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矛盾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全面发展”误读为“均衡发展”“全面优秀”造成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同一性和理想化;“个性发展”误读为“个性解放”造成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片面性和个人主义;“合格+特长”是一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的适应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合格+特长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矛盾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及统一的路线图,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大学生是同代青年的成功者,过五关,斩六将,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愿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实,这并非仅是学生的愿望,它也是每个学生家长、每个教师和每个管理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家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但是,愿望毕竟不是现实。大量的例证显示,大学生活中,既印下了很多成功者的足迹,又留下了不少失望者的遗憾:有些因为多门课程不合格而被退学;有些因身心疾病而中断学业;有些因违纪违法受到处分,甚至被开除学籍……这些被淘汰者中不乏进校时的佼佼者。
  终于大学毕业了,开始为社会作贡献了。然而,一踏入社会,一些毕业生感到茫然;一接触实际,一些毕业生感到不知所措。有些“优秀”毕业生并没有在社会上做出优异的成绩,几乎每所高校的毕业生质量调查中都有这样的记录。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与时俱进,知识更新和能力发展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后劲不足,人才属性随之逐步丧失,转做非技术工作甚至失业已不是个别现象;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堪忧的结论已在许多专项调查报告中显现,英年早逝已不是个别案例;在已揭露出来的腐败分子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犯罪分子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科技犯罪分子,基本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些甚至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大学生发展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可持续现象呢?成因固然很复杂,但根源在于这些大学生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于大学生素质构成元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大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比如,大学生素质所包括的素质元素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创新素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等;各种素质元素相互之间的矛盾:如专业素质发展与工程素质发展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与人文素质发展的矛盾等;构成各素质元素的子元素之间的矛盾:如专业素质内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之间的矛盾等。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是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外在表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在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诸矛盾中,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它在大学生素质发展中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误读和异化
  1.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误读和异化
  18世纪到19世纪期间,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超过以往几千年的物资文明成果。但与此同时,工具理性的负面效应也渐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人的发展出现了两种隐忧:一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造成了人的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能力“畸形发展”;二是由于社会生产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的而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发展以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的“不平等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个人是受分工所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2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在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状态时提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它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自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成为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及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遗憾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并未得到正确的贯彻,根源在于将“全面发展”误读为“均衡发展”,即:要求不同的个体之间以及个体素质内部不同素质元素之间的发展呈划一状态;且把 “发展”误读为“优秀”,认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全面优秀。
  理论上的误读必然造成实践上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同一性和理想化。同一性强调一种模式,一种规格,一种标准,活泼生动的个性渐渐地被“纠正”掉了,换上来的是千人一面的共性。不仅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对教材、学时都制定了同一的要求,而且还用同一的评价手段和标准予以保证,不许越雷池一步。凡是达到统一要求的,就视为合格,资源予以保证,奖励也会随之而来;某个方面没有达到统一要求,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视为不合格,并给予各种惩罚,直至赶出校门。这种 “均衡发展论”下的过于统一化、标准化的教育与管理培养出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标准件”,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希望大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的要求,造成就业难,无后劲;创造性和特长被残酷扼杀,也很难成为创新型拔尖人才。
  理想化要求在大学生素质发展中,各素质元素都要求达到最高标准。设计出近乎于“超人”的大学生形象,诸如要有圣人的道德、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专家的博学、科学家的智慧、运动员的体魄等等。理想化面向少数丢掉多数,缺乏层次性,只承认最高标准的精英发展模式,否定其他层次的发展模式。由于脱离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和基础,素质发展不仅未达到最高标准,反而加据了学生的内在冲突,加深了学生与教育者、家长的矛盾,降低了教育的针对性,由此不仅造成教育质量滑坡,而且产生许多心理问题,甚至酿成许多悲剧。
  2.对马克思主义个性发展理论的误读和异化
  马克思认为个性中所指的“人”不是抽象的人、纯粹的人,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现实的个人”,“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状态取决于个人自身的物质生产环境和条件。”3也就是说,人的个性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人能作为与其他自然事物或自然生命相区别的生命个体而存在。因此,个性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个性解放与个性束缚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表现为个体对个性完善和解放的争取过程。
  近些年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中,大都限于个性对创新的积极作用方面的探讨,把“个性发展”误读为“个性解放”,且认为个性解放得越彻底越好;没有看到个性的消极方面,需要完善,不断克服其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正常需要无益甚至有害的方面。
  个性发展在实践上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和片面性。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确立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对人的个性发展起着历史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个性发展的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建立在个体主体性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忽略了人际交往中的利他因素,是以自我为唯一的主体和目的,使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关系处于一种明显的不对等状态。这种缺陷不在于强调了个体的自我肯定和個性的张扬,而在于这种自我主体性倾向所凸现的个体性纬度,往往以拒斥乃至抽空了社会性的纬度为代价;恶化的结果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使人的生活平庸狭窄,缺少对他人及社会的关心。受市场经济扭曲个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个性发展个人主义化,个性成了其错误行为的褒义解释。有的认为发展个性就是个性彻底解放,实践上将个性发展等同于无视校规国法,随心所欲;有的认为个性发展就是兴趣发展,实践上表现为憧憬一夜暴富、一天成名,不愿付出汗水和辛劳;有的认为个性发展就是个人发展,实践上忽略个性发展的社会性,不考虑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和技巧,缺失了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片面性割裂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联系,且又将个性发展的核心地位推向极端,造成畸形发展。如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片面强调政治挂帅,以政治冲击业务,要求一切专业学习服务于政治,否则就是白专道路。在拨乱反正,纠正“左”的思想的过程中,又出现过忽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倾向,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素质协调发展,特别是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以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滑坡,酿成多次学潮。在专业学习中,只狭隘地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理工科学生忽视人文科学知识学习,文科学生忽视自然科学知识学习。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误读和异化的表现形式虽然多样,但本质只有一个,即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人为地对立起来,形成“共性”与“个性”的二元矛盾。造成大学生在这两个极端中左右奔突,顾此失彼。
  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的路线图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第三点希望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指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这一论述既阐明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联系,也指出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贯穿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的思想,指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大学生素质发展的理论研讨显示,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成功案例也证明,“合格+特长”能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大学生发展中的冲突和矛盾,是一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的适应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1.“合格与特长”的内涵
  所谓合格,是指大学生素质及其子元素符合大学毕业生的标准,达到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它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共性。
  所谓特长是指大学毕业生的优势,显示大学毕业生个性的积极方面。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特殊,与众不同;二是指特别优异,不同一般,它既指某方面的素质出类拔萃,又指以某方面素质为代表相关方面素质都较优秀,也指各方面素质都较好。不能把特长仅狭隘地理解为具有特别擅长的技能,更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会唱歌跳舞踢足球,而忽视关于优势的含义。
  合格与特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特长包含着合格,合格寓于特长之中。合格是基础,特长是核心。没有合格的支撑,特长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后劲;没有特长的张扬,合格就没有特色,没有力量。脱离合格(多门课程成绩不合格,或经常违反校纪等),孤立地发展特长;或忽视特长,安于合格(60分万岁,不犯错误等)都是没有前途的。
  合格+特长的特质在于引导学生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保持个性、彰显本色,重点开发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盖洛普公司针对30年来各行业的卓越人士进行系统化研究,2004年将研究报告写成一本新书《发现我的天赋》。该书阐述的中心主题是:每个人都有天赋;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持久而独特的;每个人的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只要找到天赋,并将之在正确的地方发挥到极大值,每个人都可以是快乐天才。陈景润失败与成功的经历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他在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教数学,因他拙于言词,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后来调到数学研究所做研究,这正是他的所长,并把特长发挥到了极大值,终于成为杰出的大数学家。
  2.“合格+特长”与全面发展
  合格就是要求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各种素质达到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构成大学生素质的各素质元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某一素質发挥作用的时候,既受到其他素质的制约,又需要其他素质的支撑。比如,仅有良好的体形,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元素的支撑,良好体形在表演上的价值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的。因而,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素质时既要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把其它相关素质提高到合格以上水平。
  “合格+特长”把全面发展视为基础,也将其看作是一种特长,因此,“合格+特长”并不与全面发展相对立,更不否定全面发展,而是对全面发展的发展。“合格+特长”的进步在于:它不仅承认各种素质都较好的学生是优秀学生,同时也承认某种素质特别优秀或某几种相关素质优秀而其它素质都合格的学生也是优秀学生。
  “合格+特长”反对把全面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全科发展、全面优秀。奢望样样都学,样样都精,其结果可能一事无成。所有素质都达到优秀标准,极少数大学生有可能接近,绝大多数大学生是不可能达到的。一个拔尖人才不是样样都强,只是在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卓越之处。以“特长取胜”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规律。如果求全,只能助长平庸,抹煞卓越,埋没人才。许多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可能在其它方面并不高明,这丝毫也不损其伟大。清代诗人顾嗣协写有一篇《杂兴》诗,诗中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就其短,智者难为谋……”。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一个人只能根据长处做出成绩,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弱点的基础上,更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根本做不到的基础之上。
  3.“合格+特长”与个性发展
  个性在创新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人无个性必平庸。个性愈强,愈能出类拔萃,取得成功。“合格+特长”旗帜鲜明地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大学生努力发现自己的长处,专注于自己的长处,不断改善自己的长处,各显神通,尽一切可能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劝导学生不要把努力浪费在改善能力很低的方面,从无能提高到中等水平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远远超过从一流表现提高到卓越超群所耗费的精力和劳动。精力、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把它们用于发展自己的长处而使自己成为某方面的明星。
  “合格+特长”认为个性发展是个性解放与个性完善的统一。不能把个性发展曲解为任性,随心所欲,让个性的消极方面恶性膨胀。大学生被家长、老师和自己强制约束了十几年后,终于冲破黑色的六月,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上大学后,他们有了较多的自由时间和较广的自由空间,有了较大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有了较多的信息渠道和较丰富的信息内容……总之,有了一个较自由的发展环境,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在环境转换中,有些大学生做了自由的奴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满足各种低层次欲望上。不仅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个性具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个性的消极方面须靠全面发展去克服。因而,“合格+特长”主张个性发展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7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天津市风力发电发展的现状及天津市近海风资源、潮汐、地质及地域情况的特点,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特点,提出了天津市发展近海风力发电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 天津市 功能区划 风资源 风功率密度  1.概述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又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
期刊
摘 要:在一个时滞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个不同时滞的HIV病毒的 细胞模型及它的平衡点稳定性问题, 并研究了Hopf 分岔的存在性.  关键词:时滞; 稳定性; Hopf 分岔  中图分类号: O175.1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参考文献  [1] Cook K, Grossman Z. Discrete delay, distributed delay and stabi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文化传承与教育学所探讨的实为同一话题。以往对苗族社会中传承问题的研究大多注重其表面特征,而对这种特征的形成过程缺少追索。本文以盖赖苗寨的传承现状和当下的传承特点及传承人的亲身体验为案例,追问这种特点的形成根源。在探究中发现,苗族传承机制是苗族社会各要素的有机联接,且在联接中呈现出传承智慧,对当下的学校教育具有深刻启示。  关键词:文化传承;教育人类学;盖赖苗族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蓬勃的学生运动。融社会关切与民族救亡于一体的学生运动,常深陷于学业与政治的两难中,成为国家与校园均无法回避的矛盾运动。蔡元培独特的身份与人生经历,表现出在不同境遇中与学生运动离合的“悖论”现象。爱国情怀与学术救国是蔡元培面临学生运动困顿时取得人格统一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学生运动;蔡元培;悖论;困顿调适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民族深度贫困区的教育扶贫是有效解决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方式。诊断当地教育贫困现状,探索对策是对中国教育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有益补充。本文以四川凉山州为调研对象,首先对其教育支出、各级教育入学率、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情况,诊断出凉山州教育扶贫困境:教师配备不均衡;寄宿制学校寄宿率低,学生人均配置资源不足;教学结构发展不平衡;教师编制不足,质
期刊
摘 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贵州高校上榜学科相对较少,高原高峰学科缺乏,学科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需加大投入,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学科团队,围绕国家战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凝练特色学科方向,通过政府和学校层面构建学科群,建立跨学科大科学组织,培育产生一批新兴学科和
期刊
摘 要:以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方法,对“轻松教与学”这一教师培训项目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项目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自身建立更好的情绪管理,完善自我,从而优化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职业长期发展及教师个人精神成长,未来教师培训项目可以重点向教师的情绪管理及个人认知方面转移。  关键词:“轻松教与学”;教师情绪管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近年来创客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区6所公立小学的创客教师为调查对象,挖掘现阶段杭州市创客教育在实践中的不足,尝试探讨问题的成因,并进一步基于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与对策,希望以此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问题;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ker education h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思维,以网络为依托,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教学思维;大学语文;教学困境  1978年以来,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已经在全国高校相继开设。2O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函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
期刊
摘要:初三化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是初三化学教学实现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兴趣  化学学科进入学生学习体系的开始在初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将来对化学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