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nsu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探究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和中职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对策为主要依据,从学生职业素质意识不足、班主任言传身教缺失、教育不贴合实际、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德育教育的基础、班主任发挥以身示范价值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强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价值,旨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言传身教
  引言
  现在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发展时期,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以以及素质教育的主要时期,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伟大阶段,更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追求。对于中职院校来说,班主任需要承担起管理班级和德育工作的伟大任务,做好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所以新时期下要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使用科学教育对策,以此不断提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整体效果,从根本上提升育人效果,使得中职所有学生都成为有用人才。
  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现在,中职学校教育目标和立德树人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一般体现在中职院校比较注重教育,轻视德育,片面追求学生分数和升学率,学生自身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缺失,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育人意识严重不足,课程资源缺失,保证课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制度不够完善。并且,中职学生学生来演质量参差不齐是现在班主任工作遇到的主要困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立德树人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学生职业素质意识不足
  因为教学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在不断改进和调整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不过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待学习单纯的追求成绩,进而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此种不重视德育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一味沉浸在技能和实践培训上,使得职业素质教育得不到发展和中职,进而使得学生为自我职业素质意识严重不足。
  1.2班主任言传身教缺失
  在中职教育人体系之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职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德育行为和语言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一定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避免对学生言行举止产生不良影响。以现在情况来看,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语言行为的价值,加之学生自身缺少检定意志力,无法地域外界出现的不良诱惑,因此思想上经常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学生职业素养质量不高[1]。
  1.3教育不贴合实际
  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总是借鉴和照搬以往经验进行,将中职学生和高中学生致力于一个年龄段进行学习,德育知识缺少共性。所以,在德育工作教学中对知识产生误差,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内容以及方式上存在差异性。并且教师提供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缺少联系,学生缺少认知,导致德育教学质量不高。
  2 中职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对策
  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是基础,需要建立在规范化教育策略上,强化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使得学生未来在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2.1转变传统教育模式
  中职德育教育要注重提升学生品质、实践和创新意识等,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德育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自身修养上努力,善于挖掘和借助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定期为学生组织各种义务劳动活动,借助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进行教育[2]。
  2.2以就业为德育教育的基础
  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班主任要将学生未来就业作为德育教育的媒介和基础。学生进入学校就开始着手进行德育教育,将其落实到各个环节和步骤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德育知识掌握情况。使得学生自身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将其作为未来就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开展真实、具体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思想认知和道德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3班主任发挥以身示范价值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所以,中职班主任不单单是教学中管理者,而且是教育工作人员。班主任自身需要樹立正确德育观,明确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以自身行为和语言感染学生。以提升自身德育素养为主,尊重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之中不被重视是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班主任要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不能一味注重成绩。通过自身正确语言和行为习惯感染学生,强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认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良好条件。班主任通过提升自身行为和素养,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会积极模仿,受到熏陶,从而强化学生德育素养和道德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充足保障。
  参考文献
  [1]袁晓霞.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好家长,2017(51):120-121.
  [2]张照渊,范琦.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
  (作者单位:诸暨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1762年,卢梭在小说《爱弥儿,或论教育》中充分展示出其关于自然教育理论的阐述与思考,现代以来的教育机构也对自然教育领域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本文从自然教育说起,希望通过对自然教育的综合分析和合理应用,为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物教学  1.自然教育及其历程  虽然自然教育的具体起源时间难以准确界定,但能清楚地看到在自然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重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专业认证和新工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新工科教学方法,提出了以虚拟仿真教学、学科竞赛引导、师德建设导向的教育教学措施,为我国新工科专业认证和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专业认证;新工科建设;教学改革  1 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发展,全世界各类高校都在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挑战。我国工业制造2.0计划、德国国家产业计划2030计划、日本产
期刊
摘 要:对徐州技师学院机械专业技能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导师在技能导师制中的配对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导师选择和双向选择来实现的;在实施过程中,导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想要获得的技能进行探讨,在实施技能导师制后,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满意,技能导师对学生更加热情,学生对技能导师的指导更满意。  关键词:高职;技能导师;实施  技能导师制是指任命教师或校外知名教师作为一些学生的技能指
期刊
摘 要:“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工学结合”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了“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改革  一、“工学结合”核心内涵  “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它建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工作常态化推进的前提条件之一,即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学生观察能力适时培养,这不仅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而且还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首先进行重要性介绍,然后重点探究观察能力培养要求及具体方法。以期为语文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并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观察能力;培养  前言  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即小学阶段。对于在校生来说,语文学科教师在其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高校渐增,文章分析思考了这些学生的特点,与目前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抓源头,跟踪过程,做好复学工作和加强学生融入班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全国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迅速融入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在这次大会上,诞生了
期刊
摘 要:运用虹膜识别技术填补智慧校园中的空缺,从而解决:考勤、节能、支付、进出等各方面问题。  关键词:虹膜识别技术;智慧校园;支付;考勤  1 引言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世纪名词,目前而言智慧校园只能在小部分程度上进行智慧处理。但是在考勤、校园支付、宿舍与实验室的节能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智慧的程度。我们可以使用虹膜技术识别技术将将这些问题进项相应的解决功能。虹膜技术在信息安全、教育考试、司法安检、银行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以不同的形式世代延续,并渗透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引导人们思维、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大力量。  一、中国传统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因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不过这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处于试验阶段,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这种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讨论和实践。本文主要针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
期刊
摘 要:新高考改革在考试形式、内容和录取方式方面与以往高考大有不同,其改革面临着冲突与矛盾。科塞的冲突理论有助于更好的认识此次新高考改革的冲突表现形式所在,尤其是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群体内与群体外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针对冲突,需要建立一种“安全阀”制度,坚定改革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完善相关评价标准。  关键词:社会冲突;新高考改革;表现形式;构建路径  一、社会冲突的功能理论来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