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知识高效解答物理问题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是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则是理科学科的基础,两者有著一定的内在联系.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一定的计算,对学生的运算水平和技巧要求较高,教师可指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减少错误的出现,使其解题效率更高.
  关键词: 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16-0087-02
  物理虽然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态所存在,但是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辅助和支持,甚至要用到数学思维与方法.高中物理教师在解题教学环节,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和物理解题之间的联系,使其运用数学知识的优势处理和解答物理问题,形成一种新的解题思路,让他们更好的解题,获得正确答案.
   一、结合解题实际需求,合理运用数学知识
  物理和数学两门学科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密切联系,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解题时通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做辅助,不过从本质上来讲,两者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均是一门独立科目.要想通过运用数学知识高效解答高中物理问题,教师需要先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和读懂题意,再结合解题实际需求合理运用数学知识,同时让他们考虑到底运用哪些数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共点力平衡”教学时,问题: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图1中所示位置逐渐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
  解析  本题是静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即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是平衡力,解答 本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把物理问题转换成几何问题,画出对应的三角形,二是采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讨论力的变化问题,让学生依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知:在B点沿圆弧BC由B移动到C的过程中,BO绳对O点的拉力FB先减小后增大,AO对O点的拉力FA逐渐减小.
  如此,教师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学知识,引领学生按照读懂题意、明晰题目情境、选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获取答案的步骤进行,辅助他们顺利解答物理问题.
   二、及时转换教学思路,应用数学知识解题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解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将两个科目完全区别开来,以至于学生陷入到困境中,影响他们的解题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大力倡导学科融合,高中物理教师应及时转换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解题,把一些数学知识要点恰当、巧妙的运用到物理问题中,让他们高效解题.
  在开展“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时,教师设题:一条小船正在渡河,其中河面宽度是260米,小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36km/h,水的流速则是18km/h,要想让小船垂直于河岸渡河应怎么运动?
  解析  提示学生从数学视角分析这一物理问题,发现是一道求小船行驶角度的问题,先求出小船渡河的时 间,依据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定理可得cosα=河水相对于河岸的速度/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具体解法如下: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6km/h=10m/s,水的流速是18km/h=5m/s,小船以最短距离过河时,则静水中的速度斜着偏向上游,导致合速度垂直河岸,设小船与上游的偏角为α,则有:cosα=5/10=1/2,解得α=60°,即小船向上偏60°运动.
  上述案例,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转换数学思路,应用数学知识中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分析和解答题目,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其利用数学知识轻松解决物理问题,提高解题速度.
   三、引用数学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减少困扰
  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当解析物理问题时,教师可引领学生使用数学中的解题方法,使其拥有更多的选择,如: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换元法、比例法、函数法和几何法等,帮助他们减少困扰,增加对物理问题的熟悉程度,加快解题速度.同时,高中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还可采用数学方法检验计算后的结果,由此确保答案的正确性,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如图2所示,当人向右运动过程中,物体A缓慢上升,假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F1,受到的摩擦力是F2,拉绳的力是F3,判断这三个力的变化情况.
  解析  这是利用物体平衡条件判断动态平衡中的变力问题,关键点把题目中的物理关系变成函数关系,即为通过函数法将变化的物理量当作函数的自变量,需讨论的物理量当作函数,研究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解答  由题意可知,物体A缓慢上升,即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绳子的张力F3=mAg,始终保持不变;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平衡条件可得F1和F2是关于自变量的函数,然后从函数观点来判断,当自变量减小时,F1、F2均增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具体题目内容引用函数这一数学解题方法,有效减少干扰因素,整个解题流程和思路变得清晰化,使其减少错误现象的出现,提高解题正确率.
   四、采用数学思维解题,降低物理问题难度
  物理与数学均属于理科范畴,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有利于对物理及其他理科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举一反三的解答物理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数学思维解题,把抽象化、复杂化的物理问题变得具体化、简单化,使其解决起来更为轻松和容易,降低物理问题难度.
  以“加速度”教学为例,例题:在一固定的直轨道上有A、B两点,距离为S,把S平均分成n份,让质点从A出发由静止以加速度a(常量)向B运动,当质点到达每一等分段末端时,它的加速度增加a/n,求质点到达B点时的速度vB.   解析  由于在题目中涉及到項的累加问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列模型,运用化归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解法如下:设质点到达每一等分段末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B,分别对每一段应用运动学公式,得到v21-0= 2as n ,v22-v21= 2as n (1+ 1 n ),v23-v22= 2as n (1+ 2 n )……v2B-v2n-1= 2as n (1+ n-1 n ),将这些项加起来整理后得到v2B=as(3- 1 n ),则vB= as(3- 1 n ) .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数学思维处理物理问题,通过化归数学思想的应用降低物理问题的难度,使其结合数列知识解答问题,最终让他们轻松、高效的处理这一难题.
   五、合理转化物理问题,使用数学知识解答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少问题都能转化成数学问题,这也是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让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使其克服乱套、乱代公式的弊端,将数学能力物理化,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不过高中物理教师需指引学生先大致推测解题方向,再把采取的数学知识同目标问题相联系,让他们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在“时间 位移”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一只蚂蚁离开巢穴后沿直线爬行,速度和到巢穴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穴中心L1=1m的A处时,速度是v1=2cm/s,那么蚂蚁继续由A点爬到距巢穴中心L2=2m的B点需多长时间?
  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时间、位移类物理问题,由于蚂蚁运动的速度与蚂蚁距巢穴的距离成反比,根据题意 画出图像如图3所示,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将连线分成相等的足够小的若干段,每一小段的时间其数值与图像中的矩形面积相对应,当矩形面积之和即等于梯形面积,蚂蚁从巢穴爬到距巢穴中心一定距离的时间为T= L22-L21 2L1v1 ,因为L1=1m,L2=2m,v1=2cm/s,代入数据可得T=75s.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帮助学生将物理问题顺利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借助图像法分析和处理题目,将解题过程变得简洁明了,使其运用个人所学的知识准确、快速的解答物理问题.
  总之,在高中物理解题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方法,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带领学生把数学知识恰当的应用到问题解答中,为其打开一个新的解题思路,让他们更快、更好的解答物理问题,真正走出解题困境.
   参考文献:
  [1]卢永生.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69-70.
  [2]邹泽明.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92.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数理化是高中必修课程,因而,高中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做高中化学目标导引设定和促进学习的评价工作,以高三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为例展开相关的教学分析.
最高法主导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已进行了十年有余,但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改革一直侧重于利用实体规范统一法官量刑裁判的标准尺度,而忽略了程序方面的规制。随着实践中复杂情形越来越多,仅靠实体规制难以应付,也导致了量刑机械化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背景下,不妨将规范法官裁量权的重心从实体转移到程序上来,在正当程序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保障控辩双方有效参与量刑过程、规范法官对于控辩双方意见的说理以及合理配置量刑程序等措施,完善对法官刑罚裁量权的程序规制。
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创,对人类社会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阻碍。不仅影响专业知识教育,甚至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了高校学生思想动态、身心健康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作者归纳了目前医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医学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强调疫情下开展医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作用,最后结合不同学者对于疫情时期思政工作的见解,以期探索出后疫情时期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及形式。
摘 要:高校的法治教育肩负着对广大大学生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增强广大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概念和规范法律意识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广大大学生的思想和法律道德品格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理念、方法、教学手段滞后的现象,使其教学的实效性较弱,提升其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就变得尤为必要。新课程体系下我国正在探索高校法治课堂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应该重新确立教
摘 要: 离子反应概念、发生条件和本质意义是理论基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是对离子反应的延伸和题型拓展.  关键词: 离子反应;考点;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16-0100-02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展现了较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又一次得到体现。通过构建“制度优势—治理实践—治理效能”的转化模型,结合中外在抗疫物资生产调配和“封城”措施方面的实践对比,对疫情背景下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激励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疫情期间治理实践所暴露的部分短板,建议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制度优势向治理实践转化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提升治理实践质量。
当前,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全球疫情防控战展现了亮丽的成绩,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从能量角度看,“制度优势”就是指此制度较之其他制度所具有的“优秀势能”,即优势是一种“势能”。“制度势能”就是指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有动员治理资源的潜力,而“效能”则指一项工作执行效果。制度优势并不直接带来治理效能,它需要通过若干重要环节。在中国制度优势转化过程中,可以用“政治势能”这一理论来分析。所谓“政治势能”是指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国的重要基础,它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有效的组织动员和推动决策的执行力。
摘 要: 北京市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很美,尤其是第17题,紧随社会热点(回收利用),回收CPU中的贵金属,系统展现了基础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充分展示了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核心价值,显现了化学之美.真可谓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為重、知识为基.充分展示了化学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核心价值,很好地展现了化学之美.做题过程就像在
摘 要: 2020年12月10日至15日期间,我参加了贵州省“编程与学科融合暨空间应用”专项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亲身体验了JL创享编程的思维方式.发现编程思维与解答物理试题思维进行有效融合,将会提高分析、解答物理试题的能力.  关键词: 编程思维;物理思维;聚焦;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16-0089-02  从物理知识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正在成为未来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为此,以网上教学和课堂教学融合方式入手,分析了两者的教学特点,构建了“网上+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了适应该教学模式的网上教学资源,以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为载体,开展了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教学模式后提高了学习质量,为进一步丰富该教学模式提供了模板,具有非常有益的教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在线教育;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