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趣味阅读教学探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x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充分肯定了趣味阅读教学对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于永正趣味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于永正的课堂导入、提问艺术、趣味板画、幽默的教学语言四方面阐述了于永正如何将趣味教学方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以期对优化当今小学语文趣味阅读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于永正;趣味;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趣味教学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采用一些富有乐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本来机械、枯燥、重复的学习变得有趣味。语文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阅读情感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还强调学生阅读时要有探索和创新精神。于永正摒弃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将趣味阅读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
  一、朴实灵动的导课方式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主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的身体发展”。语文课堂导入也应该遵循这个原理,要尽力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于永正十分注重导入环节,每次都会精心设计。他有时三言两语,点明课题;有时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练习;有时充分运用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于老师善于用朴实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走近学生。于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上课一开始就问:“小朋友认识我吗?”“你怎么认识我的呢?你在哪里见过我?”于老师教学《一株紫丁香》,导课时,于老师询问学生:“怎么称呼我?”夸赞学生:“真有礼貌,还向老师问好。”简单的几句自我介绍的话语,一下子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真有意思,这样的开场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关注。
  于老师教学《杨氏之子》,在导入时让学生观察他的面部表情,于老师分别做出高兴和紧张的神情,学生很积极地观察于老师的面部表情,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于老师一上课便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为后来教授表情朗读埋下伏笔。
  二、巧妙生动的提问艺术
  在阅读教学中于永正十分重视通过提问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促进学生思考、理解,使其在思考探究中探秘发现,体验学有所获的满足与乐趣,在回答中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师若想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首先需要明确在哪里设置问题,设置怎样的问题。教学中,于永正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因而,为使每个问题的提出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他往往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具体的课文,恰当选择设问点,精心提炼问题内容。
  (一)提问循序渐进
  于永正善于运用提问技巧,所提问题具有引导性,一环扣一环,逐渐提高问题高度。例如于老师教学《狐假虎威》时,是这样提问的:
  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师:“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师: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生:逃跑、乱跑。
  师: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
  生:是“逃跑”。
  师: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
  生:紧张!
  师: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
  于老师抓住描写狐狸动作的词语“窜”,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着重理解感悟,这个词语对学生理解、感受寓言中狐狸的形象和成语的寓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于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用“跑”,学生通过查字典,自觉了解“跑”与“窜”字义上的差异。接着,于老师更进一步,提出关于寓言故事中狐狸心理特征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词义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读出乐趣。
  (二)巧妙设疑
  教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其理解课文内容,首先需要明确“在何处设置问题”“设置怎样的问题”。于永正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深入文本,恰当选择设问点,精心提炼提问。例如于老师教学《惊弓之鸟》,提问“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找出“惊弓之鸟”就是害怕弓弦响的鸟,“惊”就是害怕的意思。与此同时,于老师抛出课文中的另一个“惊”,顺势要求学生思考字义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这不经意的一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学生更加仔细地研读课文,不光从词义上理解两个“惊”,更能通过标点理解人物吃惊的心理活动。于老师的提问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指明了方向。
  三、趣味板画
  “以情育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于老师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重情趣”的教学特色。板画具有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小学儿童还不能拥有很高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比较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直观性原则。于老师将板画运用于教学中,让语文阅读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亮点。
  語文教材中包含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于老师就会借助板画。遇到学生心中明白,但口头表述存在障碍的问题时,于老师就要求学生自己作画,帮助理解。例如于老师教学《夕阳真美》,文中“连绵起伏”一词,学生知晓词的大意,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于老师将“连绵起伏”四个字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学生画出连绵起伏的山,于老师相机口头叙述。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连绵的山峰,再看图听老师讲解词义。学生参与度高,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对“连绵起伏”的认识是形象、立体、有生命力的。   四、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
  幽默的教学语言风趣诙谐,能增添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扣住学生的心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趣味教学使语文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和享受。于老师是一位深谙儿童幽默的大家。他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不时会传来会心的笑声,使学生开心学习,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利用恰当比喻营造幽默
  于老师教授《壁虎》课堂实录:
  (师板画尾巴)
  师:(指着尾巴)它的尾巴细而长,爬行时左右摆动。壁虎是跳迪斯科的大专家!(生笑)再看身上的鳞片有什么特点。
  于老师将壁虎比喻成跳迪斯科的大专家,学生听到这一比喻,放声大笑,笑过之后,壁虎爬行的动作就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起严肃呆板的叙述,这种方式简洁明了,寓教于乐,学生更易接受。
  (二)创设幽默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善于创设幽默情境,例如以下是于老师执教《给予树》时的片段:
  师: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台下一片哗笑)小朋友久等了。(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小小的于永正,怎么称呼我呀?
  生:于老师。
  师:真有礼貌。你们是三年级几班的?
  生:(1)班。
  师:都是(1)班的,有没有混进来的?于老师从老远的江苏过来。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谁说一句欢迎的话,代表大家说一句欢迎我的话?(无人发言)既然欢迎了就说一句欢迎的话,不举手我就着急了。(稍等片刻后)就一个举手的,两个,三个,太少了。如果不欢迎,于老师就要走了,Bye-bye。欢迎不欢迎?欢迎就说一句欢迎的话。(指其中一个举手的学生)
  上课伊始,于老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幽默的情境,于老师将自己也设想成学生,用“闪亮登场”“混进来的”“不举手我就着急了”“Bye-bye”等幽默语言,以小学生的口吻与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幽默的话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被幽默可爱的老师吸引了,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更加投入。
  (三)利用反话制造幽默
  有一次,于老师给素未谋面的学生上课前,让他们谈谈对自己的看法。有一位学生说:“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于老师说:“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通过这幽默的话语,于老师提醒学生课堂上要遵守纪律。
  于永正趣味阅读教学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于永正重視语文教学的趣味,他指出:“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有趣,戴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演示稿才算有趣。这样理解就浅了。”让学生领悟语文的乐趣,关键在于读懂教材,领会课文的妙处,从而获得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喜悦之感。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孩子们的世界,本是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生活,而我们却常常让他们忽视了身边的很多美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牢记“学生第一”,珍视他们的一点一滴感悟,站在他们的高度陪伴他们去用心体会。  【关键词】诗歌教学;“学生第一”;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多年的中年级教学中,笔者始终致力于探究如何让孩子在古诗教学中最
【摘要】本篇《渔家傲》的教学设计中,运用诵读法、比较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对词中的上阕和下阕分别进行了赏析教学。本设计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渔家傲》的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渔家傲;范仲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创意  范仲淹的《渔家傲》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诵读法、比较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对词中的上阕和
【摘要】凉州贤孝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具地域乡情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当下凉州贤孝文化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经济转型时期民俗文化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民间与政府齐心努力,凉州贤孝才可重焕昔日辉煌。  【关键词】凉州贤孝;历史渊源;生存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一、凉州贤孝的历史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种已经深深植根于武威民间的古老说唱艺
【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应当是感性认识、体悟与理性的分析、推论的有机交融。感性的认识、体悟体现在文本的朗读、字句的咀嚼、情感的体验上,这是作为一个学生进入文本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学生去真正读懂文本,理解作者,进而完善自我。  【关键词】有效课堂;《绿》;感性;理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如果简单以操作指令的方式要求学生机械化地记忆的话,语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知识和思想观念纷繁复杂。面对这样的信息传播形式,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4月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摘要】当前的中低段课堂教学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从形出发,以形为主、形音结合、输入与书写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与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标;汉之星;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
【摘要】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思维,对于教师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雷雨》为例,详细阐述了微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做一体化;《雷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教学做一
【摘要】《项脊轩志》抒写了家道中落的哀婉,人亡物在的悲伤,但在哀婉与悲伤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颓废,而是归有光对功名自信和对家威重振的自期,这种自信和自期源自于这个十八岁青年对自我的肯定,也源自于亲人对他的期盼和鼓励。  【关键词】悲而不颓;踌躇满志;兴邦知礼;重振门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经典著作,传统观点认为此文“是作为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子弟,对家道中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是教学的重要步骤。如何才能设计出合理的作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在作业设计中要由简到难,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作业设计中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设计中要有探究环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学生“胸中无物”,看到的事物不注意观察积累,无法下笔。解决这个问题可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以小见大,将平常事写出“味道”,并借鉴“他山之石”,结合自身实际,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激发;作文;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作文无从下笔,或是笔下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