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在线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同平台的二位写手问我有没有“发小儿”,其实在三十年前来北京之前,咱真不知道中文词汇中有“发小儿”这一词汇,三十年后的今天也不是很清楚“发小儿”的确切含义。
  《百度百科》解释:发小儿,北京话的一个方言词,就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同性之间叫作总角之交,异性之间叫作青梅竹马。
  那咱有小时候的发小,来北京后就“丢失”了。但他们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基本处于“静默在线”状态,当然你也有权利理解为“僵尸号码”。
  我对家乡的发小儿更笃定于“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静默在线”式的信条,更相信朋友之间的最佳距离是有一点儿距离,零距离接触的结果往往最终会让彼此失去理智,这对朋友与自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危险距离。
  想起了手机通讯录中的绰号叫“波浪子”(下文一律简称为“波”)的一位发小儿,现在并无常态联系,但知道他如今岁月静好。
  波的父母和我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末从东北迁往西北内地支援工业建设的一代工人阶级,他与我不同的地方,一是他出生在西北本地,我出生在东北。二是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所北京的一本高校,他是在西北当地上的三本高校,大学毕业后他又孤身一人回到东北,在亲戚的公司里上班,而我留在了北京工作。
  与波一起光屁股长大,撒尿和泥自然也不在话下。上了学后,我的学习成绩好,也就经常帮忙让他抄作业。两家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谁家做点啥好吃的,哪怕仅仅是一盘饺子、一碗年糕,两位母亲便会装满盘子,再让各自家里的孩子端着它徒步送到好几百米远的对方家中。
  几乎小学的所有时间我都是与波在一起,课上课后形影不离,可算总角之交了吧。
  大学毕业后的某一天,波从南方回东北路过北京,我与他小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他将此次南下的秘密和盘端出,直听得我倒吸一口凉气,几乎逼出了体内所有的热气。
  波说,那几年他在东北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他的几个狐朋狗友撺掇他要过冒险的阔日子,他这次是刚从海南回来的,他们去那里是踩点兒伺机“劫富济贫”的,甚至盯上了一家酒店的贵客,甚至备好了各类“绑票”工具。我说,你们这可是犯罪,难道不想活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说这些话的语气,相信表情一定也相当生气与胆怯。波话锋一转,说他们哥几个最终放弃了行动,他们其实也很害怕。
  后来,我给波打电话再次提及此事,他说上次自己是吹牛皮,只想给自己的人生低谷壮壮胆,他解释说,东北人爱装大个爱吹牛你是知道的。最终我也没搞清楚,波是吹牛还是担o惊扰我。但我却很庆幸他们故事中的没有行动。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吧,我更喜欢与朋友间的“静默在线”,因为有时候真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毕竟有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老理儿,所以我宁愿听不到发小儿的消息,那很可能说明他的好日子一直在缓缓地欢蹦乱跳地静静流淌。
其他文献
[死]有上百个土话  北京人特别忌讳直接说出“死”字来,您想谁不怕死呀?所以,北京人发明了许多关于“死”的忌讳词儿。  一、北京土话里,有关“死”的词儿就有近百个:  走了、没了、过去了、老了、过世了、永别了、咽气了、千秋了、歇了;  彻底歇菜了、撒手了、撒手人寰了、了啦、一了百了啦、谢世了、下世了;  往西去了、升天了、归天了、不在了、报销了、呜呼了、回去了、无常了;  乌程了、归真了、盖白布了
期刊
前文我们说到钱谦益想给冒襄与小宛创造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于是就给董鸨儿使了个眼色,说:“这里地儿太小了,我看我们两个还是到楼下去喝茶吧。”董鸨儿会意,立刻笑道:“好,好,我们去楼下,就把这里让给他们两个年轻人吧。”随后,钱谦益和董鸨儿两个便离开了小宛的房间。  他们走后,冒襄先将小宛扶到一张椅子上坐下,然后,便怔旺地看着她,越看越觉得她美,虽说她脸上挂着一副病容,但那病容非但未使其减色,反而更加叫
期刊
许多事总是得不到才美,才珍惜。俗话说想得美。越想越美,其实可能满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篇文章触发的念头,恍然觉得一念一世界了。  我们得到的,大多不懂珍惜。譬如唾手可得的亲情,友情,乃至爱情。又譬如我们曾经的健康,袒露的真诚,内心的阳光和自由。  人届知天命,始知我们还是那个不曾长大的孤独的孩子,我们还在用力地寻找童年时的某一个想得美的念头。  几十年不曾谋面的发小,随随便便就见到了,又几乎不约而同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发小儿。就是所谓“放屁崩坑,撒尿和泥”一起长大的朋友。  写下这一行字,自己都觉得奢侈:朋友就不错了,还要从小一起长大。我们动用“发小儿”一词,往往是长大回望之时,标签儿界定一位或自己想起或他人提及的朋友:“那是我的发小儿!”没见哪位世事懵懂的小朋友,一边玩耍一边喊:“这是我发小儿!”  所以,“发小儿”这词儿,复杂。因为附加了岁月、情感甚至希望。本期四位作者,一位多年后“随随便便”
期刊
10月10日,2018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秋季)特别活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剧发布会于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电视剧诞生六十周年,一大批影视作品多视角、多纬度、多层次地展现着四十年来的社会变迁。本次新剧发布会上,十部展现改革成果的新剧集中亮相,致敬灿烂昨天,展望美好未来,以多元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辉煌成果。此外,另有
期刊
这次采访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大师”。虽然,所谓“年轻”,也是51岁了;但在“大师”中,确属年轻系。  用他取得的成绩去对应他人生时间轴,会发现:  “行差踏错”,基本不属于他的人生范畴。步步惊心,步步经心,但就是没有彷徨、徘徊、歧途……或者准确说时日短到可以忽略不计。  面对这个概括,寡言的张铁成,认真想想,也乐了:“是挺顺的,我很感恩。”  世事如万花筒,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了一种呈现,那一定是
期刊
老梁是我的发小儿,记得当年一起同窗时,家住在郊区的他,每天上学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他家种菜和水稻,日常开销及他的学费全倚赖卖菜的钱,每天中午带的午饭也出自自家的水田。每年农忙时节,他都要请几天假或旷课回家帮工,面对落下的功课,面对老师的责难,他只是一脸惭愧的苦笑。由于风吹日晒,肤色黝黑的他,牙显得很白。  从小学一路到了高中,我与老梁都是同学。高中毕业那年,在《等到明年的这一天》的歌声里,同学
期刊
唐代,是中国诗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代随便拉出一个读书人来,几乎都能分分钟给你做出一首诗来。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仍能以大诗人相标榜的人,没有逆天的诗才,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又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唐代被称为是大诗人?  古有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诗豪、诗鬼、诗狂、诗囚、诗奴、七绝圣手、五言长城….-之说。那今天,我想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个诗鬼的故事。  诗鬼者谁?李贺是也。  家世、童年  李贺
期刊
由万达影视传媒、北京爱奇艺科技、大前门(北京)文化等单位联合出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业励志大戏《正阳门下小女人》于10月16日起,正式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与江苏卫视幸福剧场,每晚7:30两集连播,爱奇艺、腾讯视频每日24:00同步卫视播出。该剧由刘家成执导,王之理编剧,郝金明担任总制片人,蒋雯丽、倪大红、田海蓉、乔大韦领衔主演,李光复、郝金明、武笑羽、崔心心、陈姝、付强、那威等一众老中青戏骨倾
期刊
今年八九月份,绝对值得我们纪念——一群失散了二十年至三十五年不等的发小儿,又聚到一起了。激动不?!  我们小的时候,什么择校不择校的,家住哪儿,就上附近的小学,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正因此,小学附近的几个居民区的孩子们就这么在一起摸爬滚打地上了五年半的小学(我们至今也没搞懂,为什么不是六年、不是五年,偏偏是五年半)。当然,这其中,有的人不仅是同学,还是一个楼里、一排平房里住着的邻居——名副其实的发小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