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十分重要,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学生们的思想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不良的影响而导致品德教育的偏差,例如马加爵事件以及开封高三学生打架斗殴在高考前被刑拘等事件,呼吁人们更加重视起品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品德教育;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给予了规定,语文教学需要渗透品德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从而培养学生们分辨美丑善恶,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将思想道德的培养当做重点,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凸显出教育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感染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教育并不完善,与教师的德育问题也有一定的关联。一些老师觉得德育工作是家长与班主任的事儿,和自己没什么联系,但实际上教书育人是一体的。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不仅要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进行设计,对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同样要着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停留在落后的层面上,仍然认为只有提升学习的成绩才最为关键,因此为了提高成绩而变相地惩罚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等,为了学生成绩的发展丢失了教师的尊严,为了一个“利”而竞争,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则是道德层面上的,教师只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上来,才能让学生们更加钦佩,从而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修养的魅力。比如在语文课程中作文写作辅导上,以“团结”为中心思想的写作,语文老师应该与同学们一同探讨团结是什么,并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团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导,让学生们体会到品德的教育。语文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引路人之一,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完善自身,自我教育,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促进学生们的品德教育[1]。
二、把握课堂教育,进行德育的渗透
通过课程学案、课程教案与巩固教案来促进学生们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与矫正反馈,从而实现学生们在互动探究过程中的精神启发,有效促进德育教学的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革新。比如在教学学案中,教师通过作家生平来引起学生们的乐趣,让学生自行去寻找关于作家生平的一些信息,并对生平中的事件作出点拨,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品德教育的想象。例如在《我与地坛》这一文章中,凸显出的是史铁生在残疾之后,经历过彷徨与迷茫,甚至曾想通过自杀来了断一生,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坚韧不拔地面对苦难的生活,选择顽强地生活下去,并用笔墨来走进中国的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迁移应用的手段,让学生先看一看《懂你》这一MV,为课文创造氛围,再通过联想与想象去探讨对母亲与母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了解这位饱受苦难的作家对生命的执着,从而启发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通过合作探究与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们发现彼此的优点,养成合作的习惯,从而形成合群的品格,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另外,每一篇文学作品之中都包含了作者的精神与品德,通过作品来解读出作者对祖国、生活、人民与自身的一些解读,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们养成美好节操,感受世间的真善美。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内容与文案教学来丰富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用故事、多媒体以及课外素材开拓学生们的精神视野,从而使学生在高尚的情操中完成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精神素养,得到人生哲理的武装,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三、课外辅助教学,美化学生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课本之上,老师可以通过课外读物、作文等来不断接触学生们的生活,通过多媒体、小游戏等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敢于将自己的遭遇与体验讲出来,并通过这些来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2]。例如有学生在周记中倾诉:班主任硬性规定不準看课外书籍,而自己从初一就开始看课外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教师则可以写出这样的评语:“我最佩服有理性的人,而你就是这样的人,只要你能保证所看的书籍质量较高,并能把握看书的时间,稍微读些也是无可厚非的。” 有的学生还会在周记中流露出与同学相处、异性交往、家长管教、自信不足等思想困惑。一般笔者都会通过评语交谈、个别交谈、课内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解决这些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友谊、情感。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里,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应通过课堂主阵地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对症下药,充分了解学生们的生活与各项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而又学识渊博的学生,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皇甫茉莉.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都市家教月刊,2017,56(3):128-128.
[2]张明俊.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3(9):56-57.
关键词:初中语文;品德教育;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给予了规定,语文教学需要渗透品德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从而培养学生们分辨美丑善恶,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将思想道德的培养当做重点,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凸显出教育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本文基于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渗透德育教育的建议。
一、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感染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教育并不完善,与教师的德育问题也有一定的关联。一些老师觉得德育工作是家长与班主任的事儿,和自己没什么联系,但实际上教书育人是一体的。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不仅要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进行设计,对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同样要着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停留在落后的层面上,仍然认为只有提升学习的成绩才最为关键,因此为了提高成绩而变相地惩罚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等,为了学生成绩的发展丢失了教师的尊严,为了一个“利”而竞争,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则是道德层面上的,教师只有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上来,才能让学生们更加钦佩,从而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修养的魅力。比如在语文课程中作文写作辅导上,以“团结”为中心思想的写作,语文老师应该与同学们一同探讨团结是什么,并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学生们对团结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导,让学生们体会到品德的教育。语文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引路人之一,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完善自身,自我教育,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促进学生们的品德教育[1]。
二、把握课堂教育,进行德育的渗透
通过课程学案、课程教案与巩固教案来促进学生们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与矫正反馈,从而实现学生们在互动探究过程中的精神启发,有效促进德育教学的渗透,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革新。比如在教学学案中,教师通过作家生平来引起学生们的乐趣,让学生自行去寻找关于作家生平的一些信息,并对生平中的事件作出点拨,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品德教育的想象。例如在《我与地坛》这一文章中,凸显出的是史铁生在残疾之后,经历过彷徨与迷茫,甚至曾想通过自杀来了断一生,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坚韧不拔地面对苦难的生活,选择顽强地生活下去,并用笔墨来走进中国的文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迁移应用的手段,让学生先看一看《懂你》这一MV,为课文创造氛围,再通过联想与想象去探讨对母亲与母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了解这位饱受苦难的作家对生命的执着,从而启发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通过合作探究与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们发现彼此的优点,养成合作的习惯,从而形成合群的品格,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另外,每一篇文学作品之中都包含了作者的精神与品德,通过作品来解读出作者对祖国、生活、人民与自身的一些解读,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们养成美好节操,感受世间的真善美。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内容与文案教学来丰富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用故事、多媒体以及课外素材开拓学生们的精神视野,从而使学生在高尚的情操中完成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精神素养,得到人生哲理的武装,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三、课外辅助教学,美化学生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课本之上,老师可以通过课外读物、作文等来不断接触学生们的生活,通过多媒体、小游戏等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们敢于将自己的遭遇与体验讲出来,并通过这些来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2]。例如有学生在周记中倾诉:班主任硬性规定不準看课外书籍,而自己从初一就开始看课外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教师则可以写出这样的评语:“我最佩服有理性的人,而你就是这样的人,只要你能保证所看的书籍质量较高,并能把握看书的时间,稍微读些也是无可厚非的。” 有的学生还会在周记中流露出与同学相处、异性交往、家长管教、自信不足等思想困惑。一般笔者都会通过评语交谈、个别交谈、课内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解决这些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友谊、情感。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里,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应通过课堂主阵地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对症下药,充分了解学生们的生活与各项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而又学识渊博的学生,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皇甫茉莉.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都市家教月刊,2017,56(3):128-128.
[2]张明俊.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3(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