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五味俱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把语文教学上出味道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五味”,即“语味”“情味”“趣味”“思味”和“美味”。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味”;“情味”;“趣味”;“思味”;“美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给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把语文教学上出味道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一位乏味的语文教师肯定不是好的语文教师,一堂乏味的语文课肯定不是好的语文课。”那么,究竟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什么味道呢?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五味”,即“语味”“情味”“趣味”“思味”和“美味”。
  一、语文课要充满“语味”
  “语味”即“言语味”。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是语文教学最正确的方法,也是最终的归宿。在语文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文本,通过各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一年级《荷叶圆圆》一课中,笔者以文本为立足点,找准切入点和训练点,从而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学“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特点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先是简单的模仿,如:“________红红的,甜甜的。”“________高高的,瘦瘦的。”然后是深一层仿写,如:“妈妈的头发________的,________的。”接着,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样物品来学着照样子说句话,如:“黑板宽宽的,大大的。”
  在学习“小鱼儿”这一环节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笑嘻嘻”一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先问学生什么是“笑嘻嘻”,引导大家做个“笑嘻嘻”的表情,再“笑嘻嘻”地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个句子。接着,让学生想想平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笑嘻嘻”的,再让学生用“笑嘻嘻”这个词说一句话。如此,学生不仅很好地体会“笑嘻嘻”这个词的意思,也学会了运用这个词,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小鱼儿的快乐。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素养。
  二、语文课要充满“情味”
  “情味”即“情感味”。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篇都含情。每篇课文都是作者堆积于胸的情的喷发。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要善于移情入文,努力把作品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化成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还学生以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例如,古诗《游子吟》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伟大经典诗歌,课堂上,笔者先给学生讲述我的妈妈是如何爱我的故事,讲述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妈妈为我操劳的一些真实的生活图片,那生动的照片、动情的解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告诉同学们,不仅是我沐浴着妈妈的爱,在座的每个同学也跟我一样幸福,也有一个为你而喜、为你而忧的妈妈,有一个爱你胜过爱自己生命的妈妈。然后,我把事先拍摄的一些家长为学生操劳的照片,如雨中送伞、校门口等待、烈日下接送等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深情旋律,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课堂上,那真实的图片,那熟悉的身影,那感人的音乐,那真情的解说词,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他们的心中有着万千的情感波澜。接着,我引导学生来品读这首古诗,此时的学生情浓意浓。带着这种真真切切的情感朗读古诗,声声都是母子情;带着这种真真切切的情感品读古诗,句句都是感恩意。这个课堂流动着情感,流动着师生多向互动的深情,从而实现了绝佳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课要充满“趣味”
  “趣味”即“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一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运用一些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乐上语文课,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一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现代十大杰出人物评选中,詹天佑被选中了,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这个教学设计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个活动新颖别致,而且富含情趣,还与时代元素相连,契合学生的心理取向。于是,学生们纷纷自主阅读文本,思考探究答案。他们的自主探究有了强大的动力和欲望,这样的学习效果远远比老师提出的“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这些枯燥的问题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语文课要充满“思味”
  “思味”即“思维味”。语文课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载体。思维发展了,自然学生语文的素养也就提高了,语文的各种能力才会随之提高。语文素养提高了,思维也就相应地发展了,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在学生学习5次擦燃火柴的句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抓住哪些词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自主品读,思考探究,感触很深。有的抓住“终于”一词,体会出她的害怕、紧张的心情;有的从“敢——吗”中体会她的犹豫;有的抓住“赶紧”一词,理解小女孩的急切、不顾一切。“火柴灭后,面对天上遥远的星星,小女孩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些设计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思考理解,同时进行扩展性想象,加深理解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命运的不幸,达到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五、语文课要充满“美味”
  “美味”即美感。语文教学是美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如教材中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学氛围的美等,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位年轻的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让课堂弥漫着浓浓的“美味”。这位老师根据《小小的船》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的特点,充分调动音乐、美术的艺术魅力的效能。教学时,将天空的幻灯图案投放到天花板上,学生犹如坐在真正的星空下。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天空中的星星时明时暗,闪烁不定,让一弯新月慢慢移动。老师在一旁进行解说,配以优美抒情的乐曲。这动情的“乐”、怡情的“画”、真情的“话”,感染着一颗颗稚嫩、求知的童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进诗的意境,沉浸在静谧的月夜和美丽的星空下,激发了美好的联想,产生了直观性的认识,心灵也受到陶冶与“净化”。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只有充满“言语味”“情味”“趣味”“思味”和“美味”,才能充满活力,焕发生机,这样,才能让学生钟情语文,擅长语文;也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上成一节真正的好课。
  [参 考 文 献]
  [1]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包蕾,王莹菊,毛琼英等.小学语文情趣课堂的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从中考题中常考查的“冰块漂浮”问题着手,分析目前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出于教学的功利性,在教学中常常给学生总结出一些“框”供学生使用,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分析在物理
<正>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说,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历程中,小学英语教师由关注课堂教学到关注课程发展,再到关注学生自身发展,英语教师在不断更新理念,挑战自己,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学科价值与学生发展之间,英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科能力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  [关键词] 小学英语;关注点;课程改革  2001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全国乡镇以上小学从三年级逐
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再创造”的教学理念,所谓“再创造”,是指充分肯定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把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来进行。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温故,如何突破以往复习课中仅有温故而无知新,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这就需要进行复习再创造。在化学知识复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经历自主整理的过程,用他们自己的
电杆养护是电杆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而电杆的养护窑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从电杆养护窑的结构设计及PLC自动控制设计出发论述电杆养护窑的设计关键。
讨论了不锈钢加工中存在的难点,即加工质量缺陷及切加工难度大,对不锈钢进行了切削过程的实验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采用直读铁谱仪对某型船用机械在用润滑油进行了跟踪监测,选择Is(磨损烈度指数)作为定性分析的判据,利用三线值法对某型船用齿轮箱润滑油样的直读铁谱数据进行处理,并制定出了监测
[摘 要]    高中生物教学中领悟和运用“假说—演绎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解决遗传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关键词]    假说—演绎法;理论模型;遗传学问题   “假说”是基于事实材料基础上对现象、过程、规律做出的假定性的解释或说明,“演绎”是指将普遍性或一般性的解释(结论)应用于对具体现象的说明和解释。高中生物教学中领悟和运用“假说—演绎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科
针对某型雷达上的紫铜块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问题,通过对钳工加工过程的工步分析,找出“瓶颈”所在。采用钳工与数控铣加工的相互配合,通过工装设计,优化了流程,提升了加工效率
介绍了传统低摩擦气缸的结构,并指出其密封结构给气缸性能带来的限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形式的新型低摩擦气缸,并对比了其特点和技术参数,给出了典型的应用实例,推荐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