二自然段读到第五自然段。再读时,孩子们就读得很有感情了,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四、融真情于原文,达到情感共鸣
  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融入感情,与文共鸣是朗读的精髓所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的心会随着课文情境和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以心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总之,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使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变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让我们的语文课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让课堂活跃起来吧!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是一种融听说能力、交往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口语是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敢说  学生口语交际中自信心的培养直接影响他们口语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正确而高效的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我结合
期刊
古人攻坚,讲求突破,攻其要害,任你金城汤池,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讲析课文,抓住文眼,任它纷繁复杂,随之牵引,即可化难为易,直接进入阅读氛围,走入作者内心,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迅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文章的标题,往往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它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时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体现它。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她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去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备课,上课一直到课下的批改作业,时时刻刻体现人文精神,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备课时不仅参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  参透教材对一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再加上科学的发展,高科技已经进入教育领域,教师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初中语文新教材也注重了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积累,每单元都有诗词诵读,力图通过长期的吟诵、累积来丰厚学生的古文学底蕴。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可见,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种载体,一座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的魔针,是点化学生思维的魔杖。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
期刊
语文课是很多学生颇感头疼和伤脑的事情,对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也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收效,甚至从教多年,越教越无头绪,没有好的方法。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重要影响;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也影响颇深。为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必须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认
期刊
最近两年来,在“轻负高效”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渐渐明白: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而追问又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追问”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以“追问”引路搭桥,突破重难点  虽然对“有效课堂”的评价指标有
期刊
教学反思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批判性地考虑自己教学行为,表现、效果,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评价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批判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有效性的过程。它实质上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教学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
期刊
我,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倍感教师责任的重大。当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向我袭来时,我就像一条可怜的小鱼,在茫茫的大海里不知何去何从。刚摸着点语文教学思路的我,只好又借阅相关的杂志图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我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的摸索尝试。下面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那就是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教材当天空,让学生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