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象,诊其意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效的分享评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能了解到幼儿绘画背后呈现出来的真实想法和特殊故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分享评价环节往往会出现“草草了事”“片面评价”“教师高控”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观察与关注、正视与挖掘、思考与调整。
  现象一:评价交流过程中比较随意、单一
  大班幼儿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火箭”绘画活动时,对不同造型、色彩的火箭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了自主创作。最后教师以“请小朋友讲讲自己都画了什么”为题进行分享,但幼儿讲述的内容与活动目标并没有很大的联系,教师评价也草草收场。
  号脉诊断:如何借助有方向的分享评价,把握美术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不仅引领着活动的方向,也是进行美术分享评价的依据。美术集体活动目标一般分为认知目标、表现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习惯目标。上述案例中,当教师将时间用在“画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评价时,忽略了该活动的重点目标“体验创作不同造型、多色彩火箭的乐趣”。教师应通过不同形式评价,引导幼儿多维度感受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特点。
  解决方法:根据活动目标的侧重,设计多元化的分享评价方法
  1. 用于绘画技巧方面的评价方法。同伴激励法: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展现着不同的技能。在分享环节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在同伴互助中学习艺术活动中的技能。如:“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哪里画得最满意?你可以向你的好朋友学哪些有趣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原来渐变可以三种相近颜色交替画更自然,這个方法好,我下次试一试。”
  童谣共鸣法:利用该方法来评价绘画内容,可以提升幼儿手脑配合能力,让幼儿有意识地观察事物,用适合的技能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如童谣《牵牛花》引导幼儿通过想象“牵牛花,爬篱笆,爬呀爬,爬呀爬”,将牵牛花长长的藤在篱笆、房子以及山坡上的画面勾勒出来。幼儿跟着童谣在纸上描绘出灵动的线条,激发了幼儿的潜能和想象力。
  2. 用于绘画情感方面的评价方法。展开想象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沉浸于自己的想象中,当作品完成后思绪还在创作当中,这是值得鼓励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幼儿抒发这种情绪。如画完宇宙飞船后,引导幼儿再看看各式各样的飞船,想象浩瀚宇宙中的飞船都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肢体感受法: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大拇指来表达对幼儿的评价,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作品的喜欢。当有孩子问你:“老师,我画得好吗?”无论他画得如何,请你蹲下来说:“能和老师说说你画了什么吗?”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他,赞扬他。
  现象二:分享评价的指向性比较消极,片面
  在大班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鱼”中,孩子们运用水彩笔对创作的鱼进行涂色。作品完成后,老师指着一位小朋友的作品说:“这条鱼会不会有点太黑了,如果换成其他颜色会不会好点?”随即其他小朋友就开始嬉笑他,他默默地低下了头。
  号脉诊断:分享评价的导向该如何把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别人,更不能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上述事例中,教师的评价很明显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降低了幼儿对绘画的热情。美术活动应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在内在的审美感动中不断提升和拓展经验。
  解决方法:美术活动分享评价中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1. 将外部评价转化为内部评价。“这条鱼会不会有点太黑了,如果换成其他颜色会不会好点呢?”该评价是来自外界的建议。教师和同伴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他人的作品,这是一种外部评价,这种评价如果运用不当会剥夺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扼杀幼儿的想象。那外部评价如何转化为内部评价呢?内部评价尊重创作者的内心设想,侧重于创作者自身对造型、色彩、布局等做评价。“你画的鱼是怎么样的?”“这条鱼你觉得最满意的地方在哪?”这样的问题指向的是幼儿自己,注重幼儿对创作过程的反思。用心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融,能使被评价的幼儿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
  2. 将消极评价转化为积极评价。事例中,教师的焦点基本集中在这条鱼画得怎么样上,并没有让幼儿关注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有效经验,因此该评价为消极评价。《指南》中指出要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教师也可以自己的积极感受给予解释性回应:“哇,你的鱼都是黑色的啊,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黑鱼。”既肯定了孩子,又拓宽了孩子们的思路。
  3. 将结果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问“好不好看”“像不像”这种问题。《指南》中建议教师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好不好”“像不像”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更重视的是过程性评价,引导幼儿自主关注绘画的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就好像在每个幼儿的心里种下一颗感受美的种子,使其在绘画过程中肯定自己的各种想法和创造,而不是利用结果性评价“拔苗助长”幼儿的审美。
  现象三:教师成为绘画活动中分享评价的主角
  自主绘画的活动过程中,有些教师习惯把自己的看法作为评价标准,对幼儿的作品简单的评判“好”或“坏”。“你的树画得太短了,树都是高高的哦”“你的画面颜色太单调了,下次要把颜色涂得更丰富点哦”“你的线条很粗糙,得去多练练哦”。
  号脉诊断:如何让幼儿讲述、评价自己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创作出来的每一张画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面中的线条、造型、色彩体现出他们专属的想法。因时间有限,教师有时只会请个别幼儿甚至替代幼儿讲述作品,忽视整个群体,其他幼儿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其实,孩子们很愿意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经验用语言进行分享,甚至会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所以绘画分享环节,幼儿创作后对作品的讲述,对作品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解决方法:多种角色参与绘画活动中的分享评价
  1. 幼儿的自我评价。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因此,幼儿自评是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反思,可能在自我评价中还会流露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如大班绘画活动“马路上的车”中,小龚画了很多汽车,并给它命名为《逃出幼儿园》。他说:“有两个小朋友逃出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进来,他们不听,大巴车司机冲着小朋友开过来了,警察叔叔来了,他拉住直升机的拖绳,勾住大巴车,警察车来了,采用无线定位器,然后大巴车就刹车了,真是忙碌的一天。”看似毫无逻辑,但这却是孩子真切的想法,这些绘画想法都来自他的生活,他用自己的观察去“改造”世界,那么,绘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 家园合作评价。很多时候,教师让孩子们把画作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这不仅能让孩子在家人面前获得成就感,也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绘画的本质。但是需要教师引导家长了解一些正确的美术观念,而非让他们拿到画后,对孩子的作品“泛泛而谈”。如每周二的餐前活动是孩子们的自由涂鸦时间,孩子们天马行空,在自己的绘画本上描绘出别样的“天地”。当幼儿把绘画本拿回家,将自己的创想讲给家长听的时候,很多家长反映:“我们感到太惊讶了,原来他会有这么多神奇的想法,太让我意外了。”
  3. 公共区域展示评价。幼儿园都会给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空间与环境,如活动室中的主题墙,走廊上的绘画板块,甚至有的幼儿园还有独立的“艺术展览馆”,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时期完成的作品呈现出的变化,感受自己成长的轨迹。当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就会有来自多方面的评价。如在绘画活动“线描画鱼”中,孩子们的作品都展示在创意画廊中,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再看看别人的作品,交流着“我很喜欢你画的画,你能给我讲讲吗”,在相互评价中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勇敢地把自己从极权主义教会的权威下、从传统观念的重压下、从半封闭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解放出来。如今,人们又经历了一次“解放”,依旧是有欢乐、阳光、自由,可惜的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可怕的错位。  有人是这样解释这些现象的: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
活动目标  1. 学习雪粉制作刨冰的方法,能自己设计制作刨冰,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 欣赏、感知冰激凌的色彩和形状,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制作冰激凌,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各式各样夏天刨冰照片及刨冰店铺背景。  2. 雪粉、水杯、各式碗、扣子、胶泥、毛根、油脂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 讲述小猴子开夏日刨冰店的故事,并出示各种美味
以游戏情境为线索的创意美术活动是指将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情境,从而将绘画过程与游戏情境融为一体的活动。以中班创意美术活动“夜色夜影”为例,教师将其设计成一个以城堡情境为线索的美术游戏,展现了一个小女巫带着宠物游玩城堡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之旅,帮助幼儿在欣赏城堡,感受光影表现的过程中学会粘贴、剪影绘画等技能。这种以情境为线索的美术活动,将美术的表现方法与幼儿的情感体验串联在一起,力求使美术活动在游戏情
朱玲萍,蘇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苏州市吴中区学科带头人。她的作品《变脸》获吴中区幼儿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同时她辅导的幼儿美术作品,屡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  作为吴中区科研类学科带头人,她曾负责十一五区级课题《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情感表现力的研究》,论文《绘画和情感“手拉手》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发表;现主持十三五市级课题《农村幼儿园玩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营养补充剂大都无效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补充剂并无保健效果,但也对人体无害;只有低盐饮食、欧米加-3脂肪酸和叶酸补充剂对部分人群健康有益。研究人员收集了全球近100万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277项临床实验,评估了16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者还分析了低脂饮食、低盐饮食、地中海饮食(以丰富蔬果、鱼、谷物、坚果为主)等8种膳食方
案例实况    小序  星期三的下午活动课,我刚进班,最活跃的洪展马上报告:“老师,李妍和沈飞刚才打架了……”其他同学也接二连三地报告他俩吵架的情况。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同学们来辩一辩谁是谁非,搞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裁判活动诞生了。  “法官裁判”  让同学们静下来后,我提出让中队长高昂当法官,评判谁是谁非。孩子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的说,有的跳,有的笑……我又分别给李
提到雕塑,我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雕塑。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雕塑材料的使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观念下,在使用的种类、范围和方法上也都有不同的表现。在街头或博物馆中,我们常见的雕塑有:水泥雕塑、木头根雕、青铜雕塑、石膏雕塑、玻璃雕塑等。在幼儿园里,还有一种常见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可以拿来做雕塑的材料,就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不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而是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教材、场地等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延伸方面,我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新性地学习,收到了良好地效果。    一、巧妙的“导入”,激发兴趣 
传统的作业教学,过多地重视了习题的量的训练,追求所谓的“熟能生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的作业练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作业充满[冑趣呢?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褊狭及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
我们常说,儿童是社会人,是成长发展中的未成年人。新课程背景下的道德教育,理应教给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学生道德养成与成长发展记录为载体,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田园里,捧着沉甸甸的记录健康成长。看似平凡的记录中体现出教育的本质意义。    记录一:我觉得我长大了    今天,我看到自己的房间很乱,便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