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郴州市嘉禾县伴嫁哭嫁歌〔简称伴嫁歌〕,2006年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朵南岭民歌奇葩,自改革开放以来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政府相关机构的重视肯定:1993年嘉禾县被授牌湖南省“民歌之乡”,伴嫁歌为主要条件。它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从1995年至今,有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几篇,对伴嫁歌的艺术特征、内容与形式均做了可贵的探索,对其音乐的特点看法基本一致,大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郴州市嘉禾县伴嫁哭嫁歌〔简称伴嫁歌〕,2006年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朵南岭民歌奇葩,自改革开放以来登上大雅之堂,得到政府相关机构的重视肯定:1993年嘉禾县被授牌湖南省“民歌之乡”,伴嫁歌为主要条件。它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从1995年至今,有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几篇,对伴嫁歌的艺术特征、内容与形式均做了可贵的探索,对其音乐的特点看法基本一致,大同小异。但对伴嫁歌的分布由来、历史源流、性质种类、地位影响的了解分析不够全面透彻,显然需加深对嘉禾伴嫁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与研究。本课题作者通过对伴嫁歌的实地考察、艺术实践及教学科研的积累推出此文,以期见教于同道,携手社会力量抢救、保护、利用好这一宝贵遗产。
一、伴嫁歌的分布与嘉禾伴嫁歌
2007年一论文《湘南伴嫁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功能》①, 对伴嫁歌的分布介绍为“是湘南地区世代沿袭的乡村婚嫁歌舞,在湖南省南面与粤北毗邻的郴州地区嘉禾、桂阳、临武等县的广大农村里……”。另一文《漫谈湘南伴嫁歌》,②则范围稍宽,“伴嫁歌主要流行于湖南的郴州、永州一带,尤以嘉禾、桂阳、新田、宁远、蓝山等县域为甚”。本作者认为,伴嫁歌并非只是“乡村婚嫁歌舞”,也不仅仅流行于“与粤北毗邻的郴州地区嘉禾、桂阳、临武等县的广大农村里”。1995年内部本《湖南民族民间音乐论文选集》中,即有专家通过对本省汉族民歌的调查研究后指出,“伴嫁歌,全省许多地方都流行……,但以本区(湘南区)最负盛名,而嘉禾伴嫁歌的唱腔十分丰富,已自成体系”。③嘉禾伴嫁歌达1300多首,占嘉禾民歌2199首总数的59.2%;在两册的《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湖南卷
其他文献
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事民歌教学和研究的学者,每当讲述或分析“河南民歌”时,常常会产生某些疑问或困惑:这里有哪些代表性民歌曲目?河南民歌的地区特色是什么?从风格的总体特征而言,它应该归属于哪个区域?即使在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的探究之后,多数人还是未得其解,疑虑与困惑依然盘旋于脑际。甚至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今天河南的新郑、滑县,乃古代“郑卫之音”的传播地,其民间歌唱的繁茂历来享有盛名;先秦“十五国风
2001年自欧洲归国以来,钢琴家杜泰航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作品问世,或是立意新颖的唱片,或是独具品位的音乐会,总是会为观众带来一些新意。今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唱片深圳公司联合为他出版的《路·结晶》(三碟装),则是钢琴家从艺四十年来为听众和自己交上的一份总结性的“作业”。用他本人的话说,“这份作业包括从巴洛克到古典、浪漫、印象、俄罗斯乐派及近现代作品。从独奏到重奏、协奏曲,从欧洲音乐到中国作品,涵
引子 古乐飘飘的云南丽江古城,走出一位名叫土土的年轻音乐人。他怀着对云南优美音乐文化的追思求索,期待着“云南具有红土风格的流行音乐流行起来,让‘云南风’再次刮响全国”。他的思索和愿望汇聚于《谈谈云南的“流行音乐”》一文。2007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后,在云南甚至全国乐坛引起了很大反响。 起因于对这篇音乐文章的热情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组队参加央视“青歌赛”而精彩亮相于全国、由于隆重
引子 “海上新梦”原创新作品音乐会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奋力打造的一个品牌。在2007年《海上新梦Ⅰ》成功推出一场音乐会的基础上,今年的《海上新梦Ⅱ》又把两场高水准的原创新作品音乐会奉献给了广大音乐爱好者,分别是5月2日晚上演于贺绿汀音乐厅的“民族器乐原创新作品音乐会”和5月7日晚上演于上海音乐厅的“交响乐。声乐原创新作品音乐会”。本届”上海之春”组委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陆在易
国民族管弦乐(以下简称民乐)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器乐合奏体裁称谓,自20世纪中叶萌发以来,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在乐队规模、乐器改革、器乐教学、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一批学院派的专业作曲家开始集团化地涉猎民乐作品的创作,改变了此前主要由民乐演奏家自己创作、移植本门类作品的感性状态,为民乐创作注入了更为科学、理性的技术
马东风著《调性与和声技法探究》(以下简称《调性》)一书于200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为作者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以来近三十年的论文荟萃。篇篇从现实出发,躬行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不囿于传统音乐理论的束缚,不禁于现代学术思潮的藩篱,在古今中外的知识海洋汲取中,兼容并蓄,独出机杼,是本书的主要特点。 《调性》一书共分为两部分,上篇为调性学研究,编入了调性的概念、调的含义与表示法、调式的类别与构成等十篇文
3月16日,林耀基教授逝世的消息令笔者倍感意外和震惊。就在两天前,笔者还在国家大剧院观看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时看到先生。当时林先生正在和别人交谈,笔者不想打扰先生,亦没有上前打招呼。不曾想这一巧遇竟在一夜之后成为永诀,实在令人痛心不已。林耀基教授是中国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培养了大批国际级的小提琴演奏人才,为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不幸去世是中国音乐界的一大损失,剧烈撼动着所有
卷年刊、二十春秋、几度波折、多少凄凉。它很年轻,但代表权威,虽为纸质,可内含知良;它仍幼嫩,却饱尝辛酸,虽述往事,然心思后来。短短二十几年,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困境下,它顽强生长,秉承“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明天而记录今天”的办刊理念,遂成为一本音乐研究者、学习者、爱好者都不可回避的史典、工具书、资料库、思想源,它的名字叫作《中国音乐年鉴》(以下简称“年鉴”)。 2010年4月10日,一个温馨得让人
新的脑子要随时装与新的养料,才能向着新的轨上发达。换句话说,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末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 ——聂耳 一、千岩万壑不辞劳——向着光明的前途上走去 少年时代的聂耳也曾幻想过“约得几个同志,盖点茅屋,一天研究点学问,弄点音乐,不受外人支配,也不受政府的管辖”,结果受到批评,“青年志望宜远大,不宜作隐逸之想”。当然,作为一名有
关于作品创作年代的种种说法 1.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马思聪全集》第二卷第117页的说明:“1954年创作,1956年8月第一届音乐周上]。校订样本: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 2.“……‘大跃进’时期1958年创作的《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马思聪全集》音乐作品录音文字说明第6页,环球音像公司录音,广州新时代音像公司2007年出版。) 3.“马思聪在完成其《第二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