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初中语文新教材也注重了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积累,每单元都有诗词诵读,力图通过长期的吟诵、累积来丰厚学生的古文学底蕴。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传统诗歌教学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不断摸索、研究,对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
  一、常吟诵以纳其气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孜孜以求的大量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吸取古诗文的语言精华,接受文人骚客的精神洗礼。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所编选的古典诗词外,还要求大量背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了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我尝试着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文化财富。如利用晨读时间互背诗词、诵诗会、诗词接龙等有关诗词积累、运用的活动。在诗词的积累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栽培了其学者气质及文人底蕴。
  二、炼词句以品其妙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中国古代诗词更是字字推敲,句句斟酌,文辞简约,蕴含丰富,含义隽永,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旷世佳句。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的情感,体会锻词炼字之妙境。除了锤炼词句外,还可以让学生与诗人争鸣,尝试修改词句,体悟其间妙处。虽然未必能企及诗人的千古锤炼,但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提高字词的运用能力,通晓炼词的精妙。
  三、析手法以感其情
  古典诗词有的纵横捭阖挥洒意气豪迈之志向,有的如泣如诉抒写哀婉淫靡之柔情,而诗歌常用—些修辞手法将诗人的志、情形象的外化出来。所以深入剖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利于鉴赏诗词中的情志,领会诗人蓄积的情感。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等。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来展现诗人的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再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江向东流”,愁字本是抽象的情感,直接说它多少,我们很难有具体的印象,可词人却将它化为具体形象的“一江春水”,滔滔不断,永无绝期。词人胸中的浩浩愁情一览无余,其浓重是“剪不乱,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所不能比拟的。
  四、畅想象以悟其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表现手法。好的诗词都“言有尽而意无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感悟其朦胧意境,首先要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带主观情感的物象,大致有以下几点:
  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宣泄心中忧闷之意。如宋代蔡伸《归园乐》中言“独自倚朱阑,波面双双彩鸳戏。”抒发对人思恋之情。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再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能准确、贴切地融会诗词的意境。如赏析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畅想天涯游子羁旅奔波的画面。有的学生写道:“一个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道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的农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踽踽独行在古道上,黄昏已至,将投宿何方呢?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哀叹‘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中—座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辛勤耕耘,探寻发掘,莘莘学子才能如饥似渴地取其精髓,才能古为今用,再显华章。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作文教学是必然的选择。而实际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作文,作文,作得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尤其是学生怕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学生作文缺乏自信,这是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大的心理障碍。自信——激发潜能的最佳法宝,如果你能顽强地相信自己,那么你才能奋力追求,才敢于去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惧怕作文,没有语言好写,没有材料可写,没有兴趣去写。作文教学之所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指导;二是学生积累太少,语言贫乏;三是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写作需要情境创设,需要生活积累,需要语言储备,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情感的参与。因此,我们进行了“生活作文”和“情境作文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事的变迁,偶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偶像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它可以作为一种奋斗的动力,或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支柱,或是作为一种前进的榜样。它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食粮,催促和鼓励人们永不懈怠地向前。在五花八门的价值观的当下,偶像有了它的新意义并有着巨大的魅力。  当下,90后中学生这一代都有一种共性的叛逆特征,都有着自己心中的偶像,比如什么体坛明星,什么歌坛明星,什么文坛明星,什么影视明
期刊
“空白”是接受美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文学本文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学本文已实写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它具有召唤性。这里所说的“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经典之笔”,较耐咀嚼,意味无穷。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完全的形(即“空白”)呈现于眼前,会引起读者的一种完形心理,产生追求完整、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博学多才,而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网络则弥补了这个不足。由于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我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料,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参与到网络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来。我们通过网络探讨每一篇课文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让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同事之间。网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天然优
期刊
口语交际是一种融听说能力、交往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口语是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敢说  学生口语交际中自信心的培养直接影响他们口语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正确而高效的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我结合
期刊
古人攻坚,讲求突破,攻其要害,任你金城汤池,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讲析课文,抓住文眼,任它纷繁复杂,随之牵引,即可化难为易,直接进入阅读氛围,走入作者内心,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迅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文章的标题,往往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它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时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体现它。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她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去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备课,上课一直到课下的批改作业,时时刻刻体现人文精神,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备课时不仅参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  参透教材对一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再加上科学的发展,高科技已经进入教育领域,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