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一门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以介绍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为基础的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教师应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中体现生物学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生活化 社会化 实用化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其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的重要性。生活更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源泉。生物教师应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只注重学科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生物教学应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因此,生物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又要注重能力和情感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力是知识的转化,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内化。教师应利用课内外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一个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推进的过程,而该过程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的融入和生活实践体验。
  如讲解“人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教师可以举例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咀嚼馒头时间长为何会感觉有甜味?为何人一般长胖容易减肥困难?为何糖尿病人只能注射胰岛素而不能口服?偏食有什么危害?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又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要让生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内容取向,转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内容取向。在减少传统的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生活、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生物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运用生物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生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让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深化,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来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如讲解“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腊肉为何保质期长?菜市场的阿姨为何在菜上洒水?为何用糖蜜西红柿?为何嗑瓜子时嘴唇会发白?为何洗衣服手会起皱?列举这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使每个人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例子可举。在这过程中,生物教学面向生活,创设生活情景,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具有一致性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如,在讲授《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可以这样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却不能,所以常常尿床。让学生分析原因,勾起学生的回忆,在热烈的讨论、交流、辩驳中,归纳出: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调节的含义,很自然地接受新知识。
  教师通过这些生活体验,创造生活化课堂,既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体验的升华,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三、强调课后的实践活动
  在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如清晨不少人到树林中去锻炼,认为那里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根据已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学生能分析清晨去锻炼不是最佳时间。原因是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夜里,植物不但不能制造氧气,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反而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树林空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生活经验、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阵地,教师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的密切联系,让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综上所述,教师应将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生物学习空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使生物教学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其他文献
首先对林业建设的两个相关问题即林业建设的目的以及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揭示,接着着重的对林业站进行详细的介绍,从林业站的概念,林业站的主要任务开始,最详细的介
目的:调查近年来宝鸡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为本地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统计学依据,并且为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
目的:本实验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072838)为依托进行设计。在中医学“情志学说”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应激理论”,以体外培养的人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ULM细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探索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周围组织的作用点,及其各自的作用特点,为临床辨证治疗时采用合理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将50只SPF级wistar大
目的:研究逍遥散(XYS)对D一半乳糖(D-gal)所致老年性痴呆(AD)模型小鼠行为学、形态学及酶学的影响,探讨逍遥散防治AD的作用及其机制,阐释逍遥散的组方配伍机理。 方法:采用D-g
本刊记者特别就怎样做好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访问了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顾问袁宝华,请他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袁宝华强调,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改精神,出色地完成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从而实现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呢?我认为,欲在教学中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这一根本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遵循科学认识的基本规律,把握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探究的过程,然后在此前提下结合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的特点,让学生勤动手,多实验,尽量开展以探究教学为主的、多元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
目的: 通过伤速康巴布膏对实验性兔OA软骨及滑膜改变的影响,阐明伤速康巴布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为伤速康巴布膏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医学院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它是在显微、超微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MCAI)。MCAI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