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案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案例既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又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是“化学新课标”的改革需要。实践证明,将时事案例引入化学课堂既能达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注民生优良品质的德育目标。下面我以上海“11·15”特大火灾案例运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时事案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导入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要体现主旨、展现中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选择好一个典型的时事案例导入课堂,利用它的时效性、生动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特别是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等灾害的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11·15”特大火灾让全国人民痛心,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它与本章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事题材。
  2010年11月15日,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中,用下载的相关新闻视频导入课堂,学生看得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与此同时,我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起火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燃烧的材料是什么,三是火灾现场的逃生办法有哪些,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紧扣了教学的中心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本堂课采用的是情景导入法,利用火灾对人们的警示效应,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将课堂顺利地引向深入。
  二、利用时事案例深化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时事案例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内容,题材鲜活、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于提高课堂实效很有帮助。
  本单元是化学课改教材增添的内容,将散落在老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如原来在第一章《氧气》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灭火、甲烷及乙醇等燃料的燃烧等融合在一起,以燃烧作为主线,将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内容组合在一起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并不多,但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海“11·15”特大火灾非常适合本章教学特点和内容需求。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可以深化、活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
  此次火灾发生时,该建筑正在实施节能综合改造项目,也就是外墙保温工程。起火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发脚手架和外墙上的易燃材料,火势迅速向居民楼里蔓延。火灾的燃烧材料是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教师在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和消防灭火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三、利用时事案例拓展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教师必须营造一个理论与实践、书本知识与社会事例相结合的大课堂、大空间,将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运用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将时事案例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社会趋利避害的意识。
  上海“11·15”特大火灾案例,围绕如何防范火灾可以将本章的课本知识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选择什么样的保温材料能够达到既耐火又保温的效果,选择什么样的电焊材料能够达到无火花,遇到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逃生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和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一、先学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足够的自学时间作保证的,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自身现有的问题。  1.有计划地“先学”
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灵活运用体育器材可以使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生活类物品常常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如果用体育器材的眼光审视它们,并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则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理论与实际的需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摘 要: 诗人戈麦以其塑造的“大风”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语言塑造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赏析戈麦的语言利斧,赏析诗人语言背后的智慧,让读者更清晰地思考人生与现实社会,加深对诗人和诗歌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 诗歌《大风》 语言利斧 语言智慧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
摘 要: 本文总结了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归纳,找出现行政策措施中在新形势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借鉴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三段递进式”为主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
摘 要: 从1999年至今关于高校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只限于理论层面,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改进,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仅仅有量化评价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高校学生的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价 问题 改进意见    从1999年至今关于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如何在素
摘 要: 根据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并指出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建模 竞赛    一、数学建模及竞赛介绍  数学建模是根据客观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它的数学形式,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  我国部分高校于1989年参加了国际大学生
如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教师都在学习各种教学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教师们都是想在课改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我刚刚参加工作几年,对化学教学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谈,却是长期以来生活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对于传统的教学印象颇深。在我的印象中,以前我的老师们都高高在上,好像一位天才的演讲家,一上课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在尽情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却不顾座位上
摘 要: 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机械加工实习成绩,改善其非智力因素,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施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充分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班内隐式分层教学 机械加工实习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属于语文课程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完全可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走向生活,取得新颖灵活、切实高效、提高素养的效果,成为语文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桥梁。  一、广开渠道,丰富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宋玉以后,悲秋成为古代诗词“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亡国丧家之痛;从岑参“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羁旅无涯、游子之苦,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古代诗人每每将自己感悟的人生千愁百绪表征为“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