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语文学习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对每个读书人来说,那些难以言说的苦痛哀乐注定会成为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教师已是“过来人”,放眼当下还要做好“摆渡人”。为此,笔者就当前的高三语文学习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时时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彻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本质上说,精神是一种原动力,是人对待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它对人生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侧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进行过成年仪式的宣誓,并且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年就意味着即将成为家庭的脊梁,意味着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承担。在高三入学之初,我们需要用语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讲。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进取,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济世情怀,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典故,现实中也有着诸多的感人至深的人物,这些足以唤醒学生的精神斗志,激发他们的家庭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得提前把这些精神食粮给学生准备好,可以说高三年度的学习态度全部取决于这种精神的支撑了,运用得当还可以此为契机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坚强的意志力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关键内因。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意志力的锤炼上我们的学生还很不够,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打起退堂鼓。此时此刻尤其需要教师去鼓励和正确引导,给学生的精神注入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个人潜能的巨大能量,要能做到在暂时的失败后及时整理好衣装,收紧发条,重新上路。试想,爱迪生可以从笨小孩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海伦·凯勒可以从残疾人成长为全人类坚强意志的骄傲……这么看来,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支持每个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搏击,这个过程有老师陪伴,有师生的共同紧张和一起快乐,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此,学生们定然会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信念的力量,慢慢就会觉察到自己已经变得越来越坚强。
三、锻造学生放收自如的抗压力。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首先要学会放,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来看,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早已从精英模式转向大众模式,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只是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环节而已,每个学生都不再会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校而从此走投无路。所以说,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调整心态,高三学习绝不仅仅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生的一次拼搏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走进社会这所大学。想通了这一点,高三的每一天才会由疲惫枯燥变为充实满足。其次要学会收,收缩情绪,收回恐慌。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存在着与他人的差异,我们无法要求一致。但是教会学生理性地思考是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做的事,即教会学生从纯真的少年顺利地完成向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过渡。当看到人生的重大机遇出现在眼前时,比如高考,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认真对待,这便是理性成长的一个重要体现。试想,人生中需要学会的坚强、忍耐、合作、诚信等品质都已初步具备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在日后的人生征途中惨遭失败并屡战屡败呢?
我们知道,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有着积极的无可替代的意义,同时高考的竞技场也体现了考生的诸多素质和能力,分数只是将其浓缩成了精华。这里,我们侧重从两方面意识来说:
一、强化得分意识。高三的语文学习必须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在这个阶段,教师通常会安排大量的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有专题的,也有综合的,如果此时不加紧培养学生的得分意识,将是非常糟糕的事。该如何做呢?首先要有整体得分意识。一份试卷,会有几种题型,每种题型的相关题目到底该是多少分,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然于胸。如此就会有一个整体观,就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至于在考场的严肃氛围中莫名地产生紧张或怯场。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想成为试卷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应考者,要想在每场考试下来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自己并能预测自己的分值,整体观是必须具备的。其次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主观题的分值,做到较为准确地划分分数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看菜吃饭”,比如这个问答题是6分,那么答案会怎么制定呢?很显然,有经验的教师会指导学生,碰到这种分值的题目至少要答3点,这样算下来每个小点的答案是2分,只要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字数限制,那么还可以答到4个或5个小点。如此,把鱼网撒大一些,抓到鱼儿的几率也就在加大,这是成正比的。实践证明,紧扣分值去算计并分条理答题往往会大有斩获。
二、培养时间意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时间意识的高三学生是无法圆满完成高三学业的,其日后的人生成长,也是无法想象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其一,积极关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守时现象。教师布置完成一个专题或是默写一篇古文等等都要明确时间限制,假如规定30分钟完成就必须准时收起来,不要给学生寻找拖延时间的借口,一旦迟了则应做出相应的批评指正,而教师也必须做到每次练习都能及时批阅,准确反馈,让学生们明白老师也是一个遵守时间且雷厉风行的人。其二,严格执行每套综合试卷不同类型题目完成所需的参考时间。比如文言文阅读应该控制在20分钟以内,诗词鉴赏一般在10分钟以内,作文则要确保留足一小时构思行文,除非是思如泉涌,一般仅用半小时就写成的作文总是会因为构思的偏差或语言的粗糙导致“先天性营养不良”,往往也很难被划为二类卷以上,这些工作在整个高三年级的学习中一定要常抓不懈。其三,认真处理好时间分配多少和题目分值高低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分值大的题型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要多些,比如同是阅读的文学类和论述类、科技类所需时间可以略作区分,前者可用25分钟,后者只需15分钟;文言文阅读则一般需要20分钟。当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理解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这里自然就会存在个体的差异,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好调查研究,为这些学生把不同类型题目的完成时间进行合理且可控的规划。
从本质上来说,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绝不是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多读名著、增加阅读量和社会知识那么简单,这一点对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体会尤为真切。我们从事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深知其中利害得失,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会画出关键且有用的信息。高考试卷的低分往往不是客观的难度系数造成的,绝大多数是由于主观的审题能力差造成的。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那就是学会画。从试卷拿到手的第一时间起就要开始画,画题干中体现关键要求的字词,比如选择题是要你找正确项,但平时训练的题目往往是找错误项,那么就容易造成低级的不必要的失误,可以说这类由于审题错误造成的失分现象每年都有。文言文阅读题则应该做到边读边画,画出文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以及体现其职务变迁的动词、表现主人公精神品质的形容词、描述时间的虚词实词等,并尽量做到在每件事结束后做出必要切分,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种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也应及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我们发现,凡是能够按要求做的学生,他们在考试中的得分率明显偏高。还有现代文阅读,一定要学会画出重点的语句。笔者对全国各地历年考题做过认真研究和比对,高考中主观问答题答案基本来自于原文或只需稍加概括的分值通常占到该题总分值的60%~90%,这些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用笔勾画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的提高。
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时时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彻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本质上说,精神是一种原动力,是人对待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它对人生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侧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进行过成年仪式的宣誓,并且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年就意味着即将成为家庭的脊梁,意味着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承担。在高三入学之初,我们需要用语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讲。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进取,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济世情怀,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典故,现实中也有着诸多的感人至深的人物,这些足以唤醒学生的精神斗志,激发他们的家庭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得提前把这些精神食粮给学生准备好,可以说高三年度的学习态度全部取决于这种精神的支撑了,运用得当还可以此为契机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磨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坚强的意志力是高考取得胜利的关键内因。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意志力的锤炼上我们的学生还很不够,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打起退堂鼓。此时此刻尤其需要教师去鼓励和正确引导,给学生的精神注入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个人潜能的巨大能量,要能做到在暂时的失败后及时整理好衣装,收紧发条,重新上路。试想,爱迪生可以从笨小孩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海伦·凯勒可以从残疾人成长为全人类坚强意志的骄傲……这么看来,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支持每个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搏击,这个过程有老师陪伴,有师生的共同紧张和一起快乐,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此,学生们定然会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信念的力量,慢慢就会觉察到自己已经变得越来越坚强。
三、锻造学生放收自如的抗压力。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首先要学会放,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来看,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早已从精英模式转向大众模式,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只是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环节而已,每个学生都不再会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高校而从此走投无路。所以说,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们调整心态,高三学习绝不仅仅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生的一次拼搏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走进社会这所大学。想通了这一点,高三的每一天才会由疲惫枯燥变为充实满足。其次要学会收,收缩情绪,收回恐慌。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存在着与他人的差异,我们无法要求一致。但是教会学生理性地思考是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做的事,即教会学生从纯真的少年顺利地完成向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过渡。当看到人生的重大机遇出现在眼前时,比如高考,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认真对待,这便是理性成长的一个重要体现。试想,人生中需要学会的坚强、忍耐、合作、诚信等品质都已初步具备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在日后的人生征途中惨遭失败并屡战屡败呢?
我们知道,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有着积极的无可替代的意义,同时高考的竞技场也体现了考生的诸多素质和能力,分数只是将其浓缩成了精华。这里,我们侧重从两方面意识来说:
一、强化得分意识。高三的语文学习必须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在这个阶段,教师通常会安排大量的题目给学生进行练习,有专题的,也有综合的,如果此时不加紧培养学生的得分意识,将是非常糟糕的事。该如何做呢?首先要有整体得分意识。一份试卷,会有几种题型,每种题型的相关题目到底该是多少分,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然于胸。如此就会有一个整体观,就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至于在考场的严肃氛围中莫名地产生紧张或怯场。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想成为试卷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应考者,要想在每场考试下来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自己并能预测自己的分值,整体观是必须具备的。其次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主观题的分值,做到较为准确地划分分数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看菜吃饭”,比如这个问答题是6分,那么答案会怎么制定呢?很显然,有经验的教师会指导学生,碰到这种分值的题目至少要答3点,这样算下来每个小点的答案是2分,只要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字数限制,那么还可以答到4个或5个小点。如此,把鱼网撒大一些,抓到鱼儿的几率也就在加大,这是成正比的。实践证明,紧扣分值去算计并分条理答题往往会大有斩获。
二、培养时间意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时间意识的高三学生是无法圆满完成高三学业的,其日后的人生成长,也是无法想象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其一,积极关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守时现象。教师布置完成一个专题或是默写一篇古文等等都要明确时间限制,假如规定30分钟完成就必须准时收起来,不要给学生寻找拖延时间的借口,一旦迟了则应做出相应的批评指正,而教师也必须做到每次练习都能及时批阅,准确反馈,让学生们明白老师也是一个遵守时间且雷厉风行的人。其二,严格执行每套综合试卷不同类型题目完成所需的参考时间。比如文言文阅读应该控制在20分钟以内,诗词鉴赏一般在10分钟以内,作文则要确保留足一小时构思行文,除非是思如泉涌,一般仅用半小时就写成的作文总是会因为构思的偏差或语言的粗糙导致“先天性营养不良”,往往也很难被划为二类卷以上,这些工作在整个高三年级的学习中一定要常抓不懈。其三,认真处理好时间分配多少和题目分值高低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分值大的题型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要多些,比如同是阅读的文学类和论述类、科技类所需时间可以略作区分,前者可用25分钟,后者只需15分钟;文言文阅读则一般需要20分钟。当然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理解能力是不尽相同的,这里自然就会存在个体的差异,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好调查研究,为这些学生把不同类型题目的完成时间进行合理且可控的规划。
从本质上来说,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绝不是一些专家所指出的多读名著、增加阅读量和社会知识那么简单,这一点对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体会尤为真切。我们从事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深知其中利害得失,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会画出关键且有用的信息。高考试卷的低分往往不是客观的难度系数造成的,绝大多数是由于主观的审题能力差造成的。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那就是学会画。从试卷拿到手的第一时间起就要开始画,画题干中体现关键要求的字词,比如选择题是要你找正确项,但平时训练的题目往往是找错误项,那么就容易造成低级的不必要的失误,可以说这类由于审题错误造成的失分现象每年都有。文言文阅读题则应该做到边读边画,画出文中出现的所有的人物以及体现其职务变迁的动词、表现主人公精神品质的形容词、描述时间的虚词实词等,并尽量做到在每件事结束后做出必要切分,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种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也应及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我们发现,凡是能够按要求做的学生,他们在考试中的得分率明显偏高。还有现代文阅读,一定要学会画出重点的语句。笔者对全国各地历年考题做过认真研究和比对,高考中主观问答题答案基本来自于原文或只需稍加概括的分值通常占到该题总分值的60%~90%,这些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用笔勾画的良好习惯,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