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辽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省首次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印发的战略文件,它勾画出了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图景,即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探索新型教学形式、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由此可以看出我省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二是提升信息网络布局,三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发挥信息平台优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辽宁教育信息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互联网;智慧教育
   随着信息化在“面向2035”过程中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入,实现智慧教育、推动信息化模式下教育服务与治理、建设教育大数据智能平台已经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面向2035”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将遇到传统教育行业受变革影响所带来的挑战。
   一、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辽宁已经开启迈向全面现代化,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征程。面向未来,必须全面把握辽宁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加快推进辽宁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必须把握辽宁教育进入新时代的新特点,推动全省教育务实基础,促进公平,创新模式,提高质量。
   二、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的颁布,教育信息化不再是仅仅为教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而是要从打破与重构教育固有体系入手,以信息技术的力量撼动教育堡垒,推动基础教育迈向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全面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实现终身教育平台化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將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智慧建设
   面向基础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发达的教育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科技冲破基础教育的发展壁垒,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无死角共享。在未来,教育信息化还将通过智能科技和5G乃至更发达的网络协议构建智慧校园生态环境,从家校互联、安全保障、课堂教学、课外探究、学业评价、教育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智慧教育覆盖,将区域、城乡、家校、师生之间的距离完全缩小,彻底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智慧建设。
   (二)教育信息化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全面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深度融合,信息科技参与工业设计和智能辅助的工作会更加深入,这些都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职业教育当前提倡的产教融合中,学生通过虚拟现实实现在线操作将习以为常,通过人体科学辅助系统,可将学生操作练习的每一个动作数据与标准流程进行深度学习比对,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业务指导,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参与更加富有真实感的在线教学实践活动。未来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是完全数字化和数据化的模式,企业的用工考核已经通过信息化带来的数据引导进行需求人才的筛选。
   (三)教育信息化将推动高等教育科教融合内涵发展
   今后,教育信息化将深度参与高等教育的科教研究,为高校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将把最前沿的科学辅助技术带入高校,为高校的教学与评估评价提供帮助。在教学方面,当今的慕课模式在未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渗透到高校的每一个教学领域,同时通过慕课模式不但要解决学生学习问题,还要传递校园文化和构建区域交流平台与国际交流空间,使高校的辐射能力大大扩展。
   (四)教育信息化将促进终身教育全辐射发展
   通过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支持学生跨机构、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并承认学分,开展学习成果登记、认证、转换等服务工作并形成制度,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完全开放优质教育资源面向终身学习,扩大终身教育辐射面,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为终身教育提供资源保障。教育信息化将实现终身教育学习的长久化和中深化,可以面向所有年龄和群体,扩大老年教育平台,让教育真正传递出去,引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
   三、“面向2035”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在变革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将向智慧校园建设、网络深入学习、优质资源整合和数据支撑服务等方向发展。
   (一)依托人工智能,创造智慧教育校园环境
   2035年,校园环境层面将实现先进技术与人文关怀并存的局面,具体表现为5G技术优化网络速度、奠定网络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支撑智能校园基础设备;搭建一体化联通化智能应用系统;落实新型技术以需求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供给侧”改革,重塑智慧校园的人文素养。当环境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势必引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质的飞跃。面向未来5G技术必将成为智慧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网络基础,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相关系统都将以5G技术为驱动,建设多种先进技术,同时接入智慧校园的资源通道,实现数据挖掘系统、云计算分析系统、专家决策系统、智能服务系统的无缝衔接与流畅切换。
   (二)融合信息网络,探索教育教学转变方式
   2035年,教育信息化将实现智能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将以超智能的人体辅助功能去完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将教材完全通过网络解锁新的知识,学生获取知识不再是课堂一种学习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课堂教学将变成教师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教师将彻底成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辅导员,网络信息科技将负责传授知识。    (三)整合资源环境,创新教育服务产业形态
   2035年,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服务业态,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破教育信息化孤岛局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指出,教育现代化要求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到2022年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开发、评估、定制、普及四个层面。
   (四)发挥平台优势,实现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2035年,现代教育治理以“深度算法+大数据”为支撑,在规范治理主体、治理结構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技术服务教育的作用——通过数据展示、挖掘和推算提升教育治理精确性、以智能化打破条块化教育治理体系、坚定智能技术为人类、为教育服务的理念,制定严格约束智能犯罪的人机伦理道德规范。“深度算法+大数据”服务教育治理从根本上说是增强了治理主体的权限和能力,实现教育治理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说能更有效地实现治理过程。第一,教育治理认识的全面性与精准化。第二,教育治理服务的定制化与个性化。第三,教育治理决策的科学化。
   四、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科技发展与教育人文关怀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基本和参与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冰冷的机器必将占据教育科技发展的主导地位,那么过去教育依靠的人文关怀能否延续下去,如何处理好智能化与人的关系将是未来面对的重大挑战。
   (二)智能化教育治理与经验化教育治理的冲击
   智能化教育治理与经验化教育治理之间的冲击同样巨大,教育本身就是经验性的行为,教育治理也是依托在经验行为之上的。当智能化数据违背了经验化思维时,教育管理者将如何选择正确的结果,或者是服从数据还是说服数据结果,哪一个可以更好地验证事实等都将成为棘手的问题。经验化并非完全不科学,因为经验是多种因素汇集成的,与智能化的数据相比,经验思维更能符合事实的灵活操作需求,这些都将为教育治理在新的信息化时代带来难题。
   (三)市场融合与教育公共服务原则之间的矛盾
   当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或者达到一定高度时,必将有深度的市场参与和市场融合,那么教育所秉承的公共服务原则能否在市场的利益下被趋从,或者远离了市场的服务模式与需求,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能否继续支撑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人才之间的矛盾
   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就会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彼时的教育从业者们能否适应高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能否驾驭高度智能化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平台,他们的信息化素养将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后备人才能否及时补充,或者人才的断裂会不会反而造成信息化阻碍教育现代化发展,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琳,陈耀华.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3(11).
   [2]任友群,冯仰存,郑旭东.融合创新,智能引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 2018(1).
   [3]左明章,向磊,马运朋,杨登峰.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9(3).
  (责任编辑:李迪亚)
其他文献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自身,也创造了美和艺术,给人的创造物打上了美的印记,从而推动了文明的发展。美,让人在创造中看到劳动的成果,看到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无论是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社会美,还是体现人与自然劳动关系的自然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劳动教育应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力量,从而加深他们对劳动美的理解,影响他们劳动的态度和兴趣。一个从小热爱劳动、拥有良好的劳
期刊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全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缺失,心理健康教育较少关注中学生的生涯规划。部分中学生不懂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尤其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这不利于中学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十分必要。   一、引导
期刊
摘要:在学前儿童故事创编课程中,结合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掌握故事创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讲、画、创、编”故事的能力。在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内容选取要符合幼儿园教育实际,立足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执行中要注意任务衔接”具体实施方案,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学前儿童故事创编课程的应用,总结经验与反思不足,进一步深化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故事创编;应用分析  《幼
期刊
为促进初中学生在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开设了“适应初中”生涯教育课。我们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明事理、懂传承;以生涯课程让学生从容适应初中生活,以“我的初中生活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真正迈入成长新阶段。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初中学生在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开设了“适应初中”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生活,调整自己。   一、以校园文化引导学生
期刊
摘要:信息化2.0时代,国家应对教师角色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相关政策,部分省市也纷纷进行积极的政策响应与移植。通过对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政策文本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部分策划文本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政策文本的解構与分析,发现各地通过聚焦政策对象定位与主体责任落实、政策措施的细化与创新、对组织保障的关切与执行去落实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的地方政策建构。基于此,应注重结构
期刊
·我相信教育是社会的自觉行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表现在它对自身发展进程的自觉程度上。这不仅仅是几个领导人和教育家的事,而是整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问题。  ·我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想的人,而不是现实的人的平均数值。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有理想的人,而不是一个世俗之辈。当然,学校自身不能包办这个任务。人的发展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過程,而社会化就是个性与社会文
期刊
24小时实在太短,采访结束,我终究是要离开。三姐妹以后会不会也要离开?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爱她们的校长和喜欢她们的学生早晚都要面对的现实。毕竟,按照特岗教师政策,3年之后,她们可以流动;毕竟,她们是女性,扛不动太重的东西,回归家庭,是她们内心最深的渴望。不过我相信,未来无论留下还是离开,她们都没有辜负在这里的每一天,她们把人生最美的一段时光留在了这里。四合城村小给她们的历练、滋养和爱,会让她们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生涯教育以其科学的理念、适切的培养目标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进入到我国一些地区的教育体系中,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市第十四中学提早规划,开展了初中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将深入的理论探索、扎实的课堂教学、丰富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科学规划生涯,成就美好人生。   关键词:初中生涯规划;目标;行动计划   生涯教育,即以个体
期刊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每年的毕业典礼,我们都会精心设计一个主题。例如:相逢是首歌、光阴的故事、永远的芳华等。去年毕业典礼结束之后,我们就在想,给今年的毕业典礼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去年9月,我到上海学习,张一颖校长给我发来了一段视频,是厦门六中同学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个视频让我眼前一亮。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不就是我们2019年毕业典礼
期刊
辽阳教育局深知,进行经济资助的目的不单是为了学生安心上学、教师踏实上课,还要让受助师生意识到,贫困的原因有很多,但知识贫瘠是重要原因。知识是能力生成的基础,是彻底摆脱贫困现状的前提,而学校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所以,必须保证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教育局也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专业成长,让学生在学业上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及摆脱贫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