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冰糕化了”变奏曲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u0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幼儿对游戏“冰糕化了”比较感兴趣。游戏的方法是幼儿分散站在场地上当冰糕,在教师发出口令“冰糕化了”后,幼儿开始互相追逐。如果幼儿发现自己将被捉住可双手抱臂喊“冰糕”,即表示被冻住,不能再动,需等到其他幼儿拍一下他的手来解救。没有及时喊“冰糕”而被捉住的幼儿停止游戏一次。
  这种四散追逐跑的游戏活动量很大,不到十分钟,幼儿就气喘吁吁了。怎样使幼儿既玩得高兴,又不会太累呢?我尝试在每次追逐跑之前加上“做冰糕”的环节。我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做冰糕的材料,我是做冰糕的师傅。你们要根据我的要求变成冰糕,检验不合格的冰糕要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开始,我发出口令:“做成×(10以内任意数)人大冰糕!”幼儿赶紧按要求结伴站在一起,我则检查组成“冰糕”的人数是否正确以及“冰糕”是否保持不动。
  由于游戏增加了挑战性,幼儿玩得非常尽兴。一次玩游戏时,一名幼儿问我:“老师,我们做的是什么冰糕呀?”我问:“你想吃什么冰糕呢?”“脆皮芝麻雪糕!”“牛奶提子雪糕!”大家七嘴八舌。于是我灵机一动说:“我先做个小奶糕!让我来检查一下做冰糕的材料齐了没有——牛奶!”当牛奶的幼儿使劲跳一下喊:“到。”我又说:“水!”当水的幼儿又跳起来喊:“到。”我依次“加”了糖、香精、奶油等。我说:“材料齐了,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搅一搅。”我用手做搅拌动作,幼儿见状有的自转,有的两三人围着转,接着,我发出“做成×人大冰糕”的口令,继续游戏。
  玩过几次以后,我请幼儿自己组织游戏。他们增加了许多做冰糕的材料,如绿豆、菠萝、脆皮、花生、巧克力,甚至火腿肠、黄瓜等,玩得非常开心。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又提出了形状的要求,如“正方形奶油大冰糕”“三角形脆皮绿豆大冰糕”“梯形巧克力黄瓜大冰糕”“圆形火腿肠大冰糕”等,内容很丰富。
  幼儿非常喜欢玩改编后的游戏,他们还时常创编新玩法。如在“做冰糕”环节中,组织者发出口令“做个奇怪的大冰糕”,幼儿纷纷开动脑筋做出各种奇特的造型,如小鲤鱼冰糕、黄瓜冰糕、恐龙冰糕、福娃冰糕,等等。经过不断演变,游戏“冰糕化了”的内容日益丰富,幼儿不仅发展了跑、跳、平衡、身体控制、追逐、躲闪等能力,还学会了点数、合作用身体组合成多种图形,最重要的是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游戏带给他们的挑战和快乐。幼儿喜欢做游戏,但不喜欢一成不变地重复玩一个游戏。只要教师有心地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不断丰富游戏内容,游戏活动就可以呈现别样的精彩。
  
  只需一个温暖的拥抱
  刘靖靖
  
  在教学实习时,有一次课间休息,孩子们排着队上厕所。不一会儿,一个3岁多点的孩子哭着回到教室,站在那里哭得很伤心,看上去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心里一惊,以为出了什么事,只听到周围的孩子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肯定是大班的哥哥欺负她了!”
  “可能是大班的哥哥不小心碰到她了。”
  “老师,我刚才看见一个大班的哥哥碰她的头了!”
  从孩子的话语中我得知,可能是某个大班的孩子欺负了这个小班的孩子。一般说来,孩子之间因闹矛盾导致的哭哭闹闹很常见。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对被欺负的孩子讲些道理,如:没关系的,不疼了,大班的哥哥也许不是故意的,不过待会儿老师会批评他!以后你自己也要小心,等等。今天我改变了处理方式。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关爱的目光看着她,然后单腿跪下,伸开双臂做出要拥抱她的动作。正哭得伤心的她看到我伸开了双臂马上向我跑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紧紧搂着我的脖子,好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母亲身边似的。我什么也没有追问,只是抱着她,用手抚摸着她的头和背。不一会儿,她不哭了,抬起头来看着我,虽然眼里还有未干的泪水,但还是对我笑了笑,然后回到了自己的位子。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回味一下这个过程,我认识到,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教师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此时教师其实不用讲什么大道理,也不用探究他为什么哭,只需要给予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尽力去抚慰他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教师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只相信话语的力量,也不需要对一些小事追根究底,只需要立马处理孩子眼前的事就可以了。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抚慰,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是此时此地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同情和抚慰。
其他文献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提供区域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数经验呢?我们该怎样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调整活动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数经验呢?  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第一次投放
在“汽车”主题活动中,家长配合不够积极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向家长说明主题活动目标、家庭配合要点及方法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告诉家长采用合适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汽车的探索兴趣,如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设计的未来汽车,参加班级的“未来汽车博览会”;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幼儿园周围、马路边寻找“我喜爱的汽车”,观察汽车标志;在上街或乘车时寻找交通标志;用废旧材料如牙膏盒等制作简单的玩具汽车,
就原方案来说,在开展“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时,幼儿仍出现乱吐口香糖的行为,这时教师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如,教师可暂时不要打扫,让幼儿亲眼目睹口香糖吐在地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请幼儿设想怎样清除地上的口香糖。教师和幼儿一起行动起来清除地上的口香糖,并说说感想,体验清除口香糖时的种种困难。最后,请幼儿比较打扫前后的地面,讨论今后吃完口香糖应该怎么做。此时,教师可不必将口香糖包装纸的
摘 要 近年来频发的师生极端暴力事件,令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根据情感社会学理论,这类事件的出现,与个体羞耻感不当激发有关,即:个体羞耻感从唤醒到压抑,继而引发“羞耻—愤怒”的递增螺旋过程,极易诱发师生极端暴力事件。依据个体羞耻感的发生机制,为了预防师生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教师)需要采取彼此尊重、积极聆听的沟通方式;需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培养集体凝聚力;开展情感认知、情感管理的引导学习。  
摘 要:通过对情感派与义务派观点的分析与论证,特别是对康德“义务之爱”思想的澄清,“要求”教师爱学生被证明是违背爱的内在逻辑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而且,被规定为义务的师爱在实践中已经引发某些恶果,既侵害了教师的正当利益,又庸俗了师爱。因此,师爱只能被“倡导”,自愿应当成为师爱的根本限度。  关 键 词:师德;师生关系;师爱;倡导;要求;规则;利益;庸俗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
城市幼儿园太昂贵 农村幼儿园太匮乏  政协委员呼吁教育公平“起步”    “学前教育也是教育链中的一个环节,教育公平应考虑学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玉凤委员7日在教育界联组会上发言的话音刚落,就有委员举手要发言。  “我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今年我的提案就是学前教育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委员没等在前排发言席落座就激动地说。  刘焱指出,我国学前教育一直没有被纳入义务
设计意图:  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张贴春联的习俗,红红火火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春节过后,带着浓浓的年味,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活动“亲近春联”,旨在引导幼儿亲近春联文化,对春联上的文字、图案等产生探究兴趣。  目标:  1.对春联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认识上下联。  3.了解春联的由来及张贴春联的方法。  准备:  1.请家长帮助搜集各种春联,在活动室
学前教育在智育之外的特殊责任等  学前教育首先要尊重儿童,除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外,更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来谈促进儿童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中有不少观念和行为值得商榷。例如,我国的学前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并以此作为评价儿童发展水平的标准。  除了智育外,学前教育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其一,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
为了从客观层面更全面真实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小学教师、家长及学生发放了近7万份问卷。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三角印证后,初步得出结论:仅有30.1%的教師认为学生有着极强的劳动观,21.9%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劳动观念较强,28%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劳动观念一般,2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劳动观念较弱。  在对劳动观念的自我认知上,青少年与教师的认知有一定差
事件的起因    “六一”活动刚结束,我园某班十来位家长约我见面,希望与我沟通。当时家长们主要反映了该班A教师的情况,说非常不满意她对孩子的态度。教师没有责任心,不热爱孩子,孩子都不愿意上幼儿园。我很惊讶,因为这和我了解的A教师的情况有很大出入。于是,我请他们具体说明是什么事情,以帮助我们了解、认识和分析事件的经过。一位家长说:“我们孩子总是不想上幼儿园,以前只在托班开始阶段有过这样的情况,现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