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定情的那些信物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163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这样的爱情叙事:一对男女因为机缘相识、相知,一番“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之后,常常附赠特定的物件以定终身,用以表达那份相守一生的执著与企盼。他们之间相互赠与的物件就是定情信物。因为是相恋男女二人之间的事情,定情信物也便具有了极强的个性色彩和私密属性。为了最有效地打动自己的心上人,人们在信物的选择上总是竞奇争巧、呕心沥血。因此,出现在古人爱情生活中的定情信物可谓五花八门、花样迭出。爱情是美妙的,作为爱情伴生物的定情信物,在历代文人骚客的鼓噪下,也便平添了诸多的象征意义,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遐想空间。
  
  发簪与发钗
  发簪是古人用来绾发或连冠于发的首饰。古代男女皆蓄发,为梳理发髻,就要用发簪贯连。簪早称“笄”,“笄,系也。所以系冠,使之不坠也”。在中国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秦汉之后,发笄之名渐被发簪所代替。本来用以绾发或固冠的实用饰物,在后世也成为贵族阶层炫富贵、昭身份的手段,出现了名贵的金簪、银簪、玉簪、琉璃簪、玳瑁簪等。自汉代以后,簪逐渐成为妇女的主要首饰。
  古人绾发除了用簪,还用钗。二者虽然都是固发之物,但式样又有所区别:发簪是一股,发钗是两股。因为钗由两股制成,情人或夫妻离别时,往往分钗各执一股,作为别后思念之物。因此,“钗分”即成情侣分离的代称:“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词中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表达的就是这种离愁别绪。簪钗成为定情之物,除了因其是女子的近身之物外,应该还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在古人看来,头发是父母精血的结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用来束发的工具是最为私密的物件之一,因此也便有了传递情感的意蕴。
  戒指与手镯
  戒指原名“指环”,又称“约指”“代指”“戒止”等。据汉代刘歆《五经要义》记述,佩戴戒指的习俗源出于帝王的后宫。古代帝王后宫佳丽众多,轮流侍寝,侍寝之前,需要女史一一登记。女史事先向每位妃嫔发放一金一银两枚小环,平时妃嫔们只把银环套在右手上;如果适逢某位妃嫔经期或孕期,不能被帝王临幸,不需要明说,只要把那枚金环套在左手上,女史见了就不会登记其名。
  后世的戒指除了用作装饰,至迟在汉代就已经成为男女的定情之物。东汉繁钦《定情诗》中就有“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约指”指的就是戒指。到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后世。
  早期的手镯不称“镯”,而称“环”“臂钏”;手镯也并非女子专享,男子也戴。戴手镯的方法没有特殊的规定,可戴在左手,也可戴在右手,或者两个手都戴。秦汉之后,男子戴此物者渐少,手镯进而成为女子的专用饰品。唐宋之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造型也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与戒指一样,因为是女子的贴身饰物,手镯也因此成了传情达意的定情信物。
  香囊与手帕
  香囊是古人重要的佩饰之物,起源较早。香囊,古时也称“香袋”“香包”“香缨”“香球”“荷包”等。繁钦《定情诗》中也有“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之句。唐宋时香囊非常流行,明清时男女佩戴极为普遍。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间也常常把它作为信物赠送,以表衷情。
  手帕也是古人常用的定情信物。《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贾宝玉让晴雯作信使,给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作为表白坚贞爱情的信物。黛玉收到后,“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清末湖北汉族民间叙事长诗《双合莲》的名称就是源出于一条手帕:郑家湾美丽的姑娘郑秀英不从家族包办婚姻,与鳏夫胡三保相爱。为表决心,秀英在手帕上绣一朵莲花,两人各执一半作为定情信物。郑氏族长认为此举败门辱户,将秀英卖与富户刘家。秀英宁死不屈,被娶进刘家后自尽。胡三保也被诬告下狱,后遇大赦回家,悲愤身亡。
  鞋子与衣服
  唐传奇《游仙窟》中写到“我”与十娘临别以物相赠:“十娘报以双履,报诗曰:‘双凫乍失伴,两燕还相属。聊以当儿心,竟日承君足。’”有研究者认为,古代男女间以鞋相赠,除了因鞋是贴身之物外,还因鞋有隐喻女性生殖器的意味,穿鞋则为性交的隐语。一则旁证是明代冯梦龙的《山歌·鞋》中记载:“青缎鞋儿绿缎镶,千针万线结成双。买尺白绫来铺底,只要我郎来上帮。心肝莫说短和长。”
  除了鞋,也有以贴身衣服作为定情信物的。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王三巧与陈大郎相好,私下将蒋家祖传珍珠衫送给陈大郎:“奴家把与你做个记念,穿了此衫,就如奴家贴体一般。”“陈大郎有了这珍珠衫儿,每日贴体穿着,便夜间脱下,也放在被窝中同睡,寸步不离。”
  红豆与花椒
  红豆又称“相思子”“鸳鸯豆”“郎君豆”,用红豆寄情相思,古已有之。相爱男女互赠红豆定情,以解相思之苦。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诗借物抒情,更使红豆成为了“相思”的代名词。
  在中国民间,红豆还被认为是有灵性的物件。男女定亲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红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佩带用红豆串起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心相连、白头偕老;结婚后,夫妻枕下各放6枚红豆,认为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除了红豆,古人还曾以花椒作为定情之物。《诗经·东门之枌》描写一个女子在大树下起舞,男子邀请她到南郊去参加歌舞会,女子欣然接受。在歌舞会上,女子送给男子一束花椒,这表示男子赢得了女子的芳心。花椒能成为定情信物,应该与其籽粒多有关,含有“多子”的寄寓。
  同心结
  同心结也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唐代诗人孟郊的《结爱》诗,描写的便是一个女子为即将远行的心上人编结同心结时缠绵悱恻的心理活动。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曾有这样的习俗:新娘迎娶到男家时,两家各出一根彩缎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头,相牵而行,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以表达对夫妻能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爱情的追求。
  出现在古人爱情生活中的这些定情信物与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关联,具有约定俗成的寓意。恋人们借助这些意蕴独特的信物,激发着爱恋相思的情感,传递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定信念。
  【责任编辑】王
其他文献
维京人的指南针?  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海域,活跃着一群名为维京人的海盗。他们的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的广阔疆域,因为他们掌握了发达的航海技术。在常常乌云密布、风浪肆虐的大海上,维京人没有指南针的帮助,他们是如何寻找正确的航线呢?传说,有一种神秘的石头可以帮助他们在阴天辨别太阳的位置,从而为轮船导航。这究竟是种什么石头?  有学者认为,维京人所用的石头是具有双折射现象的冰洲石;还有人认为,这应
天文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对黑洞周围的气体进行化学分析,计算出黑洞的质量和引力场情况。由于物质落入黑洞时会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因此黑洞的吸积盘会发出大量的光,把周围笼罩的气体云照亮。通过测量气体云的一些参数就可以解读黑洞的深层奥秘。要实现这个想法,需要大量的人力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科学家准备把这项工作交给机器人去完成。
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当然,它对促进大脑也是有益的,但运动应该适可而止,否则会使人反应迟钝。据专家介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会使脑组织兴奋性降低,会使能源物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耗竭,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生活中人们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似乎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的现象。这是人身体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因为过量运动时,由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
“树流感”的学名是“栎树猝死病”,是由一种类真菌——栎树猝死病菌引起的林木和观赏植物病害。病菌可随染病叶片、幼枝、植物苗木进行传播扩散,短时间内就能对树木造成致命伤害,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只需三四周,且植物受到感染后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栎树猝死病菌首次于1993年在德国和荷兰的杜鹃和荚蒾上被检出,全球共发现137种(属)植物可在自然条件下受到侵染,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还有100多种植物能感染而造成叶片枯
皖南塔川的秋色在国内很有名,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这次皖南采风发现,塔川确实很漂亮,用句毫不夸张的话来说,可谓“塔川秋色甲天下”。  塔川位于皖南山区的安徽省黟县,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村周边遍植乌桕树,每到秋季,树叶红的红,黄的黄,褐的褐,深深浅浅,色彩斑斓绚丽,粉墙黛瓦掩映其中,造就了一幅极美景致,吸引了无数摄影人。  秋天的童话  塔川村位于安徽省黟
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 “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冰瓶”,中国最原始
现在,人们把优秀的学生或者得意的门生称为“高足”,这还得从“高足”一词的来源说起。  在《古诗十九首》之四中有这样一句话:“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这里的“高足”就是古代的良马骏马。古代是以马的身高决定马的高下。《周礼》就曾经说过:“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所以先人就用高足、中足和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高足”就是最好的马,是骏马,这样用“高足”称呼优秀学生,就是非常容易理
最早称夫妻离婚为“仳离”,“仳”,就是别的意思。在《诗经·王风·中古》中就有这样的诗句,“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寥寥数语,道出了由于干旱饥荒,家道贫困,夫妻被迫离婚,妻子慨然长叹的凄凉景象。由于中国古代离婚的主动权主要在于丈夫,所以离婚又有“绝婚”“决”“决绝”“去”“弃”“出”等说法。早在周代,就有“七去,三不去”。春秋时期,称离婚为“绝婚”,《左传·文公十二年》有杞桓公请绝
中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邁进一大步。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相比于原核生物基因组合成,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具有多条线性染色体,生命形式更为复杂丰富。研究人员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所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酿酒酵母是生物
“时令是食物的挚友,但也是食物的死敌”,在过去,一到冬天,我国广阔的北方,天地间一片荒凉,寸草不生。从11月到次年4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种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但是,面对无情的严寒,人们却也总有办法变通。  “三春不比一秋忙”,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就开始忙碌地储存过冬的食物。家家户户挖地窖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土豆等几样过冬菜,同时还要渍酸菜、做泡菜、腌咸菜来应付寒冬季节的菜肴需要。