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轶事话“相亲”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家具购物商场宜家对自己旗下的餐厅提出了新规,要求进餐厅用餐的顾客必须先购餐才能后落座。上海宜家商场餐厅对此解释说,这个新规的出台,是因为每逢周二和周四都会有大量的中老年相亲群体前来,这些老人固定占据宜家商场餐厅内的座位,只喝餐厅提供的免费咖啡,同时进行相亲活动,这让宜家餐厅不仅盈利减少而且还影响其他客人就餐。中老年相亲团把场地放在宜家商场,这事是新事,但是开头却是在10年前,大约是从2007年开始的,那一年宜家为招徕顾客提出持会员卡者在餐厅可以免费领取咖啡。中老年相亲团这些年把宜家餐厅打造成相亲角,无非是出于餐厅环境气氛好、花费低以及交通便捷等因素的考虑。宜家大战相亲团这事,倒是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回顾一下,相亲在中国的2500年历史。
  古代相亲什么样
  说起古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包办婚姻,这种大氛围之下,男女之间相亲私定终身必然是不可容忍的大逆行为。
  实际上,古人并非只活在封建礼教的书上。大约是在距今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相亲就出现了。当时郑国有个官员姓徐吾单名一个犯字,他的妹妹是个大美女,跟郑国王族公孙楚订婚了。不过徐吾小妹长得实在太漂亮,被公孙楚的堂兄公孙黑看中了,公孙黑势力更大一些,他不管公孙楚婚约在先,直接派人去徐吾家下聘礼了,要强娶徐吾小妹。公孙楚听说后自然不干,这事一直闹到郑国当权的子产那里。子产最后决定,公孙两兄弟都去徐吾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然后由徐吾小妹自行选择。史书中明确记录的第一次相亲就这样开始了。
  相亲开始后,公孙黑穿上华丽的衣服,带着丰厚的聘礼摆满了徐吾家的院子,充分展示了自己厚实的家底。公孙楚论家室比不了自己这位财大气粗的堂兄,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的硬汉形象,他全副武装登场,先表演射箭后表演驾驭战车。这次相亲大会的结果是,钞票被肌肉击败,徐吾小妹选择了公孙楚。后来公孙黑不甘心失败,挑起事端,跟公孙楚动刀子打架打到街上,成语“同室操戈”就起源于这次斗殴,乃是这次历史最早相亲会的余波。
  徐吾小妹这次相亲在史书上看似惊世骇俗,实际符合当时的郑国风俗。两千多年前的郑国青年男女就有三月去溱水河游春相亲,《诗经》的《国风·郑风·溱洧》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胜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说的就是男女熙熙攘攘去河边嬉笑,还互赠礼品互赠信物。这种风俗发展到唐代,就成了清明踏青相亲,盛唐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另外一个持续千年的相亲活动就是元宵节了,上元灯节之夜,青年男女逛花市赏花灯,成就了南宋词人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
  虽然古代不乏这种每年一度的相亲活动,但是从两千年的历史来看,对妇女的人身禁锢还是越来越加强的,虽然可以相亲,但是封建包办婚姻仍是主要婚姻模式。
  从反抗走向寻常
  从清末开始,伴随着外来思想的涌入,大批有识之士开始推动妇女解放。清末蔡元培征婚,一次性开列5个条件,其中女子不缠足、须识字、夫死可改嫁,都是对妇女解放的一种践行,矛头直指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就是相亲活动从过去的隐晦或稀少逐步变为公开的和政治正确的。1924年,颇有影响力的上海《妇女》杂志甚至专门出过“青年余恋爱专号”,专门讨论婚姻自由选择问题。1936年,《春色》杂志曾经专门刊登过一幅讽刺漫画,画中一个青年男子与一个白发老妪相亲,青年男子质问她为何跟照片里的摩登女郎差距太大,而白发老妪回答“那是我44年前拍的”。
  伴随着封建包办婚姻支配力的消退,个体认知的再度复苏和进一步解放,围绕个人命运和前途,相亲活动再度增加了更多的现实条件和考虑。民国时代男子的相亲标准,一般都是要求女子“身家清白”、“性情温和”,再自我展示男方“家底不错”、“薪水满意”之类,相较封建时代对个人的要求更加务实。1948年上海《时报》刊登的一位20岁女青年征婚广告,要求男方工作、学历、年龄、外语水平、有车有房等等条件一应俱全。
  时代洪流素来都是泥沙俱下,伴随着相亲活动在民国时代于大城市推广开来,各种不良伴生也出现了,比如骗婚、欺诈、见光死等等相亲时隐匿关键因素而导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了。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相亲增加了新的元素——组织介绍出现了,然后各种组织包括妇联、团委、工会等开始组织青年联谊会、舞会,大规模集体相亲随之蔚然成风。等到20世纪80年代,个体相亲活动再度复兴,父母不仅帮助儿女相亲,自己也开始相亲。再后来,通过广场舞等组织形式,中老年相亲团也出现了。
  (责编:石磐)
其他文献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古今中外制假贩假与打假治假之争已绵亘了上千年,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在质量监管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其中很多做法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书画造假几可乱真  古代典籍中提到的最早的造假,大约是先秦《韩非子》一书中提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赵武灵王(赵雍)找人在石头上刻一个长5尺宽3尺的大脚印,然后在石头边上刻上“赵雍到此一游”字样,让日后到此一游者误以为赵武灵王是一个拥有5尺大脚的
期刊
我今年86岁了,还能买菜做饭做家务,我家住在4层,我也能上下自如。但以前的我可不是这样。  1985年我因患脑血栓、冠心病、多发性骨质增生等病症而提前退休。虽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并没有使我的身体好转。  1991年农历四月初六早上,我忽然不会说话,手脚也不听使唤,偏瘫在床。医院诊斷为“脑出血和脑萎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脱离了生命危险,生活却不能自理。  1996年病魔再一次向我袭来,CT
期刊
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36下。  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郭后突然放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扫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向前推擦,反复做1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摩耳轮。用食指、拇指沿耳郭边缘上下来回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大自然阳气初生,人体阳气也随之向上、向外疏散,春季饮食宜多选辛散之物;同时还要顾护体内阳气,以防寒邪侵袭。  姜韭鸡蛋羹  鲜韭菜汁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鸡蛋2个(100克),酱油、盐少许。  将鸡蛋打入碗中,调匀,加入韭菜汁、生姜汁,酱油、盐适量,与鸡蛋搅匀后将碗放入蒸锅中,蒸15分钟,熟后食用。韭菜汁辛温,能温中助阳;姜汁辛温,能温中散寒、和胃止呕;鸡蛋润燥、养心、
期刊
2017年3月3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确定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11%有听力下降(耳聋),约2000万人,其中中重度耳聋老人达700万人。老年性耳聋患者,男性比女性多两倍。  耳聋分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和混合型耳聋。老年性耳聋通常表现为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并伴有耳鸣和眩晕等症状。  “富贵病”让老年耳聋提前
期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科学家用了十余年时间,在解决水稻界“癌症”——稻瘟病的抗病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有助水稻高产与稳产育种。该研究成果于2月2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上。  中国发现毫米级人类远祖至亲  1月30日,《自然》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早期生命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奇特的微型动物很可能就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
期刊
看到《新天地》“老人样,什么样”的讨论,非常感兴趣,老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少有人探讨的话题。  我特意找到了一些不同年龄的人就这个问题做了不同形式的交流,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  目前的在校学生,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多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也说不清楚老人样究竟是什么样。正在工作的壮年、中年以及行将退休的在职人员则普遍认为,老人
期刊
10月9日,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老龄国情调查,在31省份22万名老人中展开。2000年起,这样的调查已开展4次。那么,16年来,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年龄结构:相对年轻,7成老人有伴侣  此次抽样调查披露了各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占比情况,在老年人口中,69岁及以下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总数的56%,70岁至79岁
期刊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老人节,2016年10月9日,由北京市永定河森林公园、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社、北京南正兴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主题为“敬老、爱老”的第二届森呼吸重阳节游园盛会在北京市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内隆重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重阳节主题游园会活动围绕“夕阳景正浓”展开,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开展5公里健步
期刊
游子在外,总是思乡情切,因此,我总要适时回乡一趟,解解乡愁。年少时,我往往流连于儿时巷陌,亲友雅舍,在记忆里重温美好时光;如今,我更习惯驻足于福州三山陵园曾外祖父“黄花岗生还义士吴适”墓碑之前,超越时空的限制,聆听先人的教诲,以此来洗涤心灵,重新汲取前进的力量。  在曾外祖父的墓碑前,我举目四望,祖国壮丽河山一览无遗。触景生情,曾外祖父往昔追求救国之梦,毅然投身革命的壮举仿佛又映入眼帘。  推翻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