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治意识?共育道德之花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是采用集中的法治专册方式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研读教材以掌握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情境,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095-02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提出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教育部将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各地于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它并非简单的法律知识的传授,而是基于学生的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志和公民意识的教育,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向小学生传递法治理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其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和制度认同,成为学法、懂法、用法的合格小公民,成为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健康成长的人。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针,强调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道德是法治的最高境界,法治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作为一线教师,怎样用好法治教育专册、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法治教育专册的几条有效教学策略。
  一、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创设丰富情境培养法治意识
  小学法治专册教材一改一至五年级分散教育的方式,采取集中的法治专册的方式落实法治教育,其基本结构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时逐步指向的四个问题域组成,包括“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每一课都由课题、二级标题、正文、栏目、主持人、范例等要素构成,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板块和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法治专册的语言内容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因所涉及的某些概念、规则过于抽象,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且一些法律法规的文本较为枯燥等,所以更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其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设丰富情境,对抽象的法规进行感性的阐释,转化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事件,增加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1)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境,突出法治专册教学的直观性和情感性。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发展迅速,内容丰富,操作也越来越简便。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丰富生动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让法律知识显得更为直观形象、鲜明深刻,远胜枯燥无味、苍白无力的口头讲解。更重要的是,在法治专册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或视频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感染学生的心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以情动人”之效。例如,在教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伊始,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战狼2》中撤侨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再出示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的照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为中国公民在困难时所获得的祖国的帮助,以及作为中国公民享有的权利,从而自然引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知识。教学本课“活动园”栏目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众多不同的法律对应的公民不同的权利,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公民不同基本权利的漫畫或者图片,学生图文对照,一目了然,辨别出了不同法律对应的公民基本权利。这样呈现出来的法律知识学生更能会心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辩论等方式演绎情境,启发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情境体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学生和法治教育专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法律知识,进而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创设模拟情境使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以身“体”之,用心“验”之,获得法律体验。例如,教授“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的“守法不违法”这一板块时,上课伊始,我们以活动园“悔恨的泪水”中杜某某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法律为什么要惩处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违法是否可以身处法外之地?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为了让学生对校园欺凌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笔者播放了几则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感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欺凌现象的种类、原因的认识。接着,我们又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审判长、书记员、陪审员、辩护律师等角色,唇枪舌剑地审判校园欺凌案件,这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会自我保护,拒绝暴力、欺凌等行为。课堂成了庄严的法庭,成了体验生活、探究法律知识的实验室,在对一例例或真实或虚拟的校园欺凌案件的审判中,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念,掌握了面对欺凌行为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演绎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故事展示情境,将学生带入预先设定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探究问题,既增添了法治知识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对法治教育专册学习的兴趣。
  辩论活动往往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产生思辨的火花,教师可以根据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内容设计辩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辩论的过程中,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有关法律知识的结论,加深道德认识,这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
  二、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开展合作探究提升法治素养
  法治教育专册采用集中的方式来落实法治教育,面对众多抽象、严谨的法律概念和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面对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小学生,怎样真正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而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说教呢?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知识内容融入真实案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实现法治知识动态生成,即“以案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以案学法”可以架起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与培养法治意识的桥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与生活经验特点,在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精心选择教材中的典型共性案例、真实生活案例、社会热点新闻案例、青少年违法警示案例等,开展自主合作、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治意识。
其他文献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传奇,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史上,再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文豪,他璀璨夺目的光亮照亮了整个中国文化与思想的星空。他既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连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也是他的门下,并且终生执弟子礼;又是豪放派词的伟大开创者与最高典范;还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代表作家,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他又是大书法家,名贯“苏(苏轼)、黄(黄庭坚)、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兵团十二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近几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十二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实现了新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成为乌鲁木齐市德育达标学校、兵团级文明单位、兵团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学校、乌鲁木齐市示范性高中。这些都凝结着全校教职工们的辛勤付出,也凝结着工会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我校工会通过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自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坚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机智捕捉生成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引导,辩证生成新的教学增长点。真正实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更要有生成的辩证思想。下面通过一道问答题的讲评来诠
随着英语课程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好英语,已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强的特点,采取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监督的状态中学习,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一、利用竞赛巧妙引入新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引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较好的一种引入方式是要学生
一、“踏入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  “选择职业教育一样有精彩成功的人生,踏入中职是你明智的选择”——这是我们为每位刚入校新生准备的第一堂德育课的内容。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是初中毕业生中的成绩在中下游水平的学生,甚至是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也就相应地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精力全不在学习上,进而形成“品行差—学业差”的恶性循环。正因为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入学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要通过主题报告、校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评价”往往只属于教师,而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教师独断、片面的评价也影响了幼儿的自主评价,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如何让幼儿自主地参与评价活动,如何通过日常的评价活动培养幼儿民主、独立、公正的评判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现状和幼儿所表现态度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优化解决的策略,探讨如何促进教师和幼儿
摘要:自信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二、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自信心;四、自信心的培养要坚持不懈、强化巩固。  关键词:自信;喜悦;鼓励;巩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
摘 要: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用的是王永年先生的译文。译者将“quaint”翻译为“古色古香”,但联系上下文看,此处译为“陈旧古怪”更为妥帖。  关键词:《最后的常春藤叶》;翻译;教材质疑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教材选用了王永年先生的译文(《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更注重人文性和启发性,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绿色评价”
初中学生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过于敏感,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流,容不得一星半点儿的污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真切地感到,这些学生太需要爱和关怀了。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纯粹的“传授知识”型教育慢慢暴露出了它的诸多弊端,知识与感情失去了平衡,导致了学生的感情饥饿,不少学生考试成绩得高分,情感、精神上却难以及格。很多学生对学校、教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