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ki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践行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技术,小试牛刀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本文将展示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案例,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时甚至只是一次的咨询,就让来访者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并愿意在接下来的时间去行动。
  来访者小C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学习特有压力,刚刚考完一门考试,是自己最擅长的,也是花了时间好好准备的,但是考砸了。“我觉得自己没能力继续下去了,我将来没办法毕业,我的未来没什么希望了。”经过资料的收集了解到,原来小C通过努力考上了国外一所非常好的大学的研究生,但在就读的一个多学期里,小C发现虽然自己学习非常用功,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亮起了红灯。而再看看周围同学,似乎他们很轻松就可以考出好成绩。无论是跟自己的预期相比,还是与周围同学相比,都相差甚远。在此情形之下,小C感觉极其焦虑,内心非常担心、害怕,在行为上表现出不愿跟同学交流互动,回避讨论学习相关的任何话题,不敢去找老师等状况。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让人们产生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不一定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的认知态度和信念。具体到小C的问题上,让他担心、害怕焦虑而把自己关在宿舍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考试的失败,而是考试失败时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是什么呢?用认知行为疗法我们怎样工作呢?
  1 聚焦当下。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对来访者当下问题及感受的处理,而非舍近求远去探讨与问题可能相关的成长经历、性格、原生家庭等东西。如果能从当下的问题开始着手,会让来访者感觉到真的被关注,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症状。
  小C现在的问题就是因为考试而诱发的焦虑、担心、害怕。因此要让小C感觉好点,就是降低他的焦虑。就此我们商议了咨询目标,目前的焦虑、担心、害怕是9.5分(满分10分),降低到3、4分就可以接受了。
  2 通过概念化让小C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可以把来访者问题的表现在诱发事件触发下,用“信念—情绪—行为”的三角关系清晰地表示出来,让来访者发现问题所在。
  小C的诱发事件是最近擅长科目考得很糟糕,在此问题出现的当下,他有了一个想法“我会的东西都考砸了,其他科就更没希望了”。在此想法的影响下他更加焦虑、担心和害怕,于是在行为层面上,他发现自己学不进去,害怕跟周围人谈论学习,回避与同学在一起。此种情形会强化不好的情绪,于是更加自责、担心。此时新的想法出来了,“我死定了”。当这个想法出来时,他更加焦虑、担心、害怕,于是更加不想理周围的人,不敢接触老师。于是更多想法出现“可能我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我爬这么高”“我是无能的”……小C清楚地看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如果要让自己的状况好起来,就得打破这个循环。
  3 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让小C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多种技术评估来访者的想法,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其中之一就是苏格拉底式提问,而苏格拉底式提问也有很多变式,在跟小C的咨询中我们只用了很少的部分。
  首先,我让小C通过寻找支持与反对的证据来检验“我会的东西都考砸了,其他科就更没希望了”“我死定了”的正确性。
  支持的证据有“自认为这门课是最了解的”“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上学期各科考得不好”“其他人是精英,我是垫底的”。
  反对的证据有“上课很认真” “复习认真,提前进入状态”“我是幸运的”“其他科还没考,调整状态还有希望”“即使没考过也还有机会补考”“曾经的我不也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嘛”。
  通过支持与反对证据的收集,小C对“我会的东西都考砸了,其他科就更没希望了”“我死定了”的相信程度由最开始的100%降低到50%左右。
  其次,通过“别的解释”技术让小C意识到学习、生活、娱乐是相辅相成的。在咨询中了解到,小C为了学习,停掉了自己过去所有的兴趣爱好,基本除了埋头学习再不做任何别的事情。于是我进行一定的引导,问到“当你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未来毕不了业时,除了因为能力问题,还有别的解释吗?”他发现“可能因为我过分关注学习本身而忽视了其他,比如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这就好比我把所有希望都投在一个篮子里,我不容许它有任何的闪失,因此当这唯一的篮子收成不好时,失望就特别大,所以特别着急,如果我在其他方面也去发展自己,可能就没这么失望着急了”“我把自己逼得太狠了,不允许自己有不学习的时候,其实适当的放松有助于学习”。就此,我们商量了行动计划。
  最后,让小C以旁人的身份与自己的自动想法保持距离,让他从中获益。即是说如果此时处在焦虑担心之中的不是他,而是他朋友,他可以跟朋友说点什么?他说:“我会告诉他几次的考试算不了什么,挂了也是正常的现象,你能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就已经证明你是很棒的,你和他们都是差不多的,相信自己。”我问他“这也适合你吗?”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以上工作的开展,虽然只是一次咨询,也未去触及核心信念,但小C反馈他的焦虑已经降到了2分,最后通过家庭作业他找到了行动的方向(回訪了解到小C精神状态很好,不再为学习而烦恼了)。
  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就是被自己的想法所禁锢,当我们越是聚焦于我们的想法,它就被无限地放大,进而让我们的感受、行动都变得与之匹配。如何跳出这个怪圈,认知行为治疗就是一把非常好用的手术刀,它有很多的办法让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走出原来的想法,看到另外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格子从小到大一直有点“婴儿肥”。高中时,身高168cm的她,体重65kg,一笑两个可爱的小酒窝,十分讨人喜欢。可格子觉得自己跟同班的女生比起来简直太胖了,于是高考结束后,格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肥。从节食到运动,格子为自己制订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假期下来,格子成功地减掉了10kg,她也由可爱女孩的行列进入窈窕淑女的队伍。周围人看见格子都说这丫头越来越漂亮了,格子心里美滋滋的。  可
期刊
点评专家/汤臻  C先生,35岁,大学本科,已婚,职员  因“反复出现担心、怀疑、冲动想法伴反复检查16年”求治。  C先生读大一时被狗咬,之后担心得狂犬病,逐渐发展到看到狗就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被咬的伤口。后又反复出现想从高楼往下跳的意向,同时发现自己与人交往时反复有想出手打人的想法和冲动。反复回想自己曾做事的细节,每日为此耗费2~3个小时,明知没有必要也不会真的去做,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此后又
期刊
《2014年中国企业家睡眠指数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05分,但是他们普遍缺乏黄金睡眠,也就是缺乏有助于人体恢复精力和体力的深度睡眠,而压力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调查也支持同样的结果:影响睡眠最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压力是偷走我们“黄金睡眠”的罪魁祸首。  黄金睡眠就是深睡眠。深睡眠是优质睡眠的标志,每晚深度睡眠大约占总睡眠的1
期刊
想起几年前自己的一次经历:  在火车上,三言两语,对面的小男孩就和我熟识了,热切地和我聊天。他当时五岁多,一边和我玩游戏,一边和我聊他的生活。有意思的是,他的话题都是这样的句式:“阿姨,你猜我在哪个幼儿园?”“阿姨,你猜我家住几楼?”我在心里苦笑,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怎么知道你的情况啊。我装作饶有兴致地猜:“小太阳幼儿园?晨星幼儿园?三楼?五楼?”答案当然几乎都不对,孩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非常骄
期刊
31岁的长沙妈妈,从26楼坠落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1岁多。  28岁的济南妈妈,喝农药自杀,一同还带走了8个月大的女儿。  30岁的南京妈妈,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从17楼坠落身亡。  近期多位影视明星在节目上谈及自己产后抑郁经历时的崩溃状态……  这些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患有产后抑郁症。  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和一般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没有本质差异,主要表现:
期刊
危机干预往往是针对危机事件,比如地震等灾害发生之后,针对受影响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其他的危机干预,因为高校是对固定人群做的危机干预,有其特殊性,因为人群固定,所以就在预防上更加侧重。  目前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危机干预体系,一般包括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和危机干预系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以心理健康指导为核心,整合其他资源并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课程来
期刊
2019年4月17日,在上海卢浦大桥上,17岁少年当着母亲的面突然跳桥身亡,母亲捶地痛哭。这则新闻迅速引起公众的关注,也让亲子关系的话题再次跃然成为社会新闻榜首,媒体公布的整个画面令为人父母者唏嘘,也令为人子女者诧异。视频中,母亲略显焦躁的举止与少年的激越行为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难想象在孩子生命的最后时刻,母子双方的激动情绪和冲动言行。这样的情绪状态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很多人都在指责母亲简
期刊
电脑前,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A,不停地敲击键盘,屏幕上的光线不停变换着,他已经在电脑前坐了近8个小时。桌子上布满了零食袋子和矿泉水瓶。小A的爸爸和妈妈一年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小A的妈妈怕孩子跟了爸爸后受委屈,就把小A带在了身边。妈妈在医院工作,工作很忙,一个月总有几天在值班。放暑假了,别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度假,小A只能自己在家玩游戏,从开始不会玩,到现在一玩就几个小时不离电脑。妈妈一到家就
期刊
心理案例:  当初的热情找不到了  小杨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说是小杨老师,其实也30多岁的人了。  还是在师大学习的时候,小杨老师对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材。带着这份热情,小杨老师走上了三尺讲台。  转眼,差不多10年过去了。小杨老师由新教师变成了有经验的教师,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慢慢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日
期刊
下课后,我刚回到办公室坐下,班长便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不好了,刘磊和王刚打起来了。”  我顾不上喝水便往教室跑。看到我来了,围观的学生一哄而散,只有蓬头垢面、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当事人”互不服气地站在教室门口,眼睛里都喷着怒火。  看着情绪特别激动、几近失态的他俩,我知道,现在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深知犯错是学生成长中的必备营养。此时若是各打五十大板或大骂一通,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