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高考理综合中占比例很大,“物理难学”的印象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
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针对以上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学习方法引导阶段;二、大信息量学习阶段;三、差异教学阶段。
阶段一:学习方法引导——该阶段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物理为主要目的。
①要向学生强调学习主动的重要性。高一新生,由于具有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习惯,上高中常感到不适应,压力大。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客观地向学生介绍高一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以及需要花费的学习时间,同时强调高中学习中有较多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处理,必须主动利用时间。
②要告诉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以高一物理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看看书本目录,教师作一个简单介绍。以典型动力学综合题为例,让学生知道,动力学题目中通常包括受力分析、牛顿定律以及运动学知识三个板块(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多媒体,举两到三个典型例子),学生需要做的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③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新生自制力不强,教师负有监管学生的责任,责无旁贷!一是要制定每天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准时完成,对个别不能完成的进行指导及教育。二是要对能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要经常提醒学生需要做什么。
阶段二:大信息量学习——该阶段以学习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的,是发展阶段。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第一阶段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阶段学习,并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阶段三:差异教学阶段——该阶段针对学生差异,让学生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我目前在高一年级,所带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洋县中学)
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
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针对以上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教学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学习方法引导阶段;二、大信息量学习阶段;三、差异教学阶段。
阶段一:学习方法引导——该阶段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物理为主要目的。
①要向学生强调学习主动的重要性。高一新生,由于具有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习惯,上高中常感到不适应,压力大。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客观地向学生介绍高一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以及需要花费的学习时间,同时强调高中学习中有较多时间需要学生自主处理,必须主动利用时间。
②要告诉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么去学。以高一物理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看看书本目录,教师作一个简单介绍。以典型动力学综合题为例,让学生知道,动力学题目中通常包括受力分析、牛顿定律以及运动学知识三个板块(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多媒体,举两到三个典型例子),学生需要做的包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一定量的训练。
③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新生自制力不强,教师负有监管学生的责任,责无旁贷!一是要制定每天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准时完成,对个别不能完成的进行指导及教育。二是要对能主动学习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三是要经常提醒学生需要做什么。
阶段二:大信息量学习——该阶段以学习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的,是发展阶段。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第一阶段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阶段学习,并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阶段三:差异教学阶段——该阶段针对学生差异,让学生弱者不弱,强者更强。
我目前在高一年级,所带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洋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