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视角下学龄前儿童教育APP中的UI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带动传统行业新变革。线上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并在APP市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索用户体验的构成,分析儿童的生理、行为、心理特点。
  关键词:用户体验;UI设计;线上教育;学龄前儿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3133.6亿元,同比增长24.5%,预计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增幅在18%~21%之间[1]。“80后”和“90后”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Z世代对智能化终端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智能化终端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通常会选择一款心仪的APP帮助孩子学习。根据苹果公司2018年数据统计,App Store上架的教育应用数量多达20万个。可以看出,线上教育行业是最具市场潜力的行业之一。线上教育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线上教育行业公司竞争的白热化。在此情况下,良好的用户体验无疑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如何将用户体验理念渗透到UI设计中也是各大公司正在思考和逐步完善的问题。
  1 移动端中的UI设计
  20世纪80年代后期,ACM(计算机教育与科学学会)和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这两个组织开始把“用户界面设计”作为计算机科学的正式课程,这标志着人们开始重视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2]。UI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就是将信息内容传递给用户的媒介。UI设计所考虑的问题是将信息以何种形式,利用什么交互方式传递给用户,决定了用户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UI设计由用户体验、交互设计、操作逻辑和界面设计共同构成。好的UI设计能够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舒适,反之则令用户感到烦躁和不安。
  1.1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觸”和“使用”它[3]。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会形成对企业或品牌的整体印象,这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使用该产品。
  1.2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指人与设备、机器等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人能够快速掌握产品的规则,建立对产品的基本认知,让产品既符合创作者的意图,又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交互设计采用多种形式,从多感官切入,给予用户更舒适、更流畅的产品体验,从而提升用户体验质量。
  1.3 操作逻辑
  交互设计的执行需要逻辑指令,确定操作逻辑相当于制定交互的规则,设计师需要提供一张详细清晰的视觉辞典,用于更好地展示交互规则和与程序设计者建立交流。
  1.4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需要设计师对元素的形状、大小以及页面排版非常敏感,需要制定画面线框图以规范整个设计,表达出你所安排的元素之间的内容关系,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任务,让整个设计的表达更加容易被理解。
  2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Ajax之父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先生在他的著作《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要素》中说:“用户体验设计通常要解决的是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4]所以总结归纳“如何分析用户体验”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困难的事情,但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先生提出了一个用户体验模型,将用户体验的工作分解成5个层面,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如何进行用户体验分析。
  用户体验要素分成5个层面,分别是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每个层面互相影响,并且层面之间具有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下层对于上层有决定性作用。体验要素模型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功能型产品,一类是信息型产品。而每个层面又因为这种产品的双重性被继续细分成10个要素,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每个层面中的每个要素的定义、方法等内容。
  战略层主要明确产品目标,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也就是“企业通过这个产品可以得到什么”和“客户可以通过这个产品获得什么”,也就是产品大方向上的把控。
  在范围层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确定整个项目的范围,也就是知道这个项目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包括功能范围、时间范围等内容。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在范围层中对应的体验要素有所不同,对于功能型产品我们要从功能规格入手,确定功能规格也就是确定产品功能的范围。而信息型产品所对应的是内容需求,主要是对内容的分类归纳以及优先级的整理。
  结构层在范围层之上,将范围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较为具体的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在功能型产品中对应的是交互设计,而在信息型产品中对应的是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关注用户可能存在的交互行为,以及产品如何与之进行回应互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交互模型。信息架构顾名思义是将所获信息分类归纳为信息架构,为不同的信息类型划分层级,根据用户需求制成一条或者多条浏览结构。
  框架层进一步明确了结构层,确定了产品使用什么样的形式和功能,关注更为细节的问题。框架层中功能型产品对应界面设计,信息型产品对应了导航设计,两种类型的产品都必须关注信息设计。界面设计需要采用让用户容易理解和使用的界面元素,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目标。导航设计更在意层级之间的逻辑联系,要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明白其内部逻辑,从而构建脑内导航地图。信息设计是前两个元素的基础,是支撑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的基石,决定了产品中的内容应该如何被呈现。
  表现层主要是完成框架层还未涉及的细节问题,是感知与呈现的问题。感知设计也就是对视觉、听觉、触觉的设计。我们需要关注产品的视觉呈现,产品的配色、排版、风格等等,我们要确认我们选择的视觉形式是否符合其他层次的需求,对于视觉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都要有更严格的规范。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对于研究学龄前儿童教育APP的用户体验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下文我们讨论更加具象的方面,以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为主进行分析和讨论,从学龄前儿童视角切入,根据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先生给予我们的方法,总结出学龄前儿童教育App的UI设计方法和原则。
  3 学龄前儿童特征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10月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中指出,需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不同的特征,为了更好地改善学龄前儿童群体用户体验,我们需要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行为特点。
  3.1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变化是显著的,大脑的发育速度比身体的其他部分都要快,其条件反射稳定,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大幅提高,符号系统和言语系统逐渐形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
  眼睛是儿童获取和感知世界的最重要途径,80%的外界信息是经视觉获得的[5]。资料显示,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对学龄前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鲜艳的颜色辨认度高,颜色取向中更偏向暖色。耳朵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另一重要来源,听觉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促进儿童的听觉发展。触觉是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而感受到的一种知觉。该阶段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已经可以通过触觉辨认不同质感的事物,做到區别物体。此外,学龄前儿童已经掌握了日常简单的词汇和简单用语,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对话。
  3.2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加,该阶段儿童对他人及他人心理感受有了更多的了解,社交能力提高,开始产生道德感和自我情绪,具有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相对于3岁之前的儿童,学龄前儿童对于自身情绪的把控能力提高,但仍然存在情绪起伏大的特点。对外界充满好奇,具有探索欲强的特点。自我意识扩张,但对父母还有较高程度的依赖。对复杂的事物兴趣流失快,更偏向于喜欢简单结构的事物。
  3.3 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特点
  触感是儿童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6]。学龄前儿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容易转移注意力,用自己的肢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交流,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喜欢卡通、玩具和游戏,并且会试图模仿卡通或游戏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喜欢运动,热衷于新鲜事物。
  4 UI设计方法和策略
  据前文所述,现在我们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我们可以创建用户画像,从体验要素的五个层面出发,深挖用户需求,总结出在各层次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下面我们以用户体验5个层面中的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为例,阐述UI设计的策略和原则。
  4.1 结构层
  4.1.1 信息架构层级简洁
  学龄前儿童的思考模式和思维模式还处在单一、简单的层面,对复杂的事物会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兴趣。所以在搭建信息架构的时候要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逻辑思维。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将层级进行精简,降低认知负担,减少操作难度。操作逻辑同理,复杂的操作难以维持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尽量设置简单交互就可完成的操作。
  4.1.2 软件用语儿童化
  在用户在与产品交流的过程中,系统中的文字语言与用户语言保持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学龄前儿童所掌握的文字和词汇是很少的,所以系统中所使用的受控词典要贴合儿童平常所使用的语言,使系统语言日常化、童稚化。设计者需要大量地对儿童用语进行调查和收集,填充完善系统的受控词典。
  4.1.3 用户误操的回应
  儿童在与用户界面的交互当中,系统对用户的回应是十分重要的。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儿童用户各种行为的可能性,尽量防止出现误触的情况,但若出现错误操作,系统需给出明确的回应并帮助用户更正错误。可以通过警示的音效或者触感震动和图标抖动等一系列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提示用户回归到正确的操作中。
  4.2 框架层
  4.2.1 功能区域表达清晰
  选择与功能区域相匹配的元素,利用文字与形状相结合的方式向学龄前儿童正确地传达该区域内容。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文字的接触还在初步阶段,而对于图形的观察是敏锐的,我们需要采用儿童熟悉的元素,唤起儿童对该事物的记忆,从而让儿童明白该事物对应的功能。同一性质功能区之间需要有内部逻辑联系,使之可以建立微观信息架构。
  4.2.2 加入引导设计
  引导设计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经验和掌握是不同的,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对整个系统界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能够带领学龄前儿童快速熟悉产品操作和规则,而且能够让儿童在跟随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习惯和记忆,也能让探索欲强的孩子减少误触。
  4.3 表现层
  4.3.1 视觉表达符合学龄前儿童特性
  鲜艳的颜色对学龄前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在颜色的设计上需要将色彩往高纯度、高明度的方向调整。画面排版尽量简洁明了,对于功能按钮的设置要合理且突出,主功能按钮在大小、颜色和图形上应在第一眼就被用户察觉。图形要选择外轮廓清晰、复杂程度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图案,保持设计内部的一致性。
  4.3.2 多感官配合设计
  目前的设备终端能够支持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应用感知。在视觉呈现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触觉设计和轻松的音乐以及语音导航,既能让儿童更有临场感,沉浸式地参与到和产品的互动中,又能促进儿童的五感发展,让设计更好地贴合学龄前儿童特性。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特性的分析,对该类用户群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挖掘了更深层次的用户需求。从用户体验视角中的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探究UI设计方向,总结出学龄前儿童UI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希望本文能为日后对产品的设计实践提供思路,为该类研究提供新想法和新角度,促进学龄前儿童教育App中的UI设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4-125.
  [2] 周陟. UI进化论:移动设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5.
  [3] 杰西·詹姆斯·加勒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8.
  [4] 李晓辉.基于用户体验的3-6岁儿童益智游戏界面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 杨思琪.基于视知觉理论的3-6岁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UI分析与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6] 华佳昕.基于用户体验的学龄前儿童数字阅读产品信息交互研究[J].设计,2021(06):121-123.
  作者简介:胡治华(199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UI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绘本插画是通过绘画与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讲故事的一种艺术。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绘本插画都能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启发。其通过频繁、迥异的图画语言唤醒人们的宽容之心与认知。本文从绘本插画的来源、与人类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传递以及介绍现代绘本插画范本三方面进行论述,充分挖掘图画带来的启示意义、传递的情感温度、营造的画面气氛,从文字、图画等表现形式赋予绘本插画艺术价值。  关键词:绘本插画;艺术性;人文
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含文化振兴,政府、社会等文化建设主体有效提供农村文化公共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器。然而,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供需失衡、服务人才紧缺、服务建设形式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备、受众参与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促成壮村富民的背景下,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可以通过强化文化建设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
摘要:近年来越南版画艺术有所改变,其中培训版画的工作也有擴大范围和题材规模、加大尺寸以及增加材料的趋势。版画培训发展的同时,开放式图形培训和创作也成为当代传媒的审美趋势,给越南美术带来积极的信号以及创作灵感。国内外各个展览、研讨会与开放式图形有关的作业以及创作作品已经足够证明我们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开放式图形艺术)认识世界。河内、顺化和胡志明市等中心城市有很多成功的体验开放式图形作品的大学生、艺术家
简约主义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风格,菲利普·格拉斯是该风格的代表音乐家之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究简约主义音乐的定义与发展,并以简约主义代表音乐家菲利普·格
弗朗茨·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创作有9部交响曲、大量的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作品,并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其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贡献最大,创作有600余首优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承意识也逐渐淡漠,导致诸多少数民族地区
弗朗兹·舒伯特(F.Shubert,1797—1828)作为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中心,其创作技法使得艺术歌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摘要:《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经典散文作品,全书从黄沙梁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出发,描绘了一个村庄里各种景物、动物和人物以及他们的日常活动。他与世间万物的相处交流,给全书增添了生气和灵气。作者用独特的手法描写乡土生命和死亡现象,体现其通透的生死观和对生死的考量,带领读者自觉思考领悟生死,形成积极的生死观。  关键词:《一个人的村庄》;独特手法;乡土生命与死亡;生死观;情感流露  中图分类号:G634
摘要:问候语是一种语言类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受东西方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英汉问候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为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对东西方问候语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其共性和个性并探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问候语中的禁忌,以避免因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问候语;跨文化交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场域中的CP文化奇观给社交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CP成瘾的“孤独经济”时代,万物皆可组CP,“磕CP”作为单身群体排遣孤独状态的新型线上娱乐方式,成为“孤独经济”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孤独经济;CP文化;“磕CP”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公共场域的社交关系被打破[1]。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