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教师才能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路上,才能永远年轻。只有带着学生的笑脸前行,才能快乐着。想幸福就必须乐业.崇尚一种品格:把积累智慧当做生命之要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谦卑获得真诚的敬佩,把志趣看得比名利重要,就走进了一种境界。我爱语文,更爱教语文,我相信,有了热爱,就不再会缺少什么。学生就是我阅览整个宇宙的风景。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能品出乐趣;把工作当成乐趣去做,才能彰显人性的伟大,做老师就该如此。
  451.1
  一直以来,教师职业的艰辛与不易总是被我们教师自己强调着,我们的呻吟与怨声载道不仅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教师的整体形象反而因为一些贪图名利之人给损坏了,一提起教师就是补课费,再说起教师就是体罚。媒体对于教师的正面形象宣传的越来越少。教师职业的崇高在大众的眼里越来越模糊。而身为人师的我们,心里越来越多的却是失落。面对此种现象,不仅无力改变,还要面对新的考验,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难教育了,孩子的偏激,不爱与人为善,上网,不学習,这些情况更使我们头疼 。除非离开教师这一行业,否则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找到热爱这一行的理由:只有乐业,教师才能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
  今夏学校组织我们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一书。阅读与思考交织,学习与实践互补,借鉴与创新相融合使我的暑假生活很充实。时间虽然已悄然流去,但是名师箴言,实践困惑仍然激发着我的思维督促着我进步。此书确实让已过不惑而渐失敬业激情的我有了行走于幸福云端的感受。
  学名师经验,长乐业精神。
  经过阅读,我突然明白,教学的过程是际上是最应该珍惜的学习过程。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学习什么,研究什么;学生缺少什么,我们就应该创造什么。苍颜白发的于老师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青春活力不老的心态:以“童心”敬童心,以尊敬换爱戴,以博爱换敬爱。在仁师的启示下,我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好像在教学的路上自己才刚刚启程,本来有些职业倦怠了的心告诉自己身为人师就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所得。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路上,才能永远年轻。只有带着学生的笑脸前行,才能快乐着。
  想幸福就必须乐业.
  从于老师身上,我领悟到一种品格:把积累智慧当做生命之要的人才能真正的拥有谦卑获得真诚的敬佩,把志趣看得比名利重要,就走进了一种境界。
  我有幸站在了这两者的门前,静静地领受。
  我是一名骨干教师,正在成长中的骨干教师,我渴望被认可,尤其是学生的认可。有了学生的认可,作为教师才能真正感觉到职业的幸福感,我走在这条路上,正在寻找。终有一天,我也会像于老师一样,行走在幸福的云端,而学生就是我阅览整个宇宙的风景。因为,我爱语文,更爱教语文,我相信,有了热爱,就不再会缺少什么。
  我很怕有这样的结果,在多年以后,我教过的学生一想到我就很纠结。更不想要的是现在正在教的学生一看到我就很厌恶或者是痛苦。我的学生想到我就能心内感到一丝宁静和温暖,并且这种感觉能与她相伴多年,那就是说我能给学生带去终生的幸福感,多好!
  我庆幸,自己正走在播撒幸福的路上。
  爱让我把心化成一片海
  把工作當成事业来干,才能品出乐趣;把工作当成乐趣去做,才能彰显人性的伟大,于老师即是如此。
  于老师告诉我们,她管理班级有一个诀窍:那就是无条件的爱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心爱她(他).
  于老师从不吝惜爱心的挥洒,爱心使她有一片如大海般广阔而极具包容的心胸。
  做到如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打学生,只要打一次,你树立的威信就荡然无存。如果能让学生觉得你是从内心里真心对她好,他们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你想让他干什么,他们就会干什么,一定会给足你面子。
  我做过班主任,在小学做了五年,在中学做了两年。对于于老师的说法我很认同。
  读到于老师的话,我想到了母亲在我出嫁时对我的告诫:人是敬怕的,不是打怕的。是啊,武力解决问题,是最愚蠢的作法,尤其是用在学生身上。
  一个人在忧伤,恐惧,厌烦,或愤怒的时候,你讲什么他都不能听进去,接受能力肯定不行。所以,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要想办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知识的莹润,智慧的增长。
  班主任切莫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监狱长,每天黑着脸监视着学生。这是没有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人看,而是把他们看成了自己获得成绩的工具。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应像于老师那样用爱管理学生,并且让自己的爱感染着学生,最大范围的浸润整个班级,爱传递着,就会汇成一片爱的海。
  爱心成海,那就是人间大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师的心胸如果能像大海般广阔,那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反思:我们要怎样认识自己
  国培时,听到过很多名师给老师的角色定位。普遍认为过去对老师职业的比喻都不准确甚至错位。
  春蚕、蜡烛都是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的。学者们认为老师也是人,普通人,需要生活,需要解压,需要尊重,为什么必须要奉献了自己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象------学生?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也从来不认为老师应该去奉献生命,好好地活着健康的活着,是他们的愿望。张莉莉奉献了,世界上多了一个最美教师,可是也多了一个最让我们牵挂和悲悯的弱者。保护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如果不以生命为代价那该多好哇,所以,我们期望,学生平安,老师平安,家人更平安。
  且把“工程师”与“园丁”当成一个比喻。工程师设计好图纸产品就可以成批次的复制,然而我们的学生却不该复制。那么,园丁呢?更不妥。我曾经想象老师扮成园丁的样子,拿着锄头或斧子,有了杂草铲掉,有了枝桠砍掉,所有的花和草一样高,所有的树一样的形。刀削斧砍那是一种有切肤之痛的碰撞。老师是园丁,师生之间会是一种怎样的相处?心灵的距离会随着血雨腥风越来越远。那么这些角色的定位都不适合我们,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我们自己?
  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憧憬:如果我走进了一片草坪,那我就是雨露,该来的时候来,不该来的时候走,干旱的时候我融进他们的身体,一定不要耽误草儿成长的进程;雨季的时候我会自动离开到更广阔的天地充实自己,与溪流一起,看长江大河览沧海风光。我还想象啄木鸟与树互惠互利,就像与学生教学相长一样。
  总之,我的愿望是学生得到了我也得到了,师生共幸福,哪一天,我能在教学中觉得自己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那就有可能符合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角色了吧。为了行走在教师职业的幸福云端,我努力着。
其他文献
利用加密自动站常规、非常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简称"6.3"过程)和2010年7月17日(简称"7.17"过程)在豫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6.3"
以复合感染4种病毒的‘红地球’(Red Globe)葡萄样品为试材,对影响多重PCR的dNTPS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模板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葡萄卷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出行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地铁主要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建设,而且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難度大。基于此,在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方面,地铁施工项目还有很大的问题存在着,从而在施工过程和地铁运行后期,常常会有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出现,进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铁施工项目中必须对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加强。本文就简要探讨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国家中考和高考的考试制度随着国内对人才的需求和教育形式的改变而改变,而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制度也逐渐地发生变化。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者在面对社会和制度的变化时要思考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育的管理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注重人本化的管理。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育管理;人本化策略  G637  一、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概述  1.中学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学生是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G20峰会于2016年9月在杭州举办,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在杭州西湖上演,目前来看,对于这一新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关注不多.整场晚会为世人呈现了我们中国古典
摘要:在新疆对基层干部进行双语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干部双语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交流与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双语培训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基层干部双语学习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干部;双语;培训  D262.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了。语言作为彼此交流的桥梁,在民族之间交流起很大作用。在新疆地区大力推广干部使用双语对
摘要:焦母以刘兰芝“举动自专由”为由,休掉刘兰芝,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原因,是焦母认为刘兰芝不育。我认为刘兰芝在焦家二三年没用生出孩子,是焦母和焦仲卿的造成的,刘兰芝没用任何过错。  关键词: 刘兰芝 无子 焦母 焦仲卿  J206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翁。刘、焦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颂。既然如此恩爱的夫妻,为什么会“为仲卿母所遣”?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兰芝无责,仲卿有过错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一方面职高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大量的本科毕业大学生冲击了人才招聘岗位市场,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目前部分院校在大学生教学工作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时代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意向,笔者将提出一些列解决对策。  关键字:实践模式;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G
摘要:本文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界面的偏好、感知、操作的差异以及他们的不同需求,探讨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视觉表现语言进行手机界面的个性化设计,进而提出以用户的生理、心理、年龄阶段、审美需求为界面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手机;界面;大学生 ;个性化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4YBA296)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