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重出江湖 《恩波》后浪更猛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以《恩波智业》而名闻遐迩的策划人王力先生销声匿迹数年后复出,又以一套118万字的巨著震撼世人。这套以《不成咋办?咋办不成?》命名的四卷新作初印数90万册,码洋达16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的年产值!连笔者也感惊讶:莫非王力先生的“另类思维”有核爆炸班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图书史上的奇迹,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
  


  王力“归隐”多年日前复出,话峰依旧爽直,话语依旧犀利,当记者问及中国策划界开始反思并扪心自问“策划业向何处去”的时候,王力口出狂言,语惊四座——“中国策划业向前看,向王力的后脑勺看齐!”
  乍听,此话狂得有些没边儿,细想,此话又不无道理,早在五年前,当策划业尚处躁动初期,王力,这位曾经首开中国职业策划先河的先驱式人物便远离浮躁,循序渐进转向软科学、决策科学研究,因此在策划业滞后的哀叹出现之时,这位业余从事策划但段位仍居策划业之首的中国智业创始人,的确有理由把自己的后背作为从业者的方向。
  前不久,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在渝举行工作会议,王力应邀为到会的几十家名省市新华书店老总做了报告,借此机会,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首位个体学人”——
  奇 人
  10年前,王力辞去记者公职首开中国公关咨询与策划咨询先河,并以策划、催发“亚细亚现象”、“亚都现象”一举成名,被海内外传媒誉为“公关第一人”的同时更被业内尊为“策划泰斗”。为使自己能有长足的发展,王力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循序渐进转入决策科学研究与咨询,在软科学领域另图深刻进取。因业绩突出观点新颖,1994年经国务委员宋健提名出席中央九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并做大会发言,会后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
  1995年王力的自传体软科学专著《恩波智业》出版发行,创下了同类图书第一次印刷20万册和15%版税的最高记录,被评为当年最畅销书之一。然而令人奇怪与不解的是,面对赞誉,一向以“借势”、“造势”著称的王力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低调,不仅远离传媒视线,同时一“躲”就是整整四年。
  奇 书
  王力的“失踪”成了一个迷,随着他在书市上的公开亮相,事实真相也随之大白于天下。人们透过他在报纸上刊登的招标广告和散发的宣传品,发现近年来这位“个体学人”不仅用其独到的“另类思维”为伊利、烧鹅仔、瀛海威等知名企业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外脑服务,同时还从新的视角对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而所有这一切都在他长达118万字的4卷新作中有详尽的说明。
  推掉所有委托业务用整整两年的时间潜心著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王力把笔为文克服了名人难脱的浮躁,不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进行了如实写真,同时也对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认真叙写,最终使4卷30章的新作与当年的《恩波智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自己的新作王力采取了全新的态度,用他的话讲,他不想让作品成为遗憾的艺术,为此,在书稿尚未交付出版社之前他已先后邀请百余名各界读者对其进行了“评读”,并按“读者”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
  奇 招
  对于“王力招标出版社”不少人认为这是作者在炒作,对此王力不以为然,他认为炒作的方式很多,作为个中高手他今后会有上佳的表现,而此番公开招标只是为了缩短时间寻求更广泛的合作。王力认为,一部好作品能否影响更多的人其前提是出版社是否知晓是否认同,为缩短“伯乐们:的赏识过程,自恃“千里马”的作者有必要高呼一声“伯乐在哪儿?”
  此外,王力对图书这种“特殊商品”如何拓展市场也提出了自己观点,即“三审须强化、发行须活话”,为此,王力对“公开招标出版社”的商业企图并不回避,在他看来,特殊商品经过了严格的“三审”以后,商机与卖点是要客观服从市场流通规则的。
  奇 谈
  王力自称是一个“特殊的作者”,因为他除了向出版社交付作品之外,同时还向对方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作品市场推展计划,在该项计划中,既有自己领衔主演的图书促销工作,更有对参与出版发行的出版社相关人员进行特殊培训的工作。说到此处王力情绪略显激动,客观而言,与其他作者比较来说,王力此番付出确实非同一般。
  在王力看来,无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专业走向大势所趋,出版机构“责任编辑”的传统模式应当尽快调整,而调整的方向则是向电视台“制片人”的模式发展。他认为,未来的责编应该是通才型与总揽型,起责任包括市场营销,总之,必须打破以往的条块分割,从而形成一揽子计划,确保从选题到发行一竿子插到底。
  对于自己倡导的“责任编辑制片人化”,王力不仅颇为自信,同时准备在自己新作出版发行的过程中与出版社合作已成为不少出版社的共识,他们意识到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全新观念的思路与全新思路的人是致胜的重要法宝,而长于此道的王力恰恰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奇 思
  如同当年首次提出“智业”一样,王力在他的新作中也首次亮出“另类思维”的新概念,尽管他将“另类思维”称之为“有其更好,无其也行”,但从118万字的叙述中读者不难发现这一思维方式与主流思辩将有怎样的优势互补、刚柔相济。
  把自己用心做就的事情再用心写就是王力的一贯写作风格,对词,读者早已从《恩波智业》一书中有深刻的体验。然而在王力的新作中,除了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特色之外,他还有许多司空见惯却又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观察与思考,譬如“事物不是一薄纸从哪儿来的‘正反两个方面’”,譬如“‘一步一个脚印’此话说得轻巧除非您是单腿蹦”,乍听似嫌浅白与调侃,而细细品来却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从某种角度上讲,对传统概念进行重新梳理是王力新作的主述内容,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他用鲜活的例证阐述了“木桶存水多少不取决于最短的木头”。同样,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著名“木桶效应”的一种新解,而结合初级阶段的诸多矛盾,王力关于“残桶如何多装水”的另类思维也就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自己的新作王力充满自信,道理则是他作为该书“第一读者”从中获益匪浅。此话说得很蹊也很有份量,至少迄今为止尚未听到哪位作者曾有过如此这般的自恃!
  奇 迹
  对于奇人所写的奇书,对于奇书配套的奇招,一切正如戏文所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1999年11月18日是个祥和感很强的日子,如果用阿拉伯数字书写,“19991118”更是个值得品味和把玩的黄金时光,这一天,王力公开招标出版一事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当日上午九时,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座无虚席,这个曾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发布厅的特殊场所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会场中央悬挂着“王力新作出版签约仪式”的醒目横幅,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内的8台摄像机,把在主席台就座的王力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晚,中央电视台率先播报了近两分钟的新闻,告知海内外观众——“著名决策专家王力先生的自专体另类思维专著,首印90万册、首印码洋1600万元、作者荣获15%最高版税,从而创下了同类图书的历史最高记录”。
  何为首印码洋1600万元,据说,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的年产值;何为作者荣获15%最高版税,据说,这个数字配置了90万册初印数,作者王力的首印稿酬就高达每字3元,应该说这是图书史上的奇迹,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王力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其他文献
纽约股市:总把新桃换旧符    2000年3月27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给了微软狠狠一击:微软总市值跌至5416亿美元,与此同时,思科的总市值升至5554亿美元。思科超过微软130亿美元之多。   铁一样的事实宣告:思科已取代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绝不能仅用“微软官司缠身导致股价下挫”这样单一的原因来解释。  纽约股市虽然风云多变,但在其较为漫长的历史中,能高居
期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国际周硕果累累    第三届“国际周”5月12日闭幕。第二批集体签约仪式同时进行,29个合资合作项目,总金额7.1亿美元合同当场签约。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国内外合资合作、技术贸易、产品贸易等合同、协议、意向总计60.23亿美元,其中中央与外埠占42%,北京市占58%。  国际周渐渐成为北京和全国联系世界的窗口,她以高水平的国际交往,广泛的全国性参与,国家级活动规格,丰富务实的内
期刊
1999年11月初,联想电脑公司得知在IDC的排名上,联想已居亚太第一,而1999年11月24日,联想推出了基于因特网的天禧电脑,短短半月,联想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并不是最好    1984年,联想还是中关村的一个小牌子,没有人猜到15年后,这个牌子竟成了亚太第一品牌。如果对联想人来讲,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但对于整个计算机业来讲,这个第一的意味有多大。  在中国150年的历史中,中国不是没
期刊
清华视美乐公司挣了3000万  只用了8个月时间,第一家学生公司就真挣着钱了。清华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被以3000万元卖给了著名家电企业澳柯玛集团。清华视美乐是我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组建的创业公司。此前,有报道称,学生公司现在“日子不好过”。负责该项目的清华兴业投资公司潘福祥总经理认为,视美乐能挣着钱,“关键是不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公司,而是作为市场环境下和其他公司一样的主体参与竞争
期刊
大概没有谁会相信我这个从事外事工作的人,一个与INTERENT打了几年交道并深受其益,一天不上网都会感到若有所失的人,会在一篇文章里反对INTERENT,面对它如临大敌。  事情源起于去西藏旅游的时候我和我们的美国学生一起去找网吧。有一天,那是刚到拉萨不久,我们忽然想找个网吧。这对于几年来生活工作都使用因特网,已深感离不开它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想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儿,同时想把我们看到的西
期刊
我几乎是在得意洋洋地写小说时,却突然感到生活有点不对劲了,具体地说我觉得有些不合算棗我呕心沥血兴奋若狂热泪盈眶地构思,我点灯熬油冥思苦想夜以继日地挥笔,创作出自以为深刻深邃深沉的作品,其稿酬却不够大款吃半顿饭的。一万多字小说的稿费,仅够交纳每月的水电、煤气和房费。再看看别的作家,有的比我还惨,数年数月苦苦地爬格子,写出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得自己掏腰包拿出几万元钱自费出书。不仅作家艺术家们在经
期刊
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下世纪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    也许有人不知道基因工程,但几乎无人不知道“克隆”。1997年3月,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了小绵羊“多利”。媒体争相报道这件轰动全球的新闻,一时间,克隆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何谓基因工程    基因(Gene)一词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建议使用并沿用至今。1865年,奥地利牧师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
期刊
1999年11月,中国大陆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分析表明:由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至少对上千万中国人进行了电脑扫盲。金洪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池宇峰,29岁,身高一米七九,人长得很帅。  你可能不认识池宇峰,但这个年轻人是20世纪末中国IT业的传奇英雄之一,他的影响足以入选中国IT发展进程的风云人物。是他,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学会了电脑,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他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所
期刊
1990年7月11日,一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飞抵香港,走出来一位年轻人,他是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香港地区和中国的首席经济参赞王辉耀。  此时此刻,他心中非常激动,他回到了祖国,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从1984年赴加拿大留学至1990年,王辉耀在加拿大已经6年。在他31岁时,成为魁北克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任命的非法裔或欧裔的驻外官员。他不仅是最年轻的驻外参赞,也是在加拿大第一个
期刊
1、 1866年,澳地利植物学家、修道院士格雷戈·孟得尔,通过碗豆杂交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澳地利的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但其后30多年里却无人问津。  2、 1882年,当德国胚胎学家沃尔森·弗莱明用显微镜下观察火蜥蜴幼虫时,注意到细胞中间有一些正在分离的细线。后来被证明这些“细线”就是染色体。  3、 1883年,查尔斯·达尔文的堂兄弗朗西斯·高尔顿,极力倡导人类应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