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一片,精彩无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90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有助于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读书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美文不厌百回读,诗的意象美、结构美、音韵美,都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完成的,一些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也需要在读中体味作者写景的精妙与感情的细微。其实,“读”是语文教学的回归。
  搭建平台营造气氛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看重朗读。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熟读精思”,要求学童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要读得字字响亮,读得准确熟练。蒙学读书,以学童自己读为主,他们在反复阅读中逐步领悟书中义理。明朝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生动再现了读书声与自然界的风声、雨声的和谐融合,彼此渗透的情景。琅琅书声能像风雨声一样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很多朗读不过关的学生,不是因为他天资不够,而是因为平常缺少锻炼,因此,要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朗读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结论表明,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时间不能少于200小时。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书累计大约6分钟,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大约每人读书时间为20秒,如何才能达到200小时?搭建朗读的平台,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互相交流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常按座次顺序,一人一节去读,几课下来,每人至少在全班师生面前读过一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了解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能发现他们在识字、把握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指导。如教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四首”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对古典诗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旦翻开课文,他们对作者和诗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这时我抓住契机让他们反复地读。一位学生读《过零丁洋》时,竟然忘情地作手势。惹得同学发笑,他却浑然不知。
  朗读成诵,学生对诗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注重技巧培养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该范读或教读、领读,在读的实践中教给学生方法。面对一篇优美诗文,老师首先要入情入境地范读,使学生如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入情入境地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朗读教到了位。
  每次上课,我总是事前先将课文领读带放一遍,自己试读掌握要领,然后进行教学。针对有不少学生声小语低,吐字不清的问题,我要求他们读的声音要像平时一样宏亮,要求学生放开声音读,一遍一遍读。从表达内容来说,语音长而缓,一般用于庄重、严肃、悲伤场合;语音短而急,一般用于表达惊讶、兴奋、激动之情。读和说,速度的快慢是相对的,读的速度一般慢于说。掌握技巧后,学生的朗读大有长进。学生读《使至塞上》时,读出了塞外奇异的风光,感受到了作者的孤寂与抑郁,读《泊秦淮》时,领悟到了作者忧伤的情感。
  讲究方法积累整合
  学生的朗读能力差,与当今以讲析为主的课堂教学不无关系,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朗读能力,课堂上必须少讲多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学生没读熟,教师的讲解再好,也难以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通过吟咏诵读去感受作者的选词造句之妙,去体味作者炼意达情之纯,并力争在反复诵读中走近作者心灵,与作者对话交流。朗读到位,老师也不会讲得那么累。我在实践中使用了一些方法,觉得有效。
  1.背诵。背诵是古今中外提高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途径和方法之一。就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所在。凡课本上规定背诵的片段、课文,我都按要求自己背诵,读出真功。
  2.复述。教材中所选课文有一些故事性较强,人物活动具体生动的片段或文章,在点明思想意义,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它们复述出来。
  3.对话。在教读课中,遇到人物的对话,我就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角色,看书对话。如教《孔乙己》,我不作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学生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为主。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感悟人物情感。
  总之,教学生“读”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只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听到书声一片,才会获得语文学习的情感与美感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初级中学(226407)
其他文献
春天精心组织的一支模特队  在用春花搭成的T型台上  展示今春的流行款式和色彩  让涉世未深的片片新叶  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    抬头望望天空  只见朵朵云彩异常斑斓  恰似一只只放大的蝴蝶  而蝴蝶正是一朵朵  浓缩了的云彩    低头看看大地  眼前梦一般飘来  十个身着五彩衣裙的花季女孩  她们把蝴蝶的含义  解释得最为清楚明白
期刊
在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动人的事迹,以及他们背后所包含的精神。都让整个中国为之感动。让许多人泪流满面,让无数的观众记忆犹新。主持人宣读的颁奖词。虽只有寥寥数语,却时时在人们心中激荡起感动的春潮。品读这些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同样能引发我们的感动和震撼。  1 大爱至善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  颁奖辞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
期刊
“忙着呢……”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毕业班学生每天说得最多的话。自从进入中考倒计时以来,在我们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紧张。天正忙着下雨,树正忙着发芽,时间正忙着转动。我们正忙着补课……  忙啊!忙啊!忙啊!到底我们在忙些什么啊?想着想着,疲倦的我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很特别:在一个美丽的国度里,住着时间、效率、教科书、电脑……那个国度叫“初三”。国度边有一条湍急的河,河那边是广阔的世界,很美好的世界。
期刊
文学常识中有许多与“数字”有关的作品和作家。在考试中会常常遇到,为了便于记忆现作一梳理和归纳。    一、与数字“1”有关的作品和作家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期刊
题记:今年暑假,有幸重游南京,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已是一个老者。历史的风云在许多地方留下了痕迹,无法抹去。比如,你的名字。    秦淮     “秦淮河里的水,为何总是香的?”  “十里秦淮,自古佳人多。”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人,她便是西湖湖畔那“妾乘油壁车”的苏小小,纯情而任性的苏小小。与她相比,香君的确是为一个王朝颠簸得过于认真,然而又执著得可爱。  登上媚香楼。抚摸那
期刊
一群幼虫,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蛹,在其中做着化蝶的梦……  像其他的幼虫一样,他们带着一堆希望躲在蛹里,都梦想在竭尽全力的那一刻能破蛹而出,出来后便是色彩缤纷,各有千秋。  经历了酸甜苦辣。走过了灰暗阴霾。终于迎来了神圣的一刻。他们的蛹裂开了一道缝,金色的光从缝中直射进来,照在他们已进化完好的身体上,冲动而出,看到了他们向往的天空。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荡,而其他的都呆在原地,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化
期刊
徐志摩(1897—1931)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是浙江海宁人,出身富商家庭,其父徐申如开办电灯厂、布厂、裕通钱庄等。1921年,徐志摩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那时,他已有妻室,原配夫人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婚,婚后在家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因徐志摩在英读书思念妻子,张幼仪到英国陪读。但不久,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林长民送女儿林徽
期刊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么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工作。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
期刊
小树·孩子    教室外一排小树  教室里一群孩子  小树上落下小鸟  唱着欢乐的歌谣  教室里开着花朵  散着知识的芬芳    小树经历自然的风雨  渐渐长高  孩子沐浴文化的甘霖  慢慢长大  小树伸出绿叶的小手  向孩子招呼  孩子透过智慧的目光  向小树问好  琅琅书声里小树陶醉了  沙沙叶鸣中孩子成熟了    目送一届届孩子  走出教室走进城里的中学  小树也长成参天大树  伐作栋梁时树
期刊
雪泥鸿爪  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人世匆匆,转瞬即逝,正如李白曾说过的,“人生者,百代之过客”,能够留下的或者就如同雪泥上的鸿爪吧!后用“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河东狮吼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陈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