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课的有效操作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272787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适用性。高三学生通过十多年的语文学习,其语文知识的积累已达到一定量,语文素养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时的语文学习就要求其规范性,语文教学也更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在“高考”和“时间”的双重挤压下,语文常被学生打入“冷宫”,偶尔让它见见阳光,也是学生的“恩典”。鉴于此,我们只能更加“有效”教学,而要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实施有效备课就势在必行。
   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准备,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要有十分清晰和深刻的理解。备课既是教师理解和消化知识(或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及能力迁移的过程。如果教师的授课和指导缺乏有效性,缺乏整个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方法性,学生就会冷眼旁观,消极怠工,毫不吝惜地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其他学科,让语文“坐冷板凳”。
   高三语文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能力性”特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为了让学生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高三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系统原则
  
   系统性原则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迁移等。
   (1)考查范围的系统性。高三语文考查是全面性的,不是单独对某一个(或几个)考点的考查,凡是《考纲》上列举的,都属于考查范围。在平时的授教中,教师应该做到面面俱到,切忌顾此失彼,给考点“排座次”。
   (2)各考点的系统性。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一种认知过程,而认知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所以在各考点的授、析时,应遵循以上规律。考点要用文火炆,方可入味,学生也才容易接受和消化。不可爆炒,以防“皮焦肉生”。老师在各考点的备课中,可以按积累到训练到提升到规范的步骤逐步进行,直到学生完全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为止。只有各考点的熟练,才可能有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板块原则
  
   《考纲》将语文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老师在备课时,应对每个板块进行梳理,包括其常见题型、答题模式、解题技巧、易错处、得分点等,尤其是应针对所教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梳理并讲解。这种板块多见复习课或专题训练课,所以在备这类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考试目标,让学生知道考什么;(2)建立知识网络,找重点,析交点;(3)剖例题,让学生知道怎么考;(4)训练步骤(讲:老师讲例题和方法;练:学生练习;归:学生老师共同归纳;强:学生强化方法技
  能)。夯实了单个知识点板块,每个知识板块的叠加就形成了高中语文高考体系。
  
   三.定时原则
  
   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时间少,既有新课,又有旧知识的复习,所以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有一个时间观念。包括新课的完成时段,知识点的复习时段,知识点的检测时段,学生的归纳时段等。它既方便于老师教学,更利于学生的复习安排。大的时段易分,具体的板块知识传授时段相对不易确定,但也应有一个“积累”“提升”“强化”的时间分配,分步实施,环环相扣。如对某一知识板块检测,可将一节课(40分钟)分为四个时段:检测时段、学生自评时段、老师点评时段、学生反思时段。
  
   四.定量原则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量少吃不饱”,高三学生的学习和复习也是一样的。老师在备课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首先,在备课时应有全局安排,知识点的传授、学生的训练、阶段检测等应做统筹安排,“定量发行”,不可批量生产。对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知识板块都要有量的控制,以便学生接受和消化。如果“剂量”大,学生就会茫然,反之则收效甚微。其次,板块知识的检测和能力的提升方面。每次的检测量应根据授教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实施,可以由少到多,由单一到组合,由基础到能力,循序渐进,步步加深。
  
   五.课型原则
  
   高三位于基础教育的出口,课堂教学中应试目标较其他年级明显。语文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上主要划分为新授课,专题课,复习课,讲评课和作文课。根据不同内容,在备课上就应有所侧重,切忌千篇一律。如专题课,老师在备课中应具备如下几个要点:(1)该知识块在《考纲》中的要求;(2)该知识块的重难点;(3)该知识块已考的部分;(4)该知识块的典型例题;(5)学生易犯误区;(6)解答的方法技巧;(7)如何训练和提高。
  高三语文备课有别于高一、高二,它不但有“量”的需求,更有“质”的要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有效备课的原则,那么高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升也就不是难事了。
  
  马才廷,语文教师,现居四川眉山。本文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提倡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的教学状态,欲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任何一次大潮的涌动,必然伴随着沉渣的泛起,课程改革作为一个巨大的教育工程,在它的实施初期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我们足够的注意,课程改革就很难走向深入。笔者认为,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主要表现在:表面热闹,其实萧条;刻意求新,其实落伍。说白了,就是不能落到实处,不能让语文教学得到根本的改观
近期,五阳矿回收队从强化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入手,紧扣安全发展主题,不间断安全教育,不放松安全管理,抓紧安全学习,采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现身说教、岗前三分钟“每日一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考试,取消了标准化考试,大大削减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数量,增加了识记与运用、阅读与写作等主观性表述的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减少了课本教材中原搬生套的内容,选取了相当部分课本外的优秀的文段和题型。这样做,丰富了学生对古今中外佳作美文的积累,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提高,突出了语文学科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功能。然而,这样的考试却也引起部分语文老师的误解,他们认为语文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广泛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其语文思维。   强化语言运用生活化实践的研究。关于语言运用,我们不能狭隘地理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深化课改、追求课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语文高效的教学策略尤为必要。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实践、教学指导中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高效语文课堂的理解     《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教学应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
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更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与意象的完美组合,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诗人十分讲究诗歌意象的组合,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真实意象与真实意象的组合     “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的著名诗句。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歌中多处使用了这种实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结合单克隆抗体测定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外周血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分析。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