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残毒期比较

来源 :蚕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都属于双酰胺类新型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为明确二者对家蚕的毒性差异,测定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桑叶上的残毒期、桑叶内吸毒性和土壤内吸毒性.结果 表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906 mg/L和0.0168 mg/L,对家蚕均为剧毒,且氯虫苯甲酰胺的毒性是溴氰虫酰胺的17.3倍.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分别加水稀释1000、2000、4000倍,喷雾处理桑叶后对家蚕3龄幼虫的残毒期均大于90 d;2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均可通过桑根和桑叶吸收并传导至未喷洒药液的桑叶,对家蚕仍有很强的毒性,氯虫苯甲酰胺的内吸毒性强于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桑树,伐条后的新生桑叶中仍然有很强的残留毒性,而溴氰虫酰胺在伐条后未见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家蚕幼虫对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的中毒症状相似,先后表现出拒食、吐液、静伏假死、蚕体缩短等症状.由于溴氰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均为剧毒,且残毒期很长,应严防污染桑园,避免家蚕中毒事故发生.
其他文献
为研究微生物肥料(MF)与化肥(CF)对垂穗披碱草的促生最佳施用配比,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化肥减量20%和40%分别配施5种剂量(60、90、120、150、180 kg·hm-2)微生物肥料对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根系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80%CF(240 kg·hm-2)配施90 kg·hm-2MF,垂穗披碱草株高、茎粗、干草产量较对照(CK)分别提高34.86%、44.83%、3.08%;80%CF配施120 kg·hm-2MF,粗脂肪含量较CK提高22.97%,酸性洗涤纤维(ADF)含
风电功率概率预测可以描述预测不确定性,量化预测风险,是目前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为改进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效果和实用性,提出了一种短期风电功率概率预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风电功率预测场景的关键气象预报特征为输入,基于特征相似性的近邻搜索方法实现预测特征和风电功率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以非参数化的方式描述风电功率不规则的条件概率分布,得到分位数集合的概率预测结果.提出了根据Lasso线性回归方法求解概率回归特征权重的新方法,相对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可以在保证接近全局最优效果的同时,显著提高多维特征权重参数
围绕农产品品牌国际化这一主题,首先解析了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农产品品牌国际化的6大动因,最后提出了品牌农产品国际化的4大评判指标,希望为湖南农产品品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以6个燕麦品种为材料,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共2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日喀则昂仁县种植推广的兼具较高生产性能和品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除青海444能进入蜡熟期外,其余品种均处于乳熟期,且甜燕麦和青引1号株高达147 cm以上,显著高于其余品种(P0.05),但显著高于白燕2号和青引2号(P0.05),甜燕麦干草产量最高(18420.13 kg·hm-2),青引2号干草产量最低(13617.96 kg·hm-2);6个燕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为5.6
为解决分散式单片机模块结构的矿用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工作数据处理与传输时间长、故障反应速度慢、功能可扩展能力差等系列问题,通过对功能硬件与系统软件的结构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多CPU结构与虚拟仪器的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过多CPU架构配套功能模块的结构硬件电路设计,将变压器大量监控的参数分开执行,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和故障响应时间,在1.2~2倍动作电流整定值下测试,各保护元件和主保护单元动作时间小于50 ms,保护整定误差小于±3%;通过保护系统软件结构设计,利用虚拟仪器搭建监控界面配以通信接口模块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石榴皮抗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石榴皮主要成分与抗菌靶点的关系,并研究石榴皮主要成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以及对碱性磷酸酶、核酸和蛋白质调控.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到石榴皮有8个成分与大肠杆菌43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有5个成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7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筛选到5个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槲皮素、鞣花酸、儿茶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并且发现这5种成分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培养液上清
实时电价是激励用户改变用电行为参与需求响应的理想市场化机制,但目前实时电价研究存在用户响应行为建模方法单一、缺乏实际用户数据验证等问题,导致响应计算精度较低.激励电价制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售电商参与需求响应项目的市场收益,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实时电价决策模型.首先,利用原有实时电价实施背景下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采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建立以用电量为输入、实时
目的 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间盘退变兔颈部肌肉形态学以及整合素α5、β1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8只,采用“低头位加风寒湿刺激”法建立异常应力诱导下的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通过颈椎核磁共振(MRI)影像学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针刀组在造模结束1周后进行干预,干预在无菌状态下以针刀治疗四步曲为参考,每周1次,共治疗4周.空白组、模型组与针刀组采用相同固定方式固定.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兔颈部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
直流受端电网中大容量直流功率的馈入和大量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导致受端电网同步机电源逐渐被取代,系统等效惯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受端电网的频率特性.因此,挖掘电网调频资源、增加电网频率控制的灵活性十分重要.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一致性算法,提出了利用受端电网中配电网的分布式调频资源,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等协同参与电网一次调频的分布式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对由于调频资源数量大而导致的计算难度增大问题,并可通过定时刷新分布式调频资源的运行状态并自适应计算频率响应系数,实现在故障发生时
为探究抗坏血酸(AsA)和水杨酸(SA)丸衣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缓解效应,以紫花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AsA(1、2、4、8 mmol·L-1)和SA(1、5、10、20 mmol·L-1)对紫花苜蓿种子拌种后进行丸衣处理(未丸衣种子为CK1,不做拌种处理的丸衣种子记为CK2),分析丸衣种子在NaCl胁迫下发芽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能有效缓解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效应的种子丸衣配方.结果表明,1.25%和1.50%的NaCl胁迫显著(P<0.05)降低了紫花苜蓿未丸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