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废品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分类的强制执行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智能设备,但是却没有获得很好的营收。现如今,或许已经迎来了垃圾分类的“科技时代”。
  垃圾分类事关老百姓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固废处理行业的一系列变革。本文准备一探究竟,聊聊那些跟垃圾分类有关的新生意。
  垃圾处理器:消费新风尚
  刚刚过去的6·18,作为厨卫家电的黑马明星,厨余垃圾处理器占尽风头。
  厨余垃圾处理器(Food Waste Disposer)自1927年在美国发明以来,于2000年左右进入我国家装市场。虽然在国外发展时间较长,但几十年下来,除美国以外,其渗透率也并不高,主要原因是食物垃圾经厨余垃圾处理器处理后进入排水系统,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污水管网堵塞风险,以及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污染物浓度等指标,所以在日本、欧洲的部分国家,并不鼓励甚至明令禁止使用。
  我国可以用厨余垃圾处理器吗?目前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有学者研究表明,厨余垃圾处理器对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影响极小,不会给当地的污水处理带来额外负。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此也持鼓励态度。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拉动环保产品及再生产品消费,推广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等产品”,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地均出台相应的法规导则推广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处理器。不过,各大城市在推广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时候还是要谨慎而行,毕竟下水管道是否会堵塞、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改变程度及污水处理厂的产能承受能力,都是有待实践检验的问题。
  线上扔垃圾:流量经济新入口
  在线上“扔垃圾”其实也不新鲜,但目前可以在线上扔的其实还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可回收商品,如手机、家电、家具这一类二手商品。从事线上二手商品流转的主要包括两类玩家,一类是如爱回收、一桶收、小黄狗、村口科技、我爱收等专业从事“互联网+”回收的创业企业。另一类玩家是阿里、京东、微信等行业巨头。不论哪类玩家,强制垃圾分类无疑将会是这些企业发展的机遇。
  “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措施或将带来全量垃圾线上扔的产业机会,对于“996”的上班族来说,由于其上班时间“完美”错过了垃圾投放时间,智能回收、上门回收将成为一种必然需求。未来,面向全品类的上门回收垃圾服务必然会悄悄地兴起,基于社区互助服务的社群模式或将成为一个低成本、可操作的实现方式,由此带来新的社群经济流量入口。
  全程分类:装备升级新风口
  除了厨卫处理器以外,6·18还有一类商品热卖,就是这种大容量的家庭分类垃圾桶,因其设计方便,外观简洁高大上,特别是有说明清晰的贴纸,特别受到沪上家庭的欢迎。在前一轮垃圾分类推行失败的教训中,有一条就是“先分后混”,因此导致垃圾分类不了了之。这一次,上海明确提出,将实行彻底、完整的全程分类,全市干垃圾、湿垃圾收运彻底分开。
  在垃圾分类制度推行下,全国环卫设备投资将迎来一轮升级换代潮。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计划用三年时间,结合各区进度,全市完成170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改造,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的规范配置,41 座大型中转设施的分类中转改造、8000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建设及点、站、场体系建设,7000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3.28万吨/日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测算表明,如果2020 年46 个重点城市可以按规划要求顺利完成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则2019—2020年潜在的环卫设备投资需求约为100亿元。
  再生资源:行業格局新气象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我国统计的主要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和废电池(铅酸除外)。
  2017 年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2.82 亿吨,同比增长10%,回收价值7550.7亿元,同比增长27.92%,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为9 万多家,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200 万人。
  过去,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一个主要原因是符合环境规范的正规军由于成本劣势,收不到足够的废旧物资;而大量废旧资源通过地下渠道流到了“小作坊”手里,通过非常粗放的加工方式再次进入流通市场。垃圾分类制度下,拾荒者的角色将逐渐被政府或前面提到的新业态从事分类的企业替代,资源再生行业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以上海为例,经过垃圾分类后,上海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要从2018年3480吨/日增加到2020年的6300吨/日以上,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要从2018年的66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1100吨/日以上。怎么处理垃圾,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发达和文明程度。上海此次引领的“垃圾分类”风尚,不仅将重塑散乱的固废处理行业,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全世界最爱“炒”的,大概就是中国人。我们爱吃炒菜炒面、炒瓜子炒花生,炒股炒房,连解雇都叫“炒鱿鱼”。远不止这些,未完待续,新“炒货”、新炒法不断增加ING。  “你炒币吗?”“你炒鞋吗?”“你炒盲盒吗?”此处所说的币,不是硬币,是数字货币;此处所说的鞋,不是水晶鞋,是篮球鞋。什么是盲盒?约等于三岁小孩玩的扭蛋。  数字货币我本人买过。业界大咖说:数字货币是每个人此生唯一唯二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抓住
期刊
区块链技术具备的颠覆潜质早已被嗅觉敏锐的从业者感知。此轮热潮之前,他们就已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并积极进行行业应用的探索。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甚至颠覆旅游业?行业内已经有了探索者、开拓者。  作为国内“智慧旅游”的开创者,近10年来,马上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游”)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和创新打造文旅新生态、新体验”,而今,马上游的技术图谱里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席位,并基于此做出了大胆的决策—
期刊
几经波折的《少年的你》,终于上映,它是少数能够直面校园霸凌的国产电影之一。  实际上,校园霸凌,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文化。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  真实世界里的校园霸凌,比《少年的你》还要触目惊心得多。  对中国初中生的健康追踪调查也发现,排斥是最“伤心”的霸凌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言语暴力,挨打反而是次要的。  同学要不就不理你,理你就是起哄。活在这种环境,很容易怀疑
期刊
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人类可以将精子运送到其他星球,然后创造出所谓的“太空婴儿”,在此星球上繁衍生息,并扩展人类的基因库。是不是太过于科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在近日于维也纳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会议上,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提交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冷冻的精子样本暴露于类似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活力。这表明,在通往天基繁殖的道路上,至少有一个障碍可能是可以克服的。但一名专家表示,这
期刊
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年,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时透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列入2018—2020年的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拟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混合投放垃圾即将面临处罚,那么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准备好了吗?就此
期刊
“我不想让孩子每天打开手机后,看到的都是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谈到为什么要创办一家区块链公司时,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鹏如是说。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出现爆发式增长,变得唾手可得,而互联网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流量经济等一系列问题。  原本区块链是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布式智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一家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原本区块链又是如何迎头而
期刊
从不被理解甚至“围攻”,到如今得到居民的支持,一位七旬志愿者见证市民对垃圾分类态度的巨大转变。  “2019年6月26日,劝导2人,湿垃圾一桶半。今天下雨到现场倒垃圾的人较少,雨停后倒垃圾的人较多;8时35分,街道派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昨天,记者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栖山小区看到,71岁的志愿者耿建德的“垃圾日志”上,密密麻麻记载着从去年8月起,小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志愿
期刊
围绕区块链行业监管、市场形势变化和未来趋势等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教授普遍认为,国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将给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带来巨大机会。中国通过自身在区块链方面的研发和实践探索,将会在区块链
期刊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垃圾分类的概念,但是却一直难以推进落实。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进着垃圾分类。  早在1957年,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2000年开设八大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18年过去了,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时至今日,从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开始才看到曙光。我国垃圾分类经过了哪些尝试?又为何步履维艰?  我们在城市五彩霓虹灯下,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美好,却不知我们也正处在垃圾
期刊
为了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落实,各市尝试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让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对于这两种方式却存在争议。  北京劲松街道与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劲松五区设立厨余垃圾投放点一年有余。60岁的劲松五区居民李敏提着一袋自己在家挑拣好的厨余垃圾走到300米外社区另一头的“绿馨小屋”。在那里,工作人员对厨余垃圾称重后,李敏的专门账户里记入了相应的积分。每两天去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