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由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再版发行。
这本书自199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一直深受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师生的喜爱,其平均年销售量一万余册、十五年累计售出20多万册的业绩在此类音乐教科书中可谓独领风骚,此次经修订后的第二版,已经作为全国评选的优秀教材入选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系列。
定义准确、层次清晰
在8个章节中,作者分别对曲式发展原则、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以及回旋奏鸣曲式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深入的论述,其语言十分的精炼,表达清晰,字词准确,言简意赅并力求做到概念的涵盖面广而周全。
书中使用了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等术语;由“乐汇”、“乐节”、“乐句”到“乐段”再到“乐部”,使得理论体系的概念分布更有逻辑性,理论的表述更具层次感,这种对于曲式概念的重新合理整合,体现出作者力图使原有的理论体系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的独具匠心。
谱例深入浅出,教学更加直观
本教程的谱例取自中外音乐的经典作品,类型不尽相同:以古典音乐共性写作时代的作品为主,适当选用中国音乐的优秀作品和少量民歌及民间音乐。一方面,这些谱例广为人知并且受人喜爱,另一方面,在采用了少量通俗易懂曲例的同时,曲目难易的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用歌曲《二月里来》(冼星海曲)说明乐段多层套叠的呼应原则;从民歌《槐花几时开》、舞剧《白毛女》选段《参军歌》中看二段式的来源和特点;以及选歌剧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分析三段式的对比统一关系……等等,这种对于本民族音乐作品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对理论的理解。作者还将西方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引荐给学习者,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作品等。当然,书中更多运用的还是西方规范写作的古典乐派代表作品。
注入20世纪新型元素
在第二版的修订当中,增加了对20世纪音乐作品的分析,在原教学内容的框架之内,适当选择难易结合、技法新颖的作品,使教材在经历了15年的考验之后,在保留基本原貌的基础上,注入20世纪新型元素。这一类新增加的作品有:勋伯格的《六首钢琴小品》(采取自由无调性技法)、普罗科菲耶夫《进行曲》(选自歌剧《三个橘子的爱情》)、谢德林《钢琴奏鸣曲》以及道格拉斯·里尔本《钢琴小曲九首之8》等等。既丰富了谱例的音乐类型,又开拓了学习者的思路,将用新技法写作的音乐及其结构形式运用到曲式教学过程中,从更深层次丰富了该书的教学内容。
20世纪的音乐作品有其自身的特征,它与以往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既不相同又有联系,作品的曲式结构也许变得已经不再具有典型性。但是,在这些和声多变、调性不稳定、曲式结构模糊的作品中,亦会发现一些与传统曲式结构有关的隐性因素或者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
提倡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这次出版的新版教材结合书中各章内容,为大家提供了便于课外分析学习的网络平台——首次制作了网络版《参考曲目300例》,学习者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曲例,进行学习和研究。无可置疑,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充实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帮助。
可以说,书中简练的理论阐述方式,与大量谱例以及扩展的课外网络材料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新的学习教学方式。
无论从自学者抑或教师的角度看,这本教材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过去15年中,该书在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简洁准确的定义、深入浅出的论述以及适当的谱例分析都使该书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新的第二版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短短半年之中,便已经销售了11060余册,可见无论是首版还是再版都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极大厚爱。
这本书自199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一直深受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师生的喜爱,其平均年销售量一万余册、十五年累计售出20多万册的业绩在此类音乐教科书中可谓独领风骚,此次经修订后的第二版,已经作为全国评选的优秀教材入选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系列。
定义准确、层次清晰
在8个章节中,作者分别对曲式发展原则、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以及回旋奏鸣曲式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深入的论述,其语言十分的精炼,表达清晰,字词准确,言简意赅并力求做到概念的涵盖面广而周全。
书中使用了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部曲式等术语;由“乐汇”、“乐节”、“乐句”到“乐段”再到“乐部”,使得理论体系的概念分布更有逻辑性,理论的表述更具层次感,这种对于曲式概念的重新合理整合,体现出作者力图使原有的理论体系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的独具匠心。
谱例深入浅出,教学更加直观
本教程的谱例取自中外音乐的经典作品,类型不尽相同:以古典音乐共性写作时代的作品为主,适当选用中国音乐的优秀作品和少量民歌及民间音乐。一方面,这些谱例广为人知并且受人喜爱,另一方面,在采用了少量通俗易懂曲例的同时,曲目难易的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为读者提供了便利。
用歌曲《二月里来》(冼星海曲)说明乐段多层套叠的呼应原则;从民歌《槐花几时开》、舞剧《白毛女》选段《参军歌》中看二段式的来源和特点;以及选歌剧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分析三段式的对比统一关系……等等,这种对于本民族音乐作品的运用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对理论的理解。作者还将西方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引荐给学习者,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的作品等。当然,书中更多运用的还是西方规范写作的古典乐派代表作品。
注入20世纪新型元素
在第二版的修订当中,增加了对20世纪音乐作品的分析,在原教学内容的框架之内,适当选择难易结合、技法新颖的作品,使教材在经历了15年的考验之后,在保留基本原貌的基础上,注入20世纪新型元素。这一类新增加的作品有:勋伯格的《六首钢琴小品》(采取自由无调性技法)、普罗科菲耶夫《进行曲》(选自歌剧《三个橘子的爱情》)、谢德林《钢琴奏鸣曲》以及道格拉斯·里尔本《钢琴小曲九首之8》等等。既丰富了谱例的音乐类型,又开拓了学习者的思路,将用新技法写作的音乐及其结构形式运用到曲式教学过程中,从更深层次丰富了该书的教学内容。
20世纪的音乐作品有其自身的特征,它与以往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既不相同又有联系,作品的曲式结构也许变得已经不再具有典型性。但是,在这些和声多变、调性不稳定、曲式结构模糊的作品中,亦会发现一些与传统曲式结构有关的隐性因素或者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创新。
提倡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这次出版的新版教材结合书中各章内容,为大家提供了便于课外分析学习的网络平台——首次制作了网络版《参考曲目300例》,学习者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曲例,进行学习和研究。无可置疑,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充实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帮助。
可以说,书中简练的理论阐述方式,与大量谱例以及扩展的课外网络材料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新的学习教学方式。
无论从自学者抑或教师的角度看,这本教材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过去15年中,该书在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简洁准确的定义、深入浅出的论述以及适当的谱例分析都使该书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新的第二版在正式出版发行的短短半年之中,便已经销售了11060余册,可见无论是首版还是再版都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极大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