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收入在增多,可人们钱包里的钞票越来越少,各种银行卡却越来越多。信用卡方便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一卡在手,畅购全球”。这里面折射出现代化文明的风行。
“卡”世纪到来
科技改变生活。
当我们打开钱包,发现里面躺着各种形色的银行卡时,科技和现代真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年龄较大,或者思想较为传统,总也有一张银行卡吧——它是我们购物、应急等不可缺少的媒介。
而这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更遥远的时代之前,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那个时候,我们每个家庭大抵都有一张存折,里面珍藏着每个月的工资等各个途径赚来的钱。数字小而增长得缓慢,但在夜深人静时拿出来看一看,总能给我们带来财富积累的喜悦。
如今,购物、应急等传统应用银行卡的方式自不必说,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支付等时尚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尤其是年轻人,已习惯于这些基于银行卡的消费模式。人们不再拿着现金去排队缴纳水、电、燃气、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费用,而是委托银行从银行卡代扣;人们也不再仅限于只花自己的钱,而是通过信用卡用银行的钱来消费等等。
事实上,自从中国银联成立以来,银行卡联网通用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银行卡迅速成为个人支付结算最重要的非现金工具。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卡不仅仅是为个人客户提供的现代化支付工具,还其是为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强大平台。它大幅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成为其低成本快速扩展服务范围和深度的有力手段。因此,银行卡的发展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各家银行所青睐。最后,演变为各家银行尽出奇招,竞争这一块肥沃的市场。
但现代科技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西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但中西医的争论从西医进入中国就时起风潮。现代化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矛盾中发展,过分依赖器物成为其被批评的软肋。这里面暗藏的,是中西文化的交锋。
银行卡也是“器物”,自然有其短板。过度消费的诱惑让不擅长理财的人在潇洒过后时有超支的惶恐。人们对银行卡产生了依赖,但对器物的过分依赖显然是可怕的。此外,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是整个社会依赖器物带来的结果。
从这个层面看,现代化的科技需要和中国伦理亲密拥抱。
进不掉的“卡”生活
我们生活在卡时代。
大至买房置业,小至话费充值,从工资发放到投资理财,刷卡如今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支付渠道囊括了ATM机、互联网甚至数字机顶盒,刷卡人群也涵盖了各色人等。来自中国银联的最新统计显示,刷卡消费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1%。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快速发展期。
这是个“一卡在手,走遍全国”的时代。持卡人表示,钱包里可以没有钱,但是不能没有卡。有了卡,坐车可以“一卡通”,消费可以“银联通”。
“我现在仅普通银行卡有四五张,每月还房贷、交水电费、网上购物等,都是用这些卡消费。平日,坐车有乘车卡,吃饭有饭卡,所以,钱包里我从来不放很多钱。”在某民营高校工作的刘伟光说。
而某报社的代会令则说,如果没有卡,她感到很惶恐。“我已经习惯了用卡来消费的生活,哪怕去超市买菜,我也用银行卡支付。”更让她感到“卡时代”的方便与快捷的是,有一次婆婆让她紧急送现金,但她手边又没有那么多,于是就用信用卡透支了一部分。“那次感触很深刻,真是方便啊。”
“每天都要用这张卡去食堂吃饭、去图书馆看书、到电脑机房上网……我口袋里很长时间来不装钱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刘颖说,目前他们使用的是新型校园一卡通系统。“餐厅可以用,图书馆可以用,宿舍的门禁系统可以用、我们上选修课的时候可以用,基本上算是吃喝住行畅通无阻。”
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较2007增长16.7%。其中,境内发卡机构195家,境外发卡机构40家。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指出,这表明,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消费普及期。中国银行卡市场“井喷”式发展得益于“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中国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已经形成。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卡业务继续拓展,为便利公众支付、推动消费起到积极作用。2008年,发生银行卡业务166亿笔,金额1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4.1%,日均业务4554.71万笔,金额3474.25亿元。
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目前银行卡的使用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广大的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甚至县乡镇还没能覆盖,现金支付仍占很大比重,很多人没有享受到联网通用的便利。
而中国银联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速将银联网络向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县乡镇延伸,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同时,与银行卡网络相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和受理终端将基本覆盖全国的二级地市和经济百强县,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的蓝图已经跃然纸上。
银行卡产业与中国经济和现代化共成长。国际测算表明,银行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银行卡使用状况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一些大型商场,银行卡消费已占到消费总额的70%以上。
此外,银行卡消费使得资金活动有迹可循,有利于扩大税基,降低征税成本,同时在政府预算管理、反洗钱、反腐败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用卡的争夺战
很多人认为,习惯储蓄的中国普通百姓很难加入到提前消费、签单结账的生活方式中去。可是就是这么短短时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和各股份制银行,成功打开了信用卡市场的大门。
目前,中国的个人金融消费最主要为两大块:一是住房抵押贷款,二是汽车消费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尹中立表示,房贷和车贷都和个人消费信用紧密相连,但除此之外的其它消费行为到现在还未形成特别明显的趋势,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不赚钱。
不过麦肯锡的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的个人消费信用业务(信用卡、房贷、车贷和其它个人贷款)贡献的利润现今只占4%,但是到了2013年将占到银行业利润的14%,目前勉强达到收支平衡的中国信用卡业务也将成为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
对于银行来说,一个优质的信用卡客户是这样的: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也就是说,银行希望客户的信用卡上总是有欠款,以累积他们的循环信用,并给银行带来利润。
随着信用卡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银行之间争夺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上海的地铁和百货公司的出入口,或者任何一个潮涌动的公共场所,很容易碰到银行信用卡推销人员。
为了长久地吸引住客户,几乎每家银行都推出了消费积分送礼品的活动。交通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徐瀚说:“我们尽量挑选价值高的礼品送给客户,并且采用快递的方式代替客户上门来取。”
积分换礼品活动提高了信用卡的成本,但是奖品部分已经列在市场推广的预算里面。交通银行总行私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黄祖林表示,换奖品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的消费计划,刺激他们的消费行为。
有些银行为了追求绝对数量,在发行信用卡时推出一种套卡,比如到某大学向学生推广信用卡,一下子就发出去一套五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旺红指出,随着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将更直接地刺激国内消费增加。他表示,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信用卡透支额仅为美国的1/60,而中国的GDP总量已达到美国的1/4,因此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但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各家银行都已回归“理性”,从年初以来普遍收紧对信用卡申请的审批,尤其加大对申请人收入证明的核实力度,个人申请通过率至少下降15%,而且发卡最终审核权也从分行层面收回到由总行信用卡中心亲自把关。
央行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信用卡发卡量的增速已较前一年大幅回落了24.3%。国内银行今年以来纷纷收紧对信用卡申请的审批“口子”。
这说明银行已经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卡数量的竞争策略,越来越注重发卡质量。
“卡”世纪到来
科技改变生活。
当我们打开钱包,发现里面躺着各种形色的银行卡时,科技和现代真是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年龄较大,或者思想较为传统,总也有一张银行卡吧——它是我们购物、应急等不可缺少的媒介。
而这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更遥远的时代之前,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那个时候,我们每个家庭大抵都有一张存折,里面珍藏着每个月的工资等各个途径赚来的钱。数字小而增长得缓慢,但在夜深人静时拿出来看一看,总能给我们带来财富积累的喜悦。
如今,购物、应急等传统应用银行卡的方式自不必说,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支付等时尚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尤其是年轻人,已习惯于这些基于银行卡的消费模式。人们不再拿着现金去排队缴纳水、电、燃气、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费用,而是委托银行从银行卡代扣;人们也不再仅限于只花自己的钱,而是通过信用卡用银行的钱来消费等等。
事实上,自从中国银联成立以来,银行卡联网通用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银行卡迅速成为个人支付结算最重要的非现金工具。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银行卡不仅仅是为个人客户提供的现代化支付工具,还其是为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强大平台。它大幅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成为其低成本快速扩展服务范围和深度的有力手段。因此,银行卡的发展有效促进了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各家银行所青睐。最后,演变为各家银行尽出奇招,竞争这一块肥沃的市场。
但现代科技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西医,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但中西医的争论从西医进入中国就时起风潮。现代化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矛盾中发展,过分依赖器物成为其被批评的软肋。这里面暗藏的,是中西文化的交锋。
银行卡也是“器物”,自然有其短板。过度消费的诱惑让不擅长理财的人在潇洒过后时有超支的惶恐。人们对银行卡产生了依赖,但对器物的过分依赖显然是可怕的。此外,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是整个社会依赖器物带来的结果。
从这个层面看,现代化的科技需要和中国伦理亲密拥抱。
进不掉的“卡”生活
我们生活在卡时代。
大至买房置业,小至话费充值,从工资发放到投资理财,刷卡如今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支付渠道囊括了ATM机、互联网甚至数字机顶盒,刷卡人群也涵盖了各色人等。来自中国银联的最新统计显示,刷卡消费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1%。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快速发展期。
这是个“一卡在手,走遍全国”的时代。持卡人表示,钱包里可以没有钱,但是不能没有卡。有了卡,坐车可以“一卡通”,消费可以“银联通”。
“我现在仅普通银行卡有四五张,每月还房贷、交水电费、网上购物等,都是用这些卡消费。平日,坐车有乘车卡,吃饭有饭卡,所以,钱包里我从来不放很多钱。”在某民营高校工作的刘伟光说。
而某报社的代会令则说,如果没有卡,她感到很惶恐。“我已经习惯了用卡来消费的生活,哪怕去超市买菜,我也用银行卡支付。”更让她感到“卡时代”的方便与快捷的是,有一次婆婆让她紧急送现金,但她手边又没有那么多,于是就用信用卡透支了一部分。“那次感触很深刻,真是方便啊。”
“每天都要用这张卡去食堂吃饭、去图书馆看书、到电脑机房上网……我口袋里很长时间来不装钱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刘颖说,目前他们使用的是新型校园一卡通系统。“餐厅可以用,图书馆可以用,宿舍的门禁系统可以用、我们上选修课的时候可以用,基本上算是吃喝住行畅通无阻。”
根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较2007增长16.7%。其中,境内发卡机构195家,境外发卡机构40家。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指出,这表明,中国已进入银行卡支付消费普及期。中国银行卡市场“井喷”式发展得益于“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中国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已经形成。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卡业务继续拓展,为便利公众支付、推动消费起到积极作用。2008年,发生银行卡业务166亿笔,金额1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4.1%,日均业务4554.71万笔,金额3474.25亿元。
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目前银行卡的使用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全国广大的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甚至县乡镇还没能覆盖,现金支付仍占很大比重,很多人没有享受到联网通用的便利。
而中国银联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速将银联网络向二三线地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县乡镇延伸,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同时,与银行卡网络相配套的专业化服务和受理终端将基本覆盖全国的二级地市和经济百强县,银行卡全国联网通用的蓝图已经跃然纸上。
银行卡产业与中国经济和现代化共成长。国际测算表明,银行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银行卡使用状况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一些大型商场,银行卡消费已占到消费总额的70%以上。
此外,银行卡消费使得资金活动有迹可循,有利于扩大税基,降低征税成本,同时在政府预算管理、反洗钱、反腐败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用卡的争夺战
很多人认为,习惯储蓄的中国普通百姓很难加入到提前消费、签单结账的生活方式中去。可是就是这么短短时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和各股份制银行,成功打开了信用卡市场的大门。
目前,中国的个人金融消费最主要为两大块:一是住房抵押贷款,二是汽车消费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尹中立表示,房贷和车贷都和个人消费信用紧密相连,但除此之外的其它消费行为到现在还未形成特别明显的趋势,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不赚钱。
不过麦肯锡的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的个人消费信用业务(信用卡、房贷、车贷和其它个人贷款)贡献的利润现今只占4%,但是到了2013年将占到银行业利润的14%,目前勉强达到收支平衡的中国信用卡业务也将成为仅次于房贷的第二大零售信贷产品。
对于银行来说,一个优质的信用卡客户是这样的: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也就是说,银行希望客户的信用卡上总是有欠款,以累积他们的循环信用,并给银行带来利润。
随着信用卡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银行之间争夺用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上海的地铁和百货公司的出入口,或者任何一个潮涌动的公共场所,很容易碰到银行信用卡推销人员。
为了长久地吸引住客户,几乎每家银行都推出了消费积分送礼品的活动。交通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徐瀚说:“我们尽量挑选价值高的礼品送给客户,并且采用快递的方式代替客户上门来取。”
积分换礼品活动提高了信用卡的成本,但是奖品部分已经列在市场推广的预算里面。交通银行总行私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黄祖林表示,换奖品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的消费计划,刺激他们的消费行为。
有些银行为了追求绝对数量,在发行信用卡时推出一种套卡,比如到某大学向学生推广信用卡,一下子就发出去一套五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旺红指出,随着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将更直接地刺激国内消费增加。他表示,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信用卡透支额仅为美国的1/60,而中国的GDP总量已达到美国的1/4,因此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但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部负责人透露,目前各家银行都已回归“理性”,从年初以来普遍收紧对信用卡申请的审批,尤其加大对申请人收入证明的核实力度,个人申请通过率至少下降15%,而且发卡最终审核权也从分行层面收回到由总行信用卡中心亲自把关。
央行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信用卡发卡量的增速已较前一年大幅回落了24.3%。国内银行今年以来纷纷收紧对信用卡申请的审批“口子”。
这说明银行已经改变以往只注重发卡数量的竞争策略,越来越注重发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