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762年,卢梭在小说《爱弥儿,或论教育》中充分展示出其关于自然教育理论的阐述与思考,现代以来的教育机构也对自然教育领域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本文从自然教育说起,希望通过对自然教育的综合分析和合理应用,为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物教学
1.自然教育及其历程
虽然自然教育的具体起源时间难以准确界定,但能清楚地看到在自然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重要节点即是卢梭在《爱弥儿,或论教育》一书中的自然教育观点。在《爱弥儿,或论教育》中,卢梭以教育家的深思和哲学家的广博细致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应当利用乡间环境教育孩子,用“自然教育孩子”,也认为“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适合所有一切人的环境”[1]。第二个重要节点出现在1892年,苏格兰区域规划大师帕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博士——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在爱丁堡建了一座瞭望楼,供学生观察学习自然之用。作为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他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次在环境与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启人类文明和环境连接的研究的学者[2]。
2.自然教育的现状
2.1国际情况
许多国家自然教育的起步都较我国更早,因此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也形成了本国自然教育的基础理念。如美国推行过一种4H教育,其中的“4H”分别是四个英文单词Hand、Head、Health、Heart的简称缩写。顾名思义,这种教育需要“手,脑,身,心”的配合,强调四肢乃至全身心的参与和相互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从美妙的大自然和平常的生活中撷取各式知识,掌握基本技能[3]。
2.2国内现状
自然教育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的时间节点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在自然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尚缺失有助于保障行业长期有序发展的行业规范。同时,人才缺乏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自然教育机构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应根据机构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在未来市场中的角色定位有所准备;另一方面,自然教育机构的产品层次应细分优化,以满足未来不同规模,不同深度客户的需求。
3.自然教育与生物教学
3.1意义
目前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乏是教育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充分了解教学要求的情况下,结合当今生物教学的现状,利用自然教育的思想解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不失为一条新的途径。同时,自然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知识面宽广,又强调每个人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再结合目前教学活动中的直观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辅以探究教学等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能力。
3.2应用简述
当自然教育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学校中的生物课程势必会变得极为丰富。例如,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叶的形态,本节课虽然难度不大,但要记的概念比较多,学生若是单纯进行记忆,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如果能在自然环境的下授课,我们便可有更多元的教课方式,如先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再让大家通过手中照片(照片上为某一植物叶)进行观察学习,根据所得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到该植物的叶片,以小组间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找到叶片后,孩子们可以观察其排列方式,小组合作完成手绘,看哪个组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样一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明显对这种方式的参与度更高。在此时引出叶的形态这一节的知识点如对生、互生的概念等,穿插一些小竞赛,小抢答,孩子们便能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且记住。
生物学科中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老师一般会布置学生提前观察然后课堂上提问再用答案陈述知识的方法教授,如此一来,学生建立的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可能只是对文字的机械记忆。若利用教室周边环境创造条件,真正帶领学生体验种植乐趣,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在种植之前,可对环境做一些观察,比如说水如何流动?如何解决灌溉的问题?以及此地土壤怎样?先进行分析土壤性质的小实验,取土放入水罐中,静待土壤沉淀后,观察土壤的颜色、成分及漂浮水面的腐质层厚度,并且以试纸测量酸碱值,以此评估此地是否合适作物种植,更能插入挖土时的环境观察,加上寻找蚯蚓、动物粪便、落叶等小任务,探讨其各自的作用与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困难,但都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全方位的锻炼带给学生的远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
3.3 思考与展望
在时代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已经有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现代社会对于自然的缺乏,自然教育亲自然、重体验、助成长等特点,也让其更容易与多个已有的领域进行切入和融合。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借着科技蓬勃发展和人们观念不断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8(第一卷):32.
[2]梁颐.媒介环境学创始人帕特里克·格迪斯思想及学科贡献探赜[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2):52-57.
[3]魏智勇,李婧.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J].世界环境,2018,06:78-80.
作者简介:
郭嘉天(1998-),男,汉,湖北荆门人,在读本科,辽宁师范大学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自然;教育;生物教学
1.自然教育及其历程
虽然自然教育的具体起源时间难以准确界定,但能清楚地看到在自然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重要节点即是卢梭在《爱弥儿,或论教育》一书中的自然教育观点。在《爱弥儿,或论教育》中,卢梭以教育家的深思和哲学家的广博细致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应当利用乡间环境教育孩子,用“自然教育孩子”,也认为“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适合所有一切人的环境”[1]。第二个重要节点出现在1892年,苏格兰区域规划大师帕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博士——同时也是一位生物学家,在爱丁堡建了一座瞭望楼,供学生观察学习自然之用。作为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他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次在环境与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开启人类文明和环境连接的研究的学者[2]。
2.自然教育的现状
2.1国际情况
许多国家自然教育的起步都较我国更早,因此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也形成了本国自然教育的基础理念。如美国推行过一种4H教育,其中的“4H”分别是四个英文单词Hand、Head、Health、Heart的简称缩写。顾名思义,这种教育需要“手,脑,身,心”的配合,强调四肢乃至全身心的参与和相互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从美妙的大自然和平常的生活中撷取各式知识,掌握基本技能[3]。
2.2国内现状
自然教育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的时间节点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在自然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尚缺失有助于保障行业长期有序发展的行业规范。同时,人才缺乏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自然教育机构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应根据机构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在未来市场中的角色定位有所准备;另一方面,自然教育机构的产品层次应细分优化,以满足未来不同规模,不同深度客户的需求。
3.自然教育与生物教学
3.1意义
目前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乏是教育系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充分了解教学要求的情况下,结合当今生物教学的现状,利用自然教育的思想解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的问题不失为一条新的途径。同时,自然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知识面宽广,又强调每个人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再结合目前教学活动中的直观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辅以探究教学等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能力。
3.2应用简述
当自然教育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学校中的生物课程势必会变得极为丰富。例如,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第一节叶的形态,本节课虽然难度不大,但要记的概念比较多,学生若是单纯进行记忆,可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如果能在自然环境的下授课,我们便可有更多元的教课方式,如先让孩子们进行分组,再让大家通过手中照片(照片上为某一植物叶)进行观察学习,根据所得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到该植物的叶片,以小组间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找到叶片后,孩子们可以观察其排列方式,小组合作完成手绘,看哪个组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样一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明显对这种方式的参与度更高。在此时引出叶的形态这一节的知识点如对生、互生的概念等,穿插一些小竞赛,小抢答,孩子们便能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且记住。
生物学科中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老师一般会布置学生提前观察然后课堂上提问再用答案陈述知识的方法教授,如此一来,学生建立的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可能只是对文字的机械记忆。若利用教室周边环境创造条件,真正帶领学生体验种植乐趣,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掌握程度。在种植之前,可对环境做一些观察,比如说水如何流动?如何解决灌溉的问题?以及此地土壤怎样?先进行分析土壤性质的小实验,取土放入水罐中,静待土壤沉淀后,观察土壤的颜色、成分及漂浮水面的腐质层厚度,并且以试纸测量酸碱值,以此评估此地是否合适作物种植,更能插入挖土时的环境观察,加上寻找蚯蚓、动物粪便、落叶等小任务,探讨其各自的作用与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困难,但都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全方位的锻炼带给学生的远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
3.3 思考与展望
在时代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已经有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现代社会对于自然的缺乏,自然教育亲自然、重体验、助成长等特点,也让其更容易与多个已有的领域进行切入和融合。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借着科技蓬勃发展和人们观念不断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8(第一卷):32.
[2]梁颐.媒介环境学创始人帕特里克·格迪斯思想及学科贡献探赜[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2):52-57.
[3]魏智勇,李婧.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J].世界环境,2018,06:78-80.
作者简介:
郭嘉天(1998-),男,汉,湖北荆门人,在读本科,辽宁师范大学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生物(教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